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对吸毒行为影响调查

    陈冠宇 李长青

    

    

    

    关键词 吸毒行为 留守经历 行为影响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禁毒宣传教育服务社会平台搭建”,项目编号:2019 13520007。

    作者简介:陈冠宇、李长青,广西警察学院侦查学院禁毒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禁毒学。

    中图分类号:D66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69一、问题提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在近年对毒品违法犯罪所进行的打击中,发现了不少涉毒人员属于留守儿童或者有过留守经历的情况,广西2014年查获的17名吸毒的小学生,全部都是留守儿童 。因此,留守经历是否会对吸毒造成较大影响,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造成留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中经济压力大,想要增加劳动收入从而选择外出经商或者长时间的外出务工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或是劳动迁出力无力承担子女的随迁成本导致家庭无法整体迁移造成留守儿童的存在 。

    留守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这些留守儿童以及有过留守经历的青少年因缺乏父母的陪伴,导致行为引导和性格上的某些缺失,其学习表现、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均差于其他正常青少年 ,进而使得他们更容易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第二强制戒毒所中69名吸毒人员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以分析留守经历对吸毒行为的影响的各个因素,提出相关对策,便于日后毒品预防教育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二、对象、调查工具和调查方法

    (一)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吸毒人员中不能忽视的特别群体——有过留守经历的吸毒人员。由于儿童的特殊身心特点加上有留守的特殊情况,使他们在学习、心理、品行和安全等方面存在消极影响 ,这些综合的负面影响因素使他们更容易涉毒。本次访谈对象是南宁市第二强制戒毒所四个监区随机抽取的69名的吸毒人员,抽样监区包括一个隔离监区、两个非隔离监区、一个女监区;抽样方式依照个人编号隔3个抽一个。有效被访谈人员中男性34名,女性5名,年龄20-28岁为25%;29-40岁为25%;41-65岁为44%;66岁以上的为6%。

    (二)调查方法

    采用广西警察学院禁毒学专业教师设计问卷进行信息采集,问卷内容包括由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监护类型、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务工地点、父母外传年限以及个人的交际情况等项目构成;问卷经预先调查并修订完善后,在被访谈本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统一指导和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并在会谈完成后立即统一回收并当场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回收问卷情况

    共发放68份问卷,经过缜密的工作安排共收回68份问卷,其中有留守经历的问卷39份,占总调查量57.4%;无留守经历的29份,占总调查量42.6%,本报告重点分析有留守经历的吸毒人员有关情况。

    (四)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涉及吸毒人员个人基本情况,在校学习情况,家庭基本情况,个人成长阶段的生活情况,与父母之间联系情况以及家庭关系,毒品认知能力,个人吸毒史与交际圈涉毒情况。调查内容由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尤其是与父母联系的基本信息、有留守经历的还包括留守时涉毒情况等几个主要板块组成。三、问卷及访谈过程和结果

    (一)调查和访谈过程

    在访谈过程中,采用问卷式与访谈法。访谈的地点分为四个区,共33个小组。访谈人员经过分组由监区民警分别带到其指定位置等待。吸毒人员集合完毕后带到相同地点,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每个吸毒人员的访谈时间为20-30分钟1人。此次活动不预先分配访谈对象,访谈人员所去到的监区所接触到的吸毒人员是随机的,为保护隐私访谈过程中吸毒人员的名字一律用编号代替。

    此次访谈活动分为两项,第一项为从已准备好的涉毒未成年人调查问卷中逐个题目进行询问。第二项为完成调查问卷后的个人访谈,内容包括在对过去自我的评价;近期的身心与行为情况,监区内的生活状况;未来规划等。在访谈过程中为真实地保留和再现访谈的整个过程会对吸毒人员所说的关键词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对印象比较深的地方进行标注;为最大保持准确度,访谈过程中对有关联性的问题会以不同的方法询问,避免对吸毒人员的表述进行“论说”或“评价”避免因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对访谈差生不利的影响以获得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并时刻注意“追问”“复问”的应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影响到谈话的顺利进行。完成访谈后统一收集问卷,保存访谈笔记。

    (二)结果分析

    毒品從朋友来源的占比较最高(60%)从同学来源最低(0%),提到毒资来源时回答为自我打工所得报酬的比例最高(60%)而从邻居处得来的比例最低(0%);在提问到有留守经历的吸毒人员的交际圈涉毒情况时,答到邻居(71%)、朋友(78%)、其他社会交往人群(94%)有涉毒情况的比例较高。

    1.问卷调查对象的户籍区域

    本次调查对象的户籍区域类型有农村、城镇、市区,其中农村户籍区域类型人数最多,占比最大,详细见表1。

    

    表1:本次调查对象的户籍区域

    2.问卷调查对象学历层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学历层次有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未接受教育的,其中小学学历层次的人数占比最大,详见表2。

    

    表2:问卷调查对象学历层次

    根据收集的数据推测,小学时期存在留守经历对吸毒行为影响最大。隔代监护是监护留守儿童的主要类型,从社会反响来看对留守儿童的影响非常有限,祖父母辈通常文化程度不高,对时代变迁的辨识也不足,教育孩子上容易造成“放任”或者“束缚”两个极端方式,无法保证在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小学阶段出现叛逆期时,祖父母辈往往束手无策没能做出正确的对策给予正确的指导。

    3.问卷调查对象父母务工地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父母务工地中,父母务工地有差异,父亲在本市(县)务工的占比最高,详见表3。

    

    表3:问卷调查对象父母务工地

    4.问卷调查对象与父母联系频率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与父母的联系频率中,已经与父母断开联系的占比最高,详见表4。

    5.扶养人对学习的关心程度

    父母不在时,扶养人对于调查对象的学习关心程度中,过半数存在扶养人对于调查对象的关心程度是从来没有的,详见表5。

    

    表4:问卷调查对象与父母联系频率

    

    表5:父母不在时,扶养人对问卷调查对象的学习关心程度

    父母不在时,抚养对象对于学习的关心普遍不够,是留守儿童成绩不好的普遍原因,在和同龄人相比在学习成绩上更差的表现致使他们有更高的犯罪倾向。

    6.毒品及毒资来源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的毒品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于朋友,而毒资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于自己务工,详见表6。

    

    表6:毒品以及毒资来源

    因为家庭缺乏监管或者代溝原因,留守人员更多的是从朋友去接触和了解社会,但其中缺乏了必要的家庭监督作用其在选择交友得不到引导,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在对社会的认知以及相关行为能力。

    7.交往人群涉毒情况

    

    表7:问卷对象交往人群涉毒情况

    问卷调查对象交往人群涉毒情况中,身边同学朋友有涉毒情况、邻居涉毒情况、交往社会人群有涉毒情况的人数都比较多,占比较大。《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应用伦理卷中将代际差异定义为年轻一代与老一代之间的差异,在现代社会也称为代沟。留守期间隔代教育情况的存在使得“代沟”在家庭矛盾中成为主导地位,在青少年叛逆期时矛盾尤为突出,“代沟”矛盾的存在使两代人之间对问题的处理上存在较大分歧 。在相处上以及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以及倾诉的对象大部分是邻居、同学、朋友。三观、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的形成受环境影响较大。留守经历让个体对于外界评价更加敏感,性格更趋向于内向和叛逆。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他们产生了交际叛逆即在学校、家庭中被教育不能与社会人群交往但在实际中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良的交际行为又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引导,涉圈现象逐渐加重,导致最后不良的交际圈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无法脱离。四、调查和访谈结果讨论

    (一)留守经历会增加吸毒风险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课堂”,是青少年与社会的连接与过渡,而留守经历的存在导致其缺乏了父母在青少年养成行为与思维规范的标榜,在行为和思维的养成与正常少年有偏差致使在分辨是非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欠佳,遇到事情以及选择交友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经历留守过程时很多人都处于青春叛逆期,此时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活跃的状态,生理上已经具备了独自行动的条件,但心理上又因为缺乏家庭的引导,家庭的监督与教育功能的缺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成为导致吸毒的隐患。

    本研究发现,在有留守经历的吸毒人员之中,大多数吸毒人员是来自于农村,这也从侧面说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农村相对比较广泛存在,并且对于教育完成的程度大多停留在小学阶段,甚至存在不能正常接受教育的情况,说明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正确的引导和陪伴的状态下,很少能够正常的接受教育,并且持续性的接受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平时的感情需求,大多由身边的同学、朋友来满足的,而代替父母的扶养人并不能起到代替的作用。而在这种情况下,缺乏正确的引导,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甚至与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社会人员相接触,无心学业,从而加大了涉毒的风险。

    (二)接受教育时间对毒品认知有直接影响

    调查学历层次以小学居多。根据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禁毒社会效果调查报告显示:从不同学历上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毒品的认知率越高。由此,小学学历程度的有过留守经历的人,由于其对毒品的认知率不足很容易染上毒品,而这个时候由于留守经历心理多过于敏感,对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过于注意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没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在小学辍学。在失去学校和家庭两个与社会的重要缓冲过早的进入社会,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却又喜欢追求刺激,为未来的涉毒行为埋下伏笔。

    (三)缺乏管教会导致自我约束能力下降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也是监控其青少年行为的最基本单元。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的态度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的影响。而儿童、青少年由于其特殊的身心特点,模仿力极强。留守人员这一特殊的群体注定与正常儿童存在着隔阂,导致其交际出现障碍困难。加之其好奇等心理,一旦不良的习惯持续存在得不到制止亦或与涉毒人员接触,其因为缺乏了家庭的引导和管束,留守人员的行为发展难免出现问题。

    (四)同伴影响是留守儿童涉毒的直接诱因

    据我们的数据显示,大多的吸毒人员的毒品来源均是通过朋友得来,而这些所谓的“朋友”同时自己也是吸毒人员,如果留守儿童留守期间,因为交往方面的原因,与吸贩毒人员等不良社会分子接触了,就极有可能因此而染上毒品,并且借由毒品从而引发别的社会问题。

    人是社会型动物,由于这些吸毒人员的父母在童年时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家给予其足够的陪伴、照顾、监控和管教,孩子体会不到家的温暖且日常的朋友交往得不到注意,又因为其留守的特殊心理特点大多比较孤僻和内向,心理上容易出现偏差,迫切ix的要尋找集体归属感也对外人的评价更敏感。而且在自我意识、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认知能力等方面都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因为缺乏这些必要的关注,导致他们对于集体的归属感的渴望和需求极大。一旦他们交友不慎,第一次接触毒品后被这涉毒群体接纳,进而产生马太效应,走上毒品违法犯罪的道路。而目前我国这群留守儿童正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大量劳动力迁出的产物。基于以上我们预测,城乡的经济差距俩两极分化以及农村人民群众渴望改变生活品质却又无力承担子女随迁成本导致的大量劳动力迁出是造成有留守经历人员成为吸毒人员的主要原因。五、结语与建议

    由于我国城乡结构体制或家庭经济无法承担迁移成本的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存在。留守儿童个人自身生理和心理阶段正处于青春特殊时期,但又因为父母陪伴的缺失导致家庭无法充分发挥引导、教育作用,导致了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对于毒品的防御和拒绝能力偏弱,大大增加了涉毒的风险。

    建议短期内加强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干预,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关爱和引导;对外出务工的父母做好家庭思想教育,保持家庭温暖。从长期来看,应打破户籍壁垒,为家庭整体迁出提供支持;校园作为毒品预防教育的主阵地,更是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的重要缓冲点,在做好毒品预防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关注留守学生的社会交往情况,在家庭功能相对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应积极做好补充,提高防毒拒毒能力,帮助留守儿童安全渡过特殊时期。

    注释: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Z].[2016-02-1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张晓春,杨林凯.广西在校生涉毒问题调研报告[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63.

    叶敬忠,[美]詹姆斯·莫瑞(James R.Murray).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

    陈刚.劳动力迁移、亲子分离与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16(2):1-10+94.

    杨素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7).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陈虹,高婷.隔代教育中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的代际差异研究[J].少年儿童研究,2019(5):46-55+63.

    参考文献:

    [1]李建红.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9(5):132-133+140.

    [2]陈虹,高婷.隔代教育中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的代际差异研究[J].少年儿童研究,2019(5):46-55+63.

    [3]宁宁.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4]王玮.农村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志,2015,21(2):69-71+82.

    [5]邱磊.共铸利剑斩毒魔[J].中国德育,2013,8(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