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知识点生活化的实效教学方法

    高传伟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也在相应地变革与创新,而有一个教育趋势就是不断向生活化方向进行探索,因为学习知识不仅仅是来源于课本,学生只有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仔细观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对知识灵活掌握与应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会提升,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教育的孩子只是纸上谈兵,今后进入社会就会难以适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小的年龄阶段,主动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生活化,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来推进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抓手。本文从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出发来进行相关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参考,把数学知识点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来,为教师打开数学教学的新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核心数学思维与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知识点; 生活化; 实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9-043-002

    过去的数学家在推导出公式和方程式时,就如同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旋律一般能享受到数学的快乐。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虽然是一门理科为基础的学科,但是这门课程集合图形数字计算为一体,本来就是一门非常严谨和需要独立思考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从小到大都要学习的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数学是理科中的重要学科,如果这门课程学不好对其他的学科也会受到影响,还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出现了严重偏科的现象,为了有效地避免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困难,在数学的课堂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可取之策。而且,现在的很多中小学也都在进行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实践探索,具体表现在课堂中结合生活让学生们展开讨论,结合自身的感悟和体会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参与课堂,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环节,相互作用才能顺利地开展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指导。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之处。

    一、融入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动手探究数学兴趣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古代人学习的方法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想做一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去谈兵,要去结合实践,实践是检验课堂知识掌握的唯一标准。都说在学生成长的阶段中,兴趣才是第一任老师,学生们只有先对一个事物建立起强烈的好奇心,才能有兴趣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也是如此,教师要适当地融入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以及学习数学的热情。一旦培养好了學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教学效果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教师不要觉得结合生活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要真正把学生从繁琐抽象的数字中解脱出来,进而获得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

    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在导入环节适当地铺垫一些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不容忽视,学生们要自己动手做出相关的图形,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先尝试着想办法来转换各种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因为只有先让学生们去动手尝试,才能在后续教学时把枯燥、难懂的问题变得简单好理解,这节课上完学生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点的记忆力也会比平时的效果好。

    二、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学习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备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把教师这节课想让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具体来看,就是教师要先为学生预设好一个轻松有趣的数学问题大环境,先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融入情境,在老师的循序渐进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与思考。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研究,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开拓思维来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最后掌握好隐含在其中的数学知识点,这样一来,数学再也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情境和故事,更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们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讲授《加减法的换算》这节课时,小学生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数学题目,可以说,对这种抽象的加减法运算方式不是很理解,他们的幼小思维很容易就想象不到这种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具体是怎么进行的。这时,教师就可以把情境教学的方式加入课堂,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做加减法的情境。如,小李的妈妈让他去菜市场买菜,他打算买三棵葱、五个土豆、四个西红柿,最后他发现钱不够了,又决定减掉3个土豆,问小明此次总共买到了多少东西?教师通过这种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实际场景,可以多设置一些贴合学生们生活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去进入思维情境,有效地让学生们发散思维,锻炼他们的动脑思考能力。让学生们在生活化的乐趣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探讨学习相结合,最终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三、巧妙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课后作业的是对课堂学习的有效巩固,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一步。都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只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第一步,如果不对学习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很可能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学习的基础也不牢固。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把精力和注意力关注到课堂上,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地注重课下学生们对知识的巩固情况,尤其是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和问题反馈。小学数学老师对于课后的作业布置,也不能单一地把数学题大量地布置下去,一味地刷题会打消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对于课后作业进行精心地设计和细心地准备,也要围绕一个“生活化”的原则去设置作业,把数学的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布置作业,这样学生们在完成时可以更加的顺利,对于课堂中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理解也更加透彻深入。

    在学习完了“测量-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这堂课时,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对于长度的单位给同学们逐一讲解了,一开始小学生对单位都没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一些身边常用的东西来给学生们进行演示,用学生们熟悉的物品更好理解。随后,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下课回家自己测量,不限定小学生们具体要测量的东西,可以把家里经常见到的物品进行精细化测量,最后把它换算成数学中的单位,例如毫米、厘米、米等,这样学生觉得课后的作业不是千篇一律的,也能把平常生活中经常忽略的东西,再重新发现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感受到知识带给生活的乐趣,以及知识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

    四、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掌握解决问题数字化的技巧

    一个学校曾经做过调研报告,课堂的知识点越是接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其实,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很多的数学知识都是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匹配的案例。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可以选取生活中、社会上每天发生的鲜活案例来教学,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有一种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与思想。这样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把知识点牢牢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使学生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也能不慌不忙地去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在进行《按比例分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学生附近的超市一天当中客流量变化的视频,播放完了视频过后,教师可以顺势提出一个问题,让小學生们进行思考,让他们体验一回当超市老板的感觉,提出“你如果是超市的老板,你认为几点开门几点关门比较合适,并说出具体的原因。”这个问题一旦抛出,整个课堂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每个学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有的考虑客流量,有的考虑关门时间的重要性。而且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抒发己见。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继续提问新的问题:“你设置的开门和关门时间,是怎么考虑的?主要基于什么原因?你是怎么发现这些问题的?”学生们听到问题又会展开二次激烈的探讨,教师可以选出一些同学再次发表意见,可以引导学生们周末去超市进行观察,用亲自实践调查的方式对自己得出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们就会把比例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大大增强,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把理论化和数字化的知识巧妙的转化成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带动学生们去思考、去应用,学生们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去投身到学习数学的热情氛围中,在小学阶段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把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也会反哺到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上,学生不断努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季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12)

    [2]姜美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普童话,2015(41):150-150

    [3]谢显慧.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2019(30):67

    [4]盛晓燕.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67

    [5]李保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