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发展演进过程中引述动词的使用规律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大规模生物灭绝为案例,以引述动词的分类为理论框架,研究引述动词在科学知识演进过程中的使用规律,采用人工标注的方法,最后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和突变性分析。研究发现,引述动词的评论潜势能够反映知识演进过程中,其他学者对于Alvarez“撞击说”的态度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科学知识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引述动词;知识演进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is the usage of reporting verbs in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Mass Extinct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manual labeling, frequency analysis and burst detection analysi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porting verbs can reflect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other scholars on Alvarez's “Impact Theory”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Mass Extinction. Different attitud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o some extent,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Key words】Reporting verbs;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作者简介】张皓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引言

    引述动词的广泛使用是学术语篇的典型特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科学知识发展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任何研究都需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在学术语篇中,引述以往的研究成果,是作者说理论证的重要手段,可用于支持观点,亦可树立驳斥对象,可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是否能恰当地使用引述动词是其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陈建林 2011)。引述动词的使用不仅可以承担衔接句子的语法功能,也蕴含作者对被引述内容的观点态度。

    以往研究较少将汇报动词研究与科学知识的动态发展结合起来,主要关注引述动词分类、引述动词的本体研究,以及引述动词在不同学科不同语者间的使用差异。然而,以往研究却较少关注科学知识动态发展中的引述动词使用特点。在鲜有的若干篇相关文献中,仅考查了学习者引述动词使用的发展特点,却没有从科学知识发展演进的视角分析引述动词。因此,本研究将基于科学知识的发展动态,以大规模生物灭绝为案例,分析引用内容中引述动词的使用规律。

    一、文献回顾

    对于引述动词的分类研究,不同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Swales(1990)将引述动词分为两类,一类表达作者态度,如show,demonstrate,establish;一类不表达作者态度,只是客观引述他人观点,如suggest,propose,examine。他是最早提出引述动词分类的学者,但是这种分类方法不够系统全面。Thompson & Ye (1991) 根据引述动词的语义内涵和评价潜势对其进行了分类。就其语义内涵而言,引述动词可以分为三类: 话语动词、认知动词和研究动词。话语动词涉及言语的表达,如: say,state; 认知动词用来描述心理过程,如: believe,think; 研究动词表示具体的研究行为,如: observe,find。就其评价潜势而言,引述动词可以分为三类,分别表达积极、消极和中性立场。这种分类方法,相比之下更加全面实用,后来的研究大都沿用了这种方法。Hyland(2002)采用了不同的术语,用语篇动词来代替话语动词。陈建林(2011)对此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根据引述方式分为直接引述动词和间接引述动词。根据被引述所指的确定与否分为确定引述动词和不确定引述动词,他从语义内涵和评价趋势的角度沿用了Thompson & Ye (1991)的分类。

    引述动词的本体研究。研究者从语义、时态和语态角度进行了本体研究。语义角度:Hunston(1995)通过提取科斯林英语语料库中的语料分析了ackownlege,insist,claim,argue四个词,发现在语料中这四个词都有消极意义。时态角度:Swales(1990) 发现在引述中最常见的三种时态依次为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陈崇崇(2010)发现一般现在时占的比例最多,在论述中对一般现在时的使用,能够体现论述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其次是现在完成时,体现了学者们引述的一些观点,对现在仍然产生影响。而对一般过去时的使用,一是与文中明确的过去时间结构结合,纯粹的引述过去的行为;其次也可以代表作者对引述的观点持保留立场,或者在引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自谦的态度。语态角度:Tarone(1981)发现主动语态用于引述相对确定的信息;被动语态用于引述不确定、有争议的信息。

    综上所述,引述动词的特点决定它可以反映科学知识的发展演进。在引述中,引述动词反映了不同的科学活动:研究活动、心理活动、话语活动;也反映了科学家的不同情感态度:支持、反对、中立、不确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引述动词的分布中找寻到科学知识的演进特点。借鉴上述引述动词的分类,本研究以语义内涵的角度将引述动词分为话语动词、研究动词、认知动词,以及名词化引述动词。从评价潜势的角度,将引述动词分为积极、消极、中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大规模生物灭绝为案例,在这个领域,最著名的学者Alvarez曾提出的假说是外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环境变化。Alvarez假说的依据是:在恐龙化石消失的岩层中,發现了铱元素大量超标。这种元素由于属于重金属,因此在地球上主要沉积在地核部分,地表含量极少。据此,Alvarez推测,在恐龙灭绝的年代,有外行星撞击地球。这个假说后来被很多科学家支持,原因是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与恐龙灭绝同时代的一个直径符合Alvarez预测的撞击坑。因此,在这个理论被证实的过程中,发生了科学知识的演进。

    本研究以Alvarez(1980)為索引点,收集1980-2015年间引用该文献的全部论文,从中提取引用内容。通过人工标注的方式,使用语料库工具AnnoTool作为辅助,根据引述动词分类,标注全部以Alvarez作为主语的句子中的引述动词,也包括部分名词化的引述动词,如:discovery、comment、suggestion、finding等。最后对数据进行整体频次分析、突变度分析。研究目的是对引用内容中转述动词的使用规律特点进行观察和总结。

    三、研究结果

    1. 引述动词整体频次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引述动词类别的总体分布频次。话语动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研究动词,最后是认知动词。这样的频次分布,与语料背景息息相关。在大规模生物灭绝领域,Alvarez提出著名的“撞击说”后,在该领域引起了争议,许多学者以支持、反对或中立不确定的观点引述Alvarez的假说,以及他表达过的话语或观点。说明了在科学知识发展演进过程中,多以话语动词直接来引述他人的言语,体现了研究中的客观性。而在科学研究中,研究动词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用来表示学者具体研究过程中的行为,陈述研究结果或研究过程,这也是研究动词的频次仅次于话语动词的原因。认知动词相比话语动词和研究动词,频率分布较少,说明了在大规模生物灭绝领域,较少关注Alvarez在研究中的心理过程。

    由表2可以看出,在前20个高频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propose,高达167次,最低的是calculated,共17次。各类引述动词皆有分布,多为话语动词和研究动词,也有部分名词性引述动词和认知动词。其中大多引述动词表示中立态度,肯定和否定的态度较少。这一点不难理解,科学知识发展演进的过程,更注重的是研究的客观性和严谨性,所以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多以客观描述的视角陈述他人的观点,也可以看出外国学者普遍使用引述这种论证方法,在引述动词的运用上比较灵活多样。

    2. 引述动词突变度分析。

    可以看出:

    1982-1986年,引述动词report的突变度最高。

    1982-1988年,引述动词suggest的突变度最高。

    1986-1989年,引述动词find的突变度最高。

    1989-1990年,引述动词propose的突变度最高。

    1986-1990年,引述动词postulate的突变度最高。

    1992-1993年, 引述动词interpreted的突变度最高。

    1989-1993年,引述动词discover的突变度最高。

    1992-1997年,引述动词hypothesized的突变度最高。

    引述动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规模生物灭绝领域科学知识发展演进过程。

    1980-1990年,基本属于Alvarez刚刚根据铱元素超标的实验发现,提出“撞击说”理论假说的阶段。该阶段学界的观点,主要是比较客观地引述Alvarez的理论,一方面,学者不确定假说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对刚提出的假说,学者们普遍持保留态度。反映在引述动词上,不难看出1980-1990年,突变度最高的几个引述动词为:report,suggest,find,propose,postulate,都是比较中立的词。例如:在下面的例子中suggest用于客观引述Alvarez提出的想法和观点。

    (1) Briefly, Alvarez et al. suggest that the impact of an asteroid, some 6 to 14 km in ? diameter, produced a dust cloud that obscured the sun and stopped photosynthesis for several years and thereby caused the extermination of many groups of organisms.

    再例如,下面句子中的report,作者在引述中也没有附加自己的感情色彩,没有表示自己赞同与否。

    (2) Alvarez et al. report a concentration of Ir of < 4x10-13 g per g in seawater that together with a mean ocean depth of 3,700m and a typical pelagic deposition rates of -10 -13 g Ir cm -2 yr -1 (ref. 7) suggest a residence time of <10 6 yr.

    1990-2000年,基本属于该领域的争议期,“火山喷发说”等理论对“撞击说”发起挑战。该阶段学界对“撞击说”主要持消极批判态度,反映在汇报动词上,在1990-2000年,突变度最高的几个引述动词为interpreted,discover,hypothesized。例如, 下面句子中的interpreted,这个词在评价潜势方面是偏消极的词汇。那个时期有不少学者,对Alvarez的理论提出了异议,还有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的假说,与“撞击说”对立。对消极引述动词的应用,印证了科学知识发展的过程。

    (3) This high Ir concentration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a large bolide impact that spread extraterrestrial and terrestrial debris worldwide and resulted in the deposition of the boundary day in a geologically instantaneous time horizon (Alvarez et al., 1980).

    而到了1992-1997年,引述动词hypothesized的突变度最高,也是突变时间最长的一个词。hypothesized这个词就评价潜势而言,是积极性的引述动词,这说明到了这个阶段的后期,Alvarez理论在被慢慢接受,有不少的学者开始对“撞击说”持肯定态度。例如,下面的句子中,表达了作者对Alvarez理论的积极态度,也表达了这个假说在受到了广泛关注的同时逐渐被该领域的学者所接受。

    (4) As almost everyone knows, Alvarez et al. hypothesized in 1980 that the sudden demise of the dinosaurs and many other forms of life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Period 65 million years ago was the result of a collision between the Earth and an asteroid.

    2000年以后,撞擊坑的发现,基本确定了“撞击说”的正确性。这个假说一直备受关注,在前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对这一假说表示支持,该阶段没有出现发生明显突变的引述动词,这说明之前hypothesized这个词突变的时间里,是在两个阶段过渡的时期,已经有很多学者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所以当“撞击说”被证实的时候,已经渐渐成了学者们普遍接受的假说。

    四、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引述动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科学知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大规模生物灭绝领域,第一阶段是中立的引述为主,表明学者们对待该假说中立的态度,以客观地陈述Alvarez的观点为主,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第二阶段是消极的引述,当时该假说也处于备受争议的阶段,表示了学者们对引述内容的不认同。第二阶段的后期和第三阶段,是积极的引述占多数,积极的引述蕴含学者对引述内容肯定的评价,该假说也处于渐渐被大家普遍认可的阶段。当把每个阶段引述动词的评价潜势合起来看,从中立到消极再到积极,也可以看出该领域科学知识的总体走向。引述动词的评价潜势是与科学知识的走向互相印证、相互呼应的。当然,可以反映科学知识动态的语言特征还有很多,如模糊语、时态等。

    五、结语

    本研究主要基于科学知识的发展动态,以大规模生物灭绝为案例,分析引用内容中引述动词的使用规律。通过人工标注,标注全部以Alvarez作为主语的句子中的引述动词,最后对数据进行整体频次分析、突变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引述动词评价潜势的演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知识的演进过程。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缺乏对大规模生物灭绝领域具体的认识,仅从大体趋势和得出的数据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缺乏更多的理论支持,得出的结论不够系统全面。另外,由于自身局限,对文献计量工具的使用可以增加更多维度的数据,使研究更加有说服力。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本研究中以引述动词的分类为理论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引述动词的本体研究,如时态、语态、语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yland K. Activity and evaluation: Reporting practice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J. Flowerdew(ed.). Academic Discourse[C].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2:115-130.

    [2]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Writer stance in research article. In C. ?Candlin & K. H Hyland(eds.). Writing: Texts, Processes and Practices[C]. London: Longman, 1999(a):99-121.

    [3]Hyland K. Academic attribution: C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b),20(3):341-367.

    [4]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Tarone E, Dwyer S,Gillette S,Icke V. On the use of the passive in two astrophysics journal papers[J]. The ESP Journal, 1981, 1(2).

    [6]Thompson G,Ye Y. Evaluation in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J]. Applied Linguisitics, 1991,12(4):365-382.

    [7]Thompson G,Zhou J. Evalu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text: The structuring role of evaluative disjuncts. In Hunston S & Thompson G (eds.). Evaluation in text[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21-141.

    [8]白星杰.学术论文转述动词四十年研究回顾[J].大学英语,2015 (3):207-212.

    [9]陈崇崇.英语学术论文中引述动词的时态形式及其意义[J].外国语言文学,2010(2):82-91.

    [10]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引述动词研究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1(6):40-48.

    [11]贺灿文,周江林.英语科研论文中综述性动词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学刊,2001(4):43-48.

    [12]胡志清.中外英语硕士论文专属动词的对比研究[J].语言研究, 2007(3):123-126.

    [13]娄宝翠.中英大学生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及立场表达对比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3(2):50-55.

    [14]娄宝翠.学习者硕士论文中转述动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5):64-68.

    [15]唐青叶.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3-6.

    [16]武卫,周榕.基于语料库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文献引用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4(1):1-9.

    [17]张荣健.管领词的引述功能与话语功能[J].外国语,1998(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