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情感翻越传统的现代处理

    周星 张萌

    《地久天长》无疑是现实题材创作,在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包括与当下现实并不遥远的历史——题材创作一向是中国电影的极端薄弱地带”[1]。而影片不仅表现现实而且表现了一个痛楚难以言说的深刻性悲剧,刘耀军、王丽云夫妇一再失去孩子的隐痛重荷在心中,无法舒展的苦痛只能用“钝痛”来形容,“我的表达还是很含蓄的”[2]。正因为不刻意去舒散,还原生活而造就了含而不露的钝痛弥漫,改变着这一代导演时常忍不住的尖锐表现,成就了对复杂性生活感知的厚重感。对于王小帅《地久天长》的分析,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展开,第一是影片的本质所在;第二是影片隐含的内容;第三是影片的情感内涵;最后是影片折射的创作者的成熟。

    首先,影片的独特性是将久违的中国家庭伦理传统聚焦为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人伦关系的表现。在刘耀军、王丽云夫妇和沈英明、李海燕夫妇之间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传统关系的纠缠上,在他们夫妻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表现上,在刘耀军和沈茉莉微妙的呈现关系上,传统伦常关系的现代性凸显起了独特的表现作用。

    第二,影片隐含的内容,即对于宏大历史迁变反而注目家庭伦理关系的切近而不是直接揭示社会历史,将之隐含到时代变化中,尤其是政策变化导致的计划生育制度对于伦常关系的冲击,来折射对时代隐痛的呈现,也由此表现主人公隐忍着怎样的伦常痛苦,而去为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的大义和人情而牺牲。

    第三,影片的情感内涵在于以一种钝痛的感觉、无言的悲剧、难以言说而不爆发的表现方式,将人类经历的痛苦投影赋予在人的牵扯关系上,将人牺牲自己而努力的想为他人好,乃至于为社会关系和国家好的那种巨大的牺牲感传达给我们。

    最后,影片折射出王小帅走向成熟的生活认识。影片回到了中国本土文化,既不是出格的激烈的历史批判,也不是遮掩而回避现实,但采用的真实的表现的确是中国人最大多数的真实情感和真实生活情状。然而钝痛的感知是常态的悲切,言语说不出,但绝没有要歇斯底里爆发。收尾是历经沧桑而不得已的真正的生活的艺术呈现,不追求泄愤的震惊感,以一种似乎不解渴而留下隐痛的宽容了结,但绝非无原则的周全,但更不是强烈的抨击现实,展示出当下王小帅的成熟,也是中国电影的艺术间隔奇观,非为泄愤和不去追求满足歇斯底里的情态去反常的构筑破坏性的眼球效益结果。

    深入来看,探究《地久天长》的意味值得思考电影艺术如何实现其价值,在文化上,在表现现实手法上的独特之处。

    一、影片呈现的精神追求

    “地久天长”是一个充满怀想的呼唤,《地久天长》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3小时绵长影像但不觉其长的奇妙电影,一个哀伤萦绕却不觉得无望的故事,一个曾经是遭遇对生活表现不被主流待见却如此接地气的王小帅创作,让我们吟味再三,唏嘘不已,不禁要问:人生何以才能地久天长?许多人对此有各式各样的解释,其实地久天长不仅仅是因为人间情感存留而地久天长,更重要的是人们为自己、为他人百姓、为各种忍辱负重留下了自己生命的地久天长。当承载了许多无望和希望的寄托,同时承担起人间情感和巨大的忍耐,而且内心之中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坚韧承受的时候,内心就能地久天长!

    王小帅的创作从现实人生的透视向文化深处去捕捉,显然增厚着历史文化的现实投射,于是对于影片意味而言,《地久天长》还可以这样解释:地是人生存的踏实的土地,天是传承家庭丰满的投射,人世间子孙满堂而由此世代相传的家族就期望地久天长。撇去微言大义,影片中隐隐约约地传达着俗世间的道德理想,而升华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对美好世界的期望隐私。关切到人生存本质的不仅是当下的个体性独立自由的声张,其实内涵是中国人内心之中难以舍弃的家庭承传,同时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康得曾经说过一个最不能忘记的是心中的道德律和头上的天空,那是一种什么样完满的境界?王小帅踏踏实实的把这种境界做一个全新的富有中国土地气息的表现,也同时是一个展开两个家庭凝缩的力尽劫波依然保持着朴实厚重的土地情感和遥远的天际的美好的瞩望的世界。

    藝术表现而言,《地久天长》显然充满了精神克制、情感节制而制造着内涵无穷的张力。尽管是带着悲剧的气息,但无言才是痛悔洞彻历史,却不刻薄而爱意流荡心底!无论《地久天长》最终的市场票房如何,我们坚信这是一个存留历史的出色电影,因为它呈现出许多成熟时期的王小帅对于历史、对于生活、对于人性、对于家庭关系、对于内心隐痛、对于生死爱恋等等关乎人和人的生活,以及人的环境的故事都做了出色的表现。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影片充满着内在的张力,隐痛隐隐而生,然而善因慢慢散发而把一段人生的阅历和几个家庭的纠葛,以及历史对人的戕害给予清淡的笔墨加以表现,却浓重的折射出生活历史的残酷性。然而,人没有残酷,人心依然是中国普通人最大多数所蕴藉的情感。那份冷静和包容,却闪现出无数难以言表只能放开的一种博大的气息。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无论对于历史和现实怎样批判,影片给予我们的独特性的东西,就是不张狂,不嫌恶却还含有深深的内心的隐痛,一种钝痛而感人至深。这是成熟的艺术家对于生活历史和人性看法的深入表现。

    我们拿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王小帅的高明。在微博上留言对王小帅的赞叹的之中,有一位观众挑剔影片美中竟然这样期望收尾:主人公夫妻深感到这个家庭所遭受的苦难,所以似乎到了一笑泯恩仇的晚年时光,他们聚集在对手家里,面对曾经害死了亲生儿子的同伴出生的下一代,他抱起浩浩的孩子,这一对患难夫妻,欣喜地望着新生命的诞生,脸上露出憨厚而真诚的希望之色,此时影片欣慰的欣赏使得影片不完美,夫妻俩应当失手将孩子摔在地上,所谓在这里完美的是应该残酷的结局戛然而止。留言如此设计的残酷的人心报复和对待人世间的刻薄,也许残暴的让人一惊,而满足了部分人对于所谓艺术追求的感知。但是我们相信王小帅不仅不会如此,他让我们看到经历了不平的生活磨砺,在经历过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冲突后的隐忍,对于他人孩子和新生命的期望,是那样的诚朴和那样的憨直喜悦。实际上导演进入了一个比起以往创作更为高端的视野:普通中国人忍辱负重地对待生活,对待政治,对待整个历史发展那种真切的生活达观认识,才是真正的最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经历。而所谓艺术的残酷就是为了满足视听奇观的猎奇感。无论是刘耀军行为方式和内心逻辑,还是王小帅构筑的银幕世界对人世间的看法,都绝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也真的不希望所谓的艺术的残酷性来打扰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对于生活认知的生活性。影片结尾让我们看到那样一个普通人对于生活的期望,和他们最终收到苦尽甘来的企望,一直到流浪儿子回归而且带来女朋友的结局,苦尽甘来的不仅是家庭终于收获了圆满,而是所有的剧中人都获得生活逻辑的必然结局,包括在远方的徒弟沈茉莉获得她的所爱。为什么不能在这样的一个结局中感觉到生活理应如此的圆满?是因为生活原本就没有臆想的美满。摔死孩子之后的残暴绝对不是圆满,忍受痛苦和收获似乎是不得已,却是千千万万人的生活都可能遭遇到的所谓的圆满。然而,生活历史就这样沉甸甸放在我们面前。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原样,还透彻到历史的沉重,同时感知到创作者的成熟后面的期望。此刻的“地久天长”意味无穷,他表现出的是人性和生活的真实,地久的是踏实的人性世界的闪光。我们要为王小帅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所呈现出来的不悲观、不激愤、不歇斯底里而浑融生活感知的真切关照而感动,隐蔽了艺术家可能所做的各种自我狂妄的张扬,而实现那真切的中国人生活世界的一种景观。

    二、人伦情感的现代表达

    放在当下的生活流中看待,《地久天长》是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伦常关系的新探索,包括首先是个体人的家庭关系,其次是面对命运时的常态中国人的心态,和他们服膺现实的表现,最后是面对命运和生活的行为方式和内心感知。

    探究《地久天长》特别具有一种文化的意味,因为他的重心所在是落脚于人伦情感的纠葛。曾经是中国电影早期重要传统的家庭伦理故事,竟然在王小帅的手中创新成为构筑的主要形态令人感叹。他将故事纳入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伦常关系这个悠久历史的故事套路之中,是王小帥意外的介入伦理常情表现,而让我们看到传统重现的魅力。从中国电影出现不久,伦常就成为纠缠不尽的故事范式,从《孤儿救主记》开端,到《儿孙福》的典型表现,延续到《万家灯火》《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成熟表现,到新中国电影的包括《喜盈门》等创作,随着电影和现代社会科技结合,家庭伦理表现传统已经相当低落。而王小帅落脚于此,显然就意味着他将视角探入文化的深处,把表现的领域落入到现代人的伦常关系纠葛的“新鲜”呈现,从而把人的命运暗暗的置身在时代和社会的政策之中。但实际上却是凸显于伦常传统这样一个最常态的中国人的生活情态揭示。似乎久远的历史遗传和现代人整个文化气息相联系而得到了强化。

    王小帅《地久天长》意外地把传统的伦理故事作了一个新时代的挖掘。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改革开放的背景衬托下。从国企的各种变迁一直到进入市场化相对应的一系列国家的变化成为背景和暗线,而放在前面的是两个家庭人伦情感之间的纠葛,一个相当踏实的人伦情感的坎坷、起伏的命运和情感纠葛作为表现的前景。这包括三个方面人伦情感的纠葛。首先是家庭之间的情感纠葛,其次是家庭内部人伦常理的纠葛,第三是人伦情感在时代变迁之中所遭遇的跌宕起伏的纠葛。浓烈的伦理人伦情感使得影片具有相当深厚的现实生活和中国的普通人历史遭际的生活印记。

    (一)首先,王景春、咏梅扮演的刘耀军、王丽云夫妇,与好友沈英明、李海燕夫妇两家之间,构成的是中国文化之中的家庭伦常的外在联系。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依偎,没有任何隔阂。从上一代人彼此的信赖,到下一代的浩浩和刘星之间也形成了亲密友谊。情感紧密的纽带构成人际之间的伦常关系,让影片沉浸在整个中国文化的承传之中。

    由于刘家和沈家夫妻都在一个单位长期相守相持和相助,因此他们之间构成了中国社会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日常他们相互扶持。但是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孩子的生存危难之间所牵扯的裂痕和如何对待。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浩浩实际上导致了刘星溺亡,而王丽云怀孕的肚中孩子却生生被李海燕强制打胎。在涉及他们彼此间的人伦关系的表现上,王小帅抓住意外打击来呈现独特的景观。影片中相当多的篇幅在写两家夫妻之间相互的友爱和相互的帮助,因为他们的孩子之间和家长之间构成了深重的人伦情感,彼此之间融为一体同进同出和谐一体,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的礼让,彼此尊重,但正因如此,当被逼迫堕胎而且是作为工厂计生办的李海燕软硬兼施地实施时,如此亲密的关系被打破的外在势力的强大也就凸显出来,而李海燕只是忠实执行政策,王丽云也并非怨恨和怪罪朋友,包括知晓浩浩造成了星星的死亡,也依然用情感的态度隐忍自己而迁就他人。这里聚焦着中国人情感中非常重要的观念“朋友以和为贵”,顾念兄弟情义的观念,以及宁可屈辱自己也不会迁怒于他人的观念。王小帅把这种观念摆在我们面前,虽然令人唏嘘不已,但确实让我们看到伦常关系的影响力。我们自然可以发问:难道要锱铢必较仇恨相对吗?王小帅这一次并没有走这条路,他让他巨大的悲痛压抑在刘耀军和王丽云夫妻身上,从被逼流产和刘星溺亡知晓真情,没有半点迁怒于友的意念,这是一种多少代的传统文化的本分,宁愿伤害自己的情绪以及隐忍痛苦,相当大的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人人伦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好判断这种关系到底该如何算对错。但是在那样的年代里头,特殊的车间中的工人之间的情感,和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点小错就朋友相残构成了巨大的反差。王小帅在揭示过去历史的悲剧和悲痛的时候,也隐含着对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文化伦理传统状态的一种有意无意的痛惜之情。爱恨其实并不是决然的分野,但是王小帅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恨之间具有的一种隐忍内涵的力量。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成熟的王小帅新的对待生活对待历史和对待人伦关系的一种复杂态度。他绝不是单一性的去抓取和作个人的判断,而是将各种矛盾纠缠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推到我们面前。如果说当下人们顾念自身利益越来越占据上风,瞬间化友为敌的事端几乎随处可见;那么传统伦理关系的确就更多相互谦让而自身承受苦难的成分更为浓烈。刘家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失去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以及他们隐忍住自己而试图找到人伦关系的美满的这种矛盾性,以及他们和沈家夫妻之间肝胆相照兄弟间的基础,就传统是不会撕破脸皮,宁愿牺牲个体利益,抑制住感情,有苦处往下咽而不迁怒于他人的这种独特的人际关系的历史,都暗含着真真切切浑融的中国社会的真实,也就是影片落脚更为切近家庭伦理生活的复杂性的真实呈现。

    在此基础上的表现显然意味深长。打破它的因素是如此之强悍,计划生育制度显然是给予伦常制度之中的某几个链条之一。伦常接续是中国人构筑家庭人伦和结缘他人社会的要素,所谓有子嗣侍奉长辈的顶天,和有代代相传的立地。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电影中失却了对于家庭伦理表现的影像,也就意味着淡漠了传统习俗和真切人际关系的存在,遮蔽了现实,成就者臆想孤立的关系。我们无意去复苏什么传统,影片其实是低下头探入现实的真实深处而已。但是影片却不像往常一样把锋芒或者愤怒指向于伦常之中所谓的“失孤”的时代后遗症,避免了简单的对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政策的攻击,但又触及到伦常这一家族的兴旺与父母孩子之间的联系纽带被折断的无形痛苦。这无疑触动了最大多数人的生活感知。在那一代的中国人心中,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强制性必须实施,必然服从这个政策时常在遭遇不幸时牺牲的是家族承传,整个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欲念都被打消。这是相当巧妙也是隐忍似的用家族制度和人伦情感的断裂,来发出无声的谴责。

    (二)刘耀军和王丽云夫妻家庭内的人伦情感纠葛自然必不可少。家庭伦理情感上充满着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对于子女态度,作为依托和管束对象,夫妻生命的聚焦就是下一代,事实上东方的生活原则中某种程度上长辈就是为了晚辈的延续而生存。孩子的期望就是生存要义,而孩子也作为家庭延续财产,长辈难免施展权威而表现爱戴,大儿子刘星显然内向畏缩,于是,后面被欺负溺水也成为一种难免的意外。约束不仅是在小刘星身上,后来收养的大刘星确乎成为长辈管束却反抗的对手。家长和孩子反叛之间的博弈似乎就是家庭的聚焦点。尽管孩子都叫刘星,主要在父辈难以忘怀的伤痛弥补,但从家庭中默默无言相对胆怯的小刘星身上,可以理解为在呵护下始终不敢正视和面对外界,于是和浩浩之间显然是处在弱势的地位,什么都不敢做,缺乏儿童的天真,在压抑的状态之中生活。而他最终的命运也正是在这与外界社会的强大的自由天地,或者是和浩浩这样活泼好动有主见的孩子相比沉默寡言温顺而不惹事。意外溺水身亡让夫妻孩子的家庭人伦关系顿时崩溃。夫妻之间一个孩子死于非命,一个被强制流产,断绝了伦常延续的可能。巨大痛苦使得父亲离开伤心地迁移到南方海边。延续的养子也叫刘星,显然爱而付出再次成为家长更强烈管束的理由,然而孩子的反叛也就如此的反弹和激烈,养了那么多年的养子反而成为家中的一个地雷。从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的父子之间就是剑拔弩张,既可以理解为失去孩子的变本加厉的保护和牵制,因为家庭伦常的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然而,孩子完全不受这种约束处处惹事,不断让他们被老师约谈,终于父亲动粗教训孩子索性出走。影片让人伦家庭第三次失去了承接的可能性。家庭人伦情感始终就处在矛盾之中,影片让中国人看到的是传统承继关系一再断裂,及至年老色衰的夫妻承受隐忍的痛苦一直到最高点苦难的极致。

    如果说刘耀军和王丽云自身的家庭伦常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伦常关系的一个聚焦体现,那么发生的悲剧也是常态的中国社会的家庭习见的传统悲剧。这种悲剧固然有外在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中国家庭通常所遇到的父与子之间一再陷入管束和反抗之间伦常关系的常态,在这里得到了缩影似的强化。被扼杀的“超生”,死于自然的溺亡和反抗长辈的流亡,都对于家庭是一样的强烈生死灾难,收拾极大伤害了家庭,造就深深的遗憾。

    (三)独特的伦常关系还在于刘耀军与女徒弟沈茉莉之间微妙关系的处理。王小帅巧妙设计的一个重要情节的师徒情感纠葛,依然来自于家庭伦常的失位而生:师傅没有了孩子伤悲不已,妻子失却为人母的可能,而茉莉既有些依恋师傅的基础,更是愧疚于嫂嫂强制师母流产断除人家后代的不忿。其实重要的是从情感延伸和延续师傅子嗣的朴质情感顺理成章的延伸出来主动的慰藉和弥补。如此感情的复合性导致茉莉宁愿用自己的身体和情感为代价,替他们生一个孩子的道德情感的真挚性。如果按照现代的女权主义的角度,一定会认真的加以批判。但是王小帅绝不拘泥概念形式,洞察人心情感的可能合理性,是这一行为生活逻辑,多少带有人们叹息而可以理解的因素。故而茉莉专程前来询问师傅要不要这个孩子,期望以自己的牺牲来为师傅留下后代,一种情感的纠葛包容了多少人世间情感的复杂性。应当说尾声情节出人意料的牺牲,出自于补偿却是一种高尚性的爱的因素和人伦情感中只有女性才可能做出的博大的情怀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唏嘘之余,却真的突破了一个既往简单的概念限制,而看到的生活和情感无穷无尽的复杂性的侧面。这种牺牲固然带来了王丽云的极大的悲苦,因为宁愿没有孩子也不能允许自己的丈夫出轨的伦常失范,对于茉莉而言从来没有想超越伦常破坏师傅的家庭,但是在观众看起来,从家庭伦理如果他们有个孩子其实也是一个补偿。因为此时此刻新的刘星,离家出走不知在何方。而王丽云又不能生孩子近乎断子绝孙,对于传统而言几乎是灭顶之灾。王小帅表现特殊情境下的茉莉的行为,实际上兼有一个即将出国留学的女性带着愧疚补偿的歉疚,和希望为两个家庭做一点自我牺牲弥补的心态,是中国电影中少有的充满了独特性意外的表现。就此而言,只有王小帅的成熟期才能这样去表现,并非一种故作惊人概念,而是混融生活中的性格合理性的创造。可以说只有这部电影打开了中国人对于情感关系很少加以表现的愧疚性的补偿景观。将情感依恋和道德牺牲叠加,用主动委身表现独有的出乎常态的合理。

    三、钝痛历史感受的深刻性艺术

    钝痛是影片精彩把控的艺术节制精到处,《地久天长》艺术表现的厚重和巧妙结合值得赞许:“钝痛令人窒息,暗处弥生善意。”[3]

    (一)巧妙之处是在家庭伦常关系、家庭和家庭之间的关系镶嵌的历史悲剧暗示,设置在其间的干扰打破伦常关系因素,是对当下废除的计划生育制度在历史上给伦常关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处置的方式的悲剧性。李海燕作为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副主任,执行当时的政策坚定不移,这既有当时政策的不可更改性,但是附加在必须对王丽云刘耀军这样的好朋友身上,凸显出微妙的职业的李海燕却用朋友的人伦关系来行使赋予的职业权威,她连哄带骗加压制让闺蜜朋友王丽云上了医院的手术台。对她来说那就是一个执行上级的指令,固然时代的重压不可违犯。但是,王小帅巧妙地将人们关系的朋友之间远远比不上一个生存和职业升迁的关系,这就富有意味了。也许人抵抗不了时代、抵抗不了政策、抵抗不了命运。问题在于,今天的人们看到这种政策和命运是需要纠正而不合情理。然而,影片并未直截了当的加以针对性声张,不是直接针对这种政策来加以批判,却通过朋友之间那么美好的情感还毫不迟缓的用逼迫的方式来完成职业任务,呼应的是那个时代关于计划生育种种的措施严厉性,遮蔽在王丽云后面的是无数人被人流,而人伦情感关系显然无力抵挡这种巨大的生存和职业的重压。对观众而言巨大的悲痛是从影片巧妙的剪辑中产生,你分不清楚是小刘星先去世还是王丽云先被迫人流了。但是隐隐约约感觉到王丽云父亲顿足捶胸叠加的痛苦,就是没有子嗣后代的令人揪心的痛楚。李海燕并不会站在人性的角度替他们来遮掩,却严厉的强力伤害朋友。情节进展中我们逐渐明白了王丽云失去了孩子也被扼杀将出生的孩子無论在先还是在后,都对这个家庭女性带来了致命性毁灭打击。巨大悲痛感袭来造就了不批判的批判、不声讨的声讨。以家庭伦理伤害来不动声色的揭示时代,显示了王小帅对于历史生活那样痛彻心扉,却似乎更为隐含张力表现的巧妙之处。而回归到朋友关系,后来揪心而痛苦使李海燕积郁成疾患了脑癌,也暗示着一种不人道的行为它的后果是双重的,是伤害了双重的家庭!

    (二)厚重的是情感表现。《地久天长》非同寻常却又现实如常,从开始到收尾艺术表现都那样沉稳延展而丝丝入扣,在加害于两个家庭的痛楚中,人们欲奔突而出却抑制乖张的表现,强化了难以言说的痛楚重荷。不同以往的第六代创作,这里不假嚣张的激愤也没有挑逗现实冲突,让王小帅跨入了一个沉稳的展示,更为内涵的描述了前所未有实在感的现实故事。难以相信的几重悲戚带来的家庭悲欢离合,是把控在钝痛的层面却钻入骨髓痛彻心扉的悲剧感。《地久天长》并非故意设置了一个极端压抑的环境,但几十年间刘耀军王丽云和沈英明李海燕这两家人,难以摆脱地陷入在对彼此、对自己的心灵压抑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这种挥之不去的压抑透过银幕弥漫着,其实是超越了激愤和无助的认识,才能探入人心深处对于历史处境和人的遭际的高端把握。影片渲染了无法彻底排遣的巨大痛楚,反而成为貌似波澜不惊的深潭一般的暗流涌现。这是一部沉入于人物内心,沉入于时代,而自觉排斥了主观激愤去刺激而表现那种激动人心的挑战现实的出格,反而实现了深入骨髓的痛楚的感知。影片展开的3小时不觉其长,却深深的钝痛隐含在其间,让你时有艰于呼吸而难以言说、期待爆发却得到意外结果的效果。我们用浸入骨髓的疼痛来形容,是因为王小帅没有剑走偏锋,其同样厚重的表现了迷漫在灵魂中的善良的把握,来支撑这两家的悲剧故事的内涵。当影片将这种钝痛的常人性做了艺术的聚焦和无处不在而产生了必须弥补何以解脱难题。从刘家失去了独子的家庭撕心裂肺的钝痛却未可解脱开始,到被迫承受最熟悉的朋友海燕强制劫持丽云上车去做堕胎手术而惨遭不幸,再到同样是叫刘星的养子桀骜不驯放荡不羁,与养父刘耀军身手搏击的对立的可怕,以至于离家出走带来再一次的父母的钝痛,以及刘耀军在和自己的徒弟茉莉的情感隐约节制性闪烁表现,而忽然有可能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的那种辗转反侧的痛苦表现段落,以及经年累月刘耀军王丽云夫妻之间是为了彼此而活着的那种隐忍痛苦等等,堆积着不断加厚的钝痛感。

    这一次王小帅的出色,不仅在于坚韧表现生活的苦难,还隐含的表现历史,更沉稳的展示生活的逻辑,这就是其处理方式:钝痛叠加让人充满了压抑难于呼吸的一种境况,但显然影片内敛的坚定和下层百姓的生存原则的忍耐,并没有让这种痛苦成为一种尖锐的爆发,更不是去促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仇恨,反而是沉入坚韧的自我承受的心灵本分的克制与消解。设置了许多人物行为方式的细枝末节的容忍和自律的自我消解,让灵魂颤动的痛激荡弥漫而并不迁就于他人的方式,来表现最普通的人和家庭之间那些细微的动人的东西。比如,养子劉星离开时候默默无言的对父亲跪下的那一刻,非同凡响的出色把控意味深长;高美玉在监狱之中对囚犯恋人张新建直露逼问的后面,真爱的难以言表的情深;刘家和沈家夫妻彼此之间相互默契绝不伤害的情感;沈英明李海燕为浩浩造下的孽缘一辈子无法解脱的痛悔不已的痛苦表现;特别是在知道真相之后沈英明拿着一把菜刀让刘耀军砍死浩浩一命抵一命的那个瞬间的真实性表现;成年沈浩向刘星父母坦诚20年前的真相时,他们呆滞的听着的翻江倒海的痛楚后压制着内心安慰浩浩:说出来就好等等的场景;茉莉竟然哀怜师父失孤而愿意为他们生一个孩子而离去的离奇却合情的动人性等,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过的电影中触及巨大悲痛的百姓处理哀伤的稀罕却真实的表现。即便痛入骨髓但却善心的灵魂未变,自我承受的灵魂哭泣聚焦在夫妻上坟那令人肝肠寸断的场面,他们无言而压抑却不时难以遮掩的呜咽而抑制极端动人性,把影片揪动灵魂含蕴无穷的高超艺术格调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贵的是,王小帅依然沿着钝痛钻入心锥而不舍善良的人性的逻辑,在收尾做了曲终奏雅的动人处理:两家回归亲情中,出走的养子刘星女友归来的一个电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人世间善良的人理当获得一个安详的舒展结局。也许按照有人说《地久天长》是他们子嗣后代的地久天长,但其实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地久天长,更是人性善意地久天长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