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孙月 窦云凤

    小学一年级学生愛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学习的欲望比较强,天真烂漫中透着好动和调皮。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应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让他们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形象生动,就像一本图画故事书,每页都有情境图,这正是六七岁的孩子最喜欢的形象,他们非常爱听大人给他们讲发生在这些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我常把数学书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本来还是吵吵嚷嚷的教室,很快就安静下来了。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带小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袋鼠阿姨有15支铅笔,小白兔要买9支。袋鼠阿姨头痛起来了,她想知道她还剩几支。小朋友们,你们能帮袋鼠阿姨算一算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谁都想帮助袋鼠阿姨。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游戏活动进课堂,变枯燥的讲解为活跃的数学活动

    每个人都喜欢玩,而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先以四人一组,将事先准备好的带有算式的动物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算式结果是同一个数,那么持有这两张卡片的小朋友就是一对好朋友,卡片上的小动物也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如:3+6和4+5;6+4和3+7 中,每组两个算式卡片上的两种动物就是一对好朋友。)小范围找朋友是为了熟悉游戏规则,然后再以六人一组进行一轮“找朋友”游戏,最后以十人一组进行最后一轮“找朋友”游戏。游戏从小范围扩展到大范围,是为了提高难度和兴趣。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数学加减法的算理,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还能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l”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课堂上靠单纯地说教效果不好,必须针对学生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做认识的主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