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张惠

    当下初中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相较于过去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也和过去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尤其是语文课程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本文将针对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授课过程中加强情感引导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内心敏感的年龄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言语和行为影响,并且学生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处于情感容易波动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内,想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并且从课文中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课本的情景和学生生活的情景进行融合,引发学生情感投入。

    比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课本展现了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心情。教师可以就此课程的中心思想进行延伸,结合我国近代屈辱史进行讲解,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生活和文化中真实的案例来激发自身的情感,能够更好的接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更加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也能够潜在地教授学生们理性地发泄情绪的方法。

    二、创新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数学、物理等课程可以通过公式的掌握和理解提高成绩。语文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表达,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方式。所以,教师想要在语文课上实现情感教育,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课本中表述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投入情感进行学习。像《致女儿的信》这篇文章,通过信件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女儿的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篇文章制作成信件的形式进行播放,同时辅助背景音乐和朗诵,让学生们能够深入情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引导学生运用情感

    当下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中缺乏相似年龄的兄弟姐妹可以分享喜悦和难过,和父母也存在代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的情感缺失,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括非常多的优秀文章和古诗词。这些文章和古诗词大多是作者在情感充沛的条件下写出来的。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学习课文,加上教师的情感引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建立完善的情感体系和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语文课程内容往往包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需要学生们去学习、去传承。而语文课本中也包含着非常多的优秀文章和诗词,都是需要学生们发自内心去认知、去理解、去体会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学生自主运用情感的机会。比如设立一个和课文相关的开放性主题,让学生们自己去写文章或者是故事,之后在班级中跟大家分享。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出一定的修改意见,帮助学生们积累情感表达的知识和技巧。

    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内涵

    初中语文课本中包括多种题材的文章,其中包含很多优秀的古诗词。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和古诗词不仅仅看中文学价值,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背景,和一个作者的心境,甚至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是作者投入非常多的情感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称作是优秀作品。现在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带领学生们对文章进行解析,从文章的背景、文学价值和写作优点等方面进行解析。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能够让学生们全面了解课文。但是整体教学下来,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语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深刻地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含义,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表达。

    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们在情感教育下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运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真正理解文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下很多学生因为在生活中缺乏情感宣泄渠道,并且不懂得表达情感,容易情绪崩溃,做出一些危害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别人的情感变化,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心理的变化导致语文教学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需要语文教师正确的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理念下,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做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教学方式的调整,教师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情感是一个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能够凝心聚力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建设情感、运用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中心中学(2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