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

    摘要: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基于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交通发展要求,对比国内外先进经验,尤其是国内主要国家中心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案例,从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提出适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中心,肩负着新一轮振兴东北领头羊的重任。据统计,2019年沈阳高峰行程延时指数为1.8,居中国十大交通拥堵城市第8名,高峰期城市平均行车速度为22.74km/h。交通拥堵不仅减缓了城市运转的节奏,增加了广大市民的出行时间,还制约了沈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的发挥,约束了沈阳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1国外大城市交通治堵经验

    1.1新加披

    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在治堵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定购车税收政策、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体系,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等多项举措,治堵成效明显。

    一是严格的购车税收政策。新加披购车的成本很高,除了进口税、注册费、公路税等基本税费,每辆新车均需获得拥车证才能购买。

    二是采用电子道路收费系统,辅助调节车流。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不同路段、不同时间段等进行收费,其收费费率是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进行调整的。

    三是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新加坡公共交通网以地铁和巴士为主线,以轻轨和的士为辅助,四通八达,可以去往新加坡的每一处地方。

    1.2日本

    日本治堵的成功经验主要取决于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和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以东京为例,不及北京市区面积一半的东京,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2.05倍,但车速却提高了一倍多。

    一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体系,东京的轨道交通四通八达,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了换乘的便捷性,计算出居民出行换乘所需要的时间和距离,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引导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

    二是提高全民的文明出行意识,全面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交通需求管理东京行动计划》,转变居民出行方式,尽量减少或不用私家车出行。

    2.国内主要国家中心城市交通治堵经验

    2.1北京

    北京主要通过增加交通供给和控制交通需求两个方面治理交通拥堵。

    一是增加交通供给,主要体现在公共交通基本设施的增加和静态交通治理。北京的城市道路里程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均居全国前列,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营线路网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改善了北京的交通拥堵。另外,北京近年来对老旧小区进行停车设施的重新规划,增加车位供给,并加强静态交通治理力度,有效保障了道路交通的畅通。

    二是通过牌照控制和单双号限行,有效控制交通需求。通过《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控制私家车的数量,并采用单双号限行、错时上下班等政策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

    2.2广州

    廣州早在2013年就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目前,广州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6%,轨道交通比较完善,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通过微循环、定制公交、夜班公交线路等个性化、有层次的公交服务,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满意度。另一方面,广州通过完善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和布局,改善路网级配不合理、局部路段交通瓶颈等问题,提高道路网的疏通循环功能。

    3.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3.1建立政府、社会、民众多元共治体系

    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集规划、建设、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多部门联合行动,优化工作流程,同时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优化城市慢行体系,加强对交通拥堵的管理力度;企业为智慧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优化升级交通指挥平台;交通参与者提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及相关奖惩措施,推动城市文明出行。

    3.2 规划先行,完善城市交通供给

    (1)重视城市规划,平衡职住结构

    注重城市规划,平衡居住和就业的发展,在工业及就业密集区域开发建设新房,并完善附近的教育、商业、医疗、出行等保障资源,在市中心加强老旧小区的改造扩建,增加廉租房比例,就近满足就业和居住的需求,尽量减少长距离的居民出行。

    (2)完善路网建设,构建一体化路网体系

    完善现有路网建设,注重快速路与普通道路、快速路与快速路之间的衔接,做到“打通骨架、连接支路、内部循环、外部畅通”。增加跨铁路、跨河流的通道建设,对匝道、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和改善。

    (3)加强静态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

    制定合理的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政策,从供给、管理两方面解决停车难问题。一是对静态交通设施的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停车需求,根据区域停车场供给能力制定停车需求管控措施,在住宅密集区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满足停车需求;二是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政策,改变“路内低于路外,地上低于地下”的收费不合理现象,引导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

    3.3注重管理,优化交通组织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国内外治堵经验显示,只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才能有效预防拥堵。公共交通的发展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理念,由量变到质变,首先要保障公交专用线路的使用,不仅要加大占用公交专用线的惩罚力度,还应对主动让行的私家车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优化公交线网,充分挖掘公共交通大数据,根据公交线路的站点及走向,确定公交线网的层次结构,提高公交线网的可达性和吸引力。再次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沈阳应加大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形成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2)学校区域的交通组织优化

    由于城区学校附近的交通需求较为集中,再加上人车混行,停车不规范等导致该区域短时交通压力加剧。对于有限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拥堵:一是鼓励公交和校车出行以减少交通需求,从提高校车的安全性和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控制私家车接送的比例;二是有效利用学校内部及周边停车场资源,对学校内部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按校内教职工车辆停放区域、家长接送车辆停放区域分类划分,为家长提供一定的停车空间;三是开发地下空间,在学校用地建设地下停车场供接送家长停车,并合理规划车辆流线、人员流线,保障安全;四是做好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流线,在道路上设置即停即走区域,尽量减少停车时间,保障正常的交通通行,如学校可以联合家长志愿者,在人行横道辅助交通,做到“停车不等时,逆向不掉头”。

    (3)城市快速路的交通组织优化

    城市快速路的拥堵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的常发性拥堵,其特性比较明显,拥堵一般发生在早晚高峰;二是由于突发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导致的临时拥堵,其拥堵情况不可预测。对于两类拥堵,治理的方法应该不同。对于第一类常发拥堵来说,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根据以往的交通大数据进行预测,一般采用经验治堵进行防控。对于第二类突发性拥堵,其影响范围大,对交通流影响速度快,有必要采取快速果断的疏导措施。对于突发拥堵中心区域,可采用入口匝道限流甚至关闭的方式,并及时发布实时路况信息;对扩散区域,采用交通疏导,控制入口匝道的车流,发布路况实时信息,引导司机选择其他线路绕行;对于边界区域,因其拥堵状态较轻,只需发布实时路况信息,采取一定的交通疏导,避免中心区域和扩散区域拥堵的进一步加剧即可。

    3.4利用大数据创新城市治堵

    (1)树立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拥堵治理理念

    树立利用交通大数据全面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理念,充分利用交通大数据,提高交通决策的智能化。建立交通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智能识别、交通数据的监测,整合实时监控、车辆信息、路况信息和出行需求等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量化评估城市的拥堵情况,科学预测交通拥堵的时间空间特性,及时调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道路导航系统,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2)利用大数据实现交通预警与监测

    在科技技术发展的今天,各交通管理智能部门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交通预警与检测。应用地磁感应等技术手段,实时搜集道路交通信息,通过全范围的交通数据采集,建立交通预测模型,采用信息仿真手段对交通信息进行检测和预测,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的实施检测能力,并建立预警机制,科学治堵,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基金项目: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研究,2020年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俊,刘丹,陶小伢.改善城市老城区学校交通拥堵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市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

    [2]南小冰,蔡少渠.发达国家城市拥堵治理经验对武汉市的启示[J].交通企業管理,2020,1

    [3]孙岳艳.大数据视角下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创新研宄—以深圳市为例[D].广西大学,2019

    [4]吴超华.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思考—以佛山为例[J].交通与运输,2019,7

    作者:刘丽坤,女,1983.05,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籍贯:山西怀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