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点而教读写共生

    林小明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常采用课时单篇教学,知识易碎片化,缺乏完整性。从实际教学来看,单篇教学很难使学生产生联想性思维,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不佳。而单元整体教学相较于传统的单篇教学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教师在把握单元整体知识结构前提下使知识更加系统,相互融合,探寻同一知识系统的模式套路,以便更好培养学生的自读、自学探究能力。因此本文从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出发,对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进行适当尝试。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路径;自主探究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对于如何使用新教材,我们大多还是停留在一课一练课时教学上,对单元整体的把握较少或者不够重视。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说过:“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单元板块设置比以前更清晰,单元内容彼此融合,综合性有所加强。”单元整体教学可以让教师在把握单元整体知识结构前提下彼此融合,知识脉络更清晰,提高教师课时教学质量,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下面我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的活动探究为例来尝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自主探究、提升学生思维的结构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聚点而教,整体构建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单元导语以及教参中的单元目标设置,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可制定如下:1.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传递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2.能运用朗诵技巧来表现自己对于诗歌意象情思的理解,在诵读中运用声音的变化表达自己对于精彩词语的赏析。3.通过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仿写小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整体阅读活动设计,提供学生自主探究途径

    每个单元的目标是通过整个单元的文章教学来达成的,因此将目标有侧重的分配到每个篇章中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极为重要。比如在诗歌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分为三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学习鉴赏”,我们需要从感情基调、意象与情感、结构、格式、节奏及陌生化语言等入手,对本单元的文章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尝试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先对5篇诗歌的感情基调进行初步探讨;第二课时,接着从意象与情感角度入手,重点探讨《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这两篇;第三课时,继续从结构、格式、节奏角度入手重点探讨《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到第四课时则从陌生化语言角度入手,重点探讨《我看》。此外,每一课时探讨完侧重篇目后可以再联结另外几篇诗歌让学生自主探究。

    [1]对于活动探究单元而言,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提供相应的自主探究途径、套路,辅助学生的学习。搭建学习探究路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学习的步骤方法以及网络链接资源。

    第二个任务:分析诗歌意象

    第三任务:分析比较五首诗的结构、格式参考、节奏。

    第四任务:作业布置。

    参考《课外阅读读本》第一单元内容p2—p15内容。

    其他:戴望舒《雨巷》,穆旦《蜂蜜》《春天》,舒婷《致橡树》。

    [2]诗歌与诵读从来关系密切,诗歌通过诵读,让学生反复感知、涵泳、品味,最终抵达诗歌的最深处。[2]而“活动·探究”单元的活动安排,则让诵读更有指向性,更有操作性;对于如何诵读可指导学生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等变化来传达情感。[2]在组织学习自主欣赏诗歌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诵读诗歌,在诵读中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对诗歌的感觉。[2]同样的诗歌,在诵读过程中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停连的不同,往往会收到不同的艺术效果。在诗歌朗诵任务的过程中提供学生自主探究途径、套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坡度。我们在指导学生诗歌朗诵时,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诵读脚本的设计,让学生在七年级学习到的朗读要领——语速、重音、停连和手势等,自觉运用到这一单元的诗歌朗读中。如:

    【慢速】假如/我是一只鸟,

    【中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中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手势:手臂指向右前方

    【加快】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

    【中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慢速】因为我对这土地人爱得深沉

    [设计重复]

    【中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慢速】因为我对这土地人爱得深沉

    ……

    三、在运用中巩固,提升写作能力

    [2] “尝试创作”是本单元最后一个学习任务。教材中这样指出:[3]也许写诗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也许你的诗还很稚嫩,这都没有关系。大胆尝试,体会一下诗歌创作的快乐吧!肖培东老师曾经上过尝试写诗的課。如下是“尝试写诗”的教学片断:

    师:这是一首关于落叶的诗。坡上/坡下/秋天的落叶/散落一地。

    师:第三句不用“落叶”我们还可以怎么写呢?如果让你来写这第三句诗,你会写什么?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蝴蝶、秋风、落叶等。

    诗歌的创作可以先摸仿教材,循序渐进,力求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从而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单元的整体性教学,利用搭建支架展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以此来对初中生的语文思维进行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 范练娥 .《“三位一体”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学习支架搭建与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J]. 2019.9中32~35

    [2] 肖培东. 《以诗歌的方式学习诗歌—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思考》语文建设2020年15期

    [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年6月第1版

    注:本文为2019年8月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单元整体化教学实践研究”专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C-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