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孙强 于爱敏 王越 马丽欣 王铮
摘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十三五”环保重点工作之一,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监测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探讨制约农村环境监测发展的障碍和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有利于准确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提高农村环境监测水平,推动农村监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环境监测;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6—0090—04
DOI:10.16647/j.cnki.en15-1369/X.2016.06.019
吉林省属于农业大省,农业人口约为1423.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3.29%,农用地约1639.3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相当高比例人口生存在占比较大的面积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数量增加、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和生活垃圾量增长,同时,随着城市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也出现了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使得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农村环境质量和健康问题越发突出,比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饮用水安全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等等。农村环境质量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群众的重视,国家把农村环保作为“十三五”期间工作重点。只有摸清农村环境质量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整治工作。农村环境质量情况,要依托农村监测数据,在现阶段农村监测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2016年开始,农村质量监测划为地方事权,由各省负责开展具体工作,那么如何适应“十三五”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需求,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初步探讨。
1吉林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
1.1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开展情况
吉林省农村监测主要是从2003年开展起来,历经三个阶段,最早是“菜蓝子”基地监测,然后是围绕“以奖促治”村庄开展的农村监测,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农村试点监测。
吉林省的农村试点监测村庄包括11个“以奖促治”村庄、1个非“以奖促治”村庄和33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考核村庄,共计44个村庄。其中生态型村庄7个、种植型村庄26个、养殖型村庄5个、旅游型村庄6个。监测内容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环境空气、土壤等环境质量要素,监测点位数360个,其中空气监测点位44个、地表水源地监测点位19个,地下水源地监测点位26个,河流湖库监测点位46个,土壤监测点位176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测点位5个。空气监测每年4次,监测3项;饮用水源地监测每年4次,地下水源监测23项,地表水源监测29项;地表水监测每年4次,监测24项;土壤监测每5年1次,监测5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测每年2次,监测5项。
农村质量监测由地市(州)监测站和县级监测站负责开展辖区内监测工作,部分监测能力不足的地区,需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开展监测服务,对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状况不具备监测手段。
1.2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从近年的农村监测内容和结果看,吉林省农村环境质量问题主要存在于地表水、地下饮用水源方面,土壤环境质量个别点位存在较轻的超标现象,其它方面无太大影响。以2015年为例,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8.18%;地下饮用水源地达标率83.81%,地表水水源地达标率97.33%;土壤质量达标率92.05%;地表水达标率86.26%;生活污水设施达标率73.33%。与黑龙江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对比来看,较为一致,与东北的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相符合。
2吉林省农村环境问题
随着“生态村”和“生态乡镇”等生态示范区创建和发展,吉林省投入了十几亿资金对农村环境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庄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仍普遍存在,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地域范围较大
农村地域广阔,特别是北方农村人口密度低,居住的较为分散,需要监控的点位分布广泛。
2.2饮用水存在污染现象
农村饮用水源数量多,且水质受到生产生活的影响,污染日趋严重。虽然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但因为居住分散的特点,集中式饮用水源有限,仍有相当部分的饮水来自家庭井水,水源数量比较多,质量状况堪忧。
2.3生产生活垃圾处置不及时
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措施不到位,相当多的村庄垃圾排放分散、随意性大,且集中处置率低。垃圾多数都堆放在生活环境周围,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4乡镇企业污染危害较大
农村大规模的工业企业不多,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家庭加工业广泛存在,通常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消耗大、原料利用率低、产生的污染物较多,没有有效的污染处理设施,直接排放到环境之中。大部分乡镇企业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更容易造成直接污染。同时出现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给农村环境带来污染。
2.5季节和区域性空气污染
农村秸杆季节性焚烧比较普遍,由此产生区域型大气污染,加剧了城市及周边空气雾霾程度。
2.6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对动物粪便有处理途径,但仍存在畜禽粪便露天堆放或养殖规模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非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分散,量少但普遍存在,且离居民区较近,这些动物粪便有些直接排放江河湖泊中,或随着地表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和土壤中,引起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不同程度的污染。
2.7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多,利用率偏低
随着粮食增产,农药化肥使用量明显增长,2014年吉林省农药使用量为5.95万吨,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226.66萬吨。同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31.52%和42.47%。2015年农业部首次公布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为36.6%,化肥利用率为35.2%,化肥和农药在使用中大量流失,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粮食增产的同时使得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3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监测任务量大
要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需要开展的监测内容包括地表水、饮用水(含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污染源等,涵盖了相当多的监测要素;村屯分散,生产生活污染源多布,既要考虑点也要考虑面,需要监测的范围大,点位多;监测项目多,如饮用水源地监测全分析109项,这些都给监测采样、分析带来相当大工作量。
3.2监测站能力不足
农村环境监测包括水、气、土壤、源监测等,对承担单位的监测能力要求比较全面。县级站作为农村环境监测的主体,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3.2.1设备配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有些县级站仪器分析水平较低,缺少采样车辆、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前处理设备等,一些已有的仪器设备也存在过时、老化现象,跟不上方法更新速度,在硬件上完成水、气、土等多内容的监测工作还有局限性,需要配置缺少的仪器设备。
3.2.2人员与工作量不匹配
吉林省的监测人员编制不足,随着监测任务不断增加,工作量与人员数量明显不匹配,在近十多年中,多数监测站的人员编制没有增加,而随着省内机构减编的要求,有些站还正在减编,许多县级监测站的人员数量有限,甚至不超过10人,要开展地域辽阔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比完成以往监测工作任务要艰巨得多。吉林省农村监测工作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由市级监测站承担,一方面是县级监测站的能力不够,二是监测的村庄数量不多,市级监测站尚可承担得过来,但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展,工作量的增加,市级监测站面临任务过重,无法完成的局面。
3.2.3技术力量不足
农村监测领域扩大,监测要素、监测项目和频次都增加,对仪器分析水平要求也逐步提高。市级监测站和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通过近些年的能力建设有所提高,但在人才建设上没有补齐,技术人员缺口严重,特别是仪器分析人员匮乏、更新少,缺少梯队建设,导致部分项目没人做或做出数据质量不合格,依靠对外委托或其它单位协助。
3.2.4地方资金不能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由于吉林省地方经济不发达,财政资金相对不足,有些县站仅有人员工资,业务经费很难落实。作为地方事权的农村监测,未来的资金投入主要由地方财政负责,地方财政困难必将影响监测工作的开展。而且因农村环境监测的特点,比如监测要素、监测项目多,采样点分散等原因,导致农村监测成本相对高;因监测能力不足委托监测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那么没有稳定的地方财政预算支持,无法保障正常开展监测工作。
4开展农村环境监测的建议
4.1有针对性地布设监测点位和监测指标
吉林省近年来的农村监测结果显示,主要问题存在于地表水、地下饮用水等方面,在环境空气和土壤中存在的问题较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地区、重点乡镇、重点村庄,特别是污染较重,人口相对较密集,或乡镇企业较发达的村庄,优选点位,有针对性的开展特定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侧重地表水、饮用水和土壤等监测对象,确定区域特征污染监测项目,把农村环境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监测重点内容。优化监测指标,选取易操作的监测项目,对于一些在标准值以下的项目,或者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对农村环境影响较轻的因素适当减少监测项目与频次。
4.2开展农村环境专项问题研究
对于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采用政府与地方科研部门合作的方法重点研讨,专题解决,减少例行监测的工作内容。比如地下水污染问题、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面源污染问题和一些局部的食品安全问题等等。
4.3适当建设农村环境自动监测站
吉林省由国家投资建成的西五农村背景站运行良好,为其它地区建设农村自动监测站也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对于资金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考虑建设农村环境自动监测站,保证实验数据的实效性,提高监测质量,同时也解决现场采样不便和人力不足的问题。
4.4增强县级监测站的监测能力
进一步加强县级环保监测站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保障人员编制数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技术人员岗位培训,解决有设备无人操作或有项目无人在岗的情况。
4.5加大农村监测资金投入
属于国家监测点位的监测资金,国家应做好资金预算,按年度保障运行经费。属于地方事权监测范围内的,要有明确地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资金投入,按时到位,不能挤占或挪用。
4.6有效利用社会监测市场的资源
对于人员和技术水平不足的监测部门,购买社会化服务是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科学利用社会市场资源,一方面降低监测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弥补县级监测站一些能力上的缺口。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对监测活动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对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委托单位要做好委托监测质量控制管理,对监测数据要按照技术规范严格审核。
5结语
农村环境監测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重点关注的工作,国家把它作为地方事权,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地方特点积极思索,既要考虑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还要从发展的角度来开拓农村监测思路,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路线,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助其迅速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