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中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重要性

    李丽然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青年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其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战场,高校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养成,对高等教育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宗教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迫切性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的,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的本质和特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外部世界事物的好奇心。面对宗教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因宗教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及弃恶从善的伦理观,还有神秘的宗教礼仪等都对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不断利用宗教加大对我国青年学生的思想渗透。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代中国大学生中已出现了不少“望者”和“宗教文化追随者”。与此同时,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二、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战场,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不足,方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育者的宗教观素质不高,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正确信仰观和宗教观的养成。

    (一)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内容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渠道。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已进行多年,但近些年的实践表明,青年学生对宗教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宗教知识的结构不完整,对宗教现象及其生存与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宗教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理想教育列为重点内容。但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落后,再加上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理想教育实效性不强。在调查中,有学生留言说“政治教育会因为部分内容的不切实际而失去公信力”,他们转而追求强调“至真至美至善”境界的宗教,认为宗教信仰更为简单、纯粹、真实。”正确的宗教观教育不仅是政治需要,也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素质相对不高

    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否确立,与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关联。“教育者先受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教育的前提,而在高校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宗教知识不足,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甚了解,对我们党的宗教政策一知半解,对一些问题看不准,理论功底不强,不会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素质不高,就不能实现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正确引导,这样会影响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具体措施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的任务,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丰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内容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断进行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才能逐渐丰富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在新形势下,必须把正确的宗教观教育作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必须要加大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效性

    21世纪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果不改变过去的那种正面灌输的传统方式,我们教育方法不能实现多样化,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不会增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也不会有成效。所以,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1)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运用传统有效的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效性。通过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认识宗教这一历史现象和社会现实,从而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单向灌输为主体间性互动教育模式,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成为师生间的一种精神交流和情感交流互动过程。因为,宗教观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要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知识,最为重要的是应启迪其智慧和能力。

    (三)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素质

    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各种宗教理论和我们党的宗教政策,同时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说明现实中的宗教问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宗教知识,满足青年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并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教师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去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抵御各种唯心论、歪理邪说。所以,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宗教知识储备丰富了,对宗教有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态度,其培养的学生才可能有正确的宗教观,才能不断地内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参考文献

    [1]李知渊,孙明哲.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J].改革与开放,2011(2):164.

    [2]贺彦凤,张丽.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J].教育与职业,2009,(3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