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高亚满

    [摘 要]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点,文章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引入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了设计,并指出了实施要点。通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实施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理论内容繁杂且有较高的实践要求,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理论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不懂得如何将理论所学应用于实践。针对此问题,不同学者从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都已经做了不少探讨,如案例驱动、项目式教学、互动式案例教学、激励启发式教学等[1]。文章根据前人研究及实际教学经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解决此类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的不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课程理论知识较重视,教学目的侧重于知识构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够。教学内容相对单一过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系统开发进入了新阶段,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需求。而现存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且案例较为老旧。教学过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缺乏参与感。传统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导课堂,按照固定大纲进行知识点讲解,即使有实践课程,多是围绕部分章节,不同章节对应实践内容是割裂的,留给学生的创新、发挥空间较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传统课程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演示+学生操作为主。另外该课程虽然加入了实践课,考核却大多以闭卷考试为主,对实践课重视不够。

    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该模式还认为课堂应以实验室和实习单位为中心,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而不是根据教材[2]。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该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识目标,希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信息系统开发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技术、工具、管理和过程等;第二个层次是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运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原理进行信息系统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培养学生良好的开发能力和素质;第三个层次是素养目标,培养系统思考问题、标准化文档编辑、工程实践、规范化工作、沟通与表达、团队配合、自我学习与组织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高、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的课程,需要老师积极组织调研,编写教学案例[3]。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由原来的45课时理论课改为30课时理论课+15课时实践课。教学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做到了重点突出,将分析和设计部分匹配了合适的实践课,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4]。

    (三)教学过程

    教学做一体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下提前录制上传教学视频;学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学习课程,结合选题在线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讲解;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选题进行讨论,老师根据讨论情况适当引导,提供指导。

    (四)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积极开发在线课程,在线软件工具、数据资源等,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同时也能增进师生交流。

    (五)教学效果

    衡量是否达到了理想教学效果,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三个层次,采用多指标、多形式、多角度评价手段[5]。多指标指在线课程学习、在线测试、课堂表现、项目型作业完成情况、小组PPT汇报。多形式指通过小组成员互评、项目作业答辩、卷面考试等形式对教学目标达成与否进行考查。多角度指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学习情况,更要适当加大“做”的部分的考核,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四、应用型本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点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在课前准备环节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和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中可以展示部分案例和项目的实现,也就是“做”的过程;课中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对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根据选题进行讨论;实践课上应引导学生将想法付诸实现;要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实践在课程成绩中的体现,激发学生动手积极性;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掌握企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专业需求,并调整教学工作。

    (二)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新主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预习课程基础理论,这样才能保证课上的学习和讨论更加深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践课是以理论课为基础的,理论学习也是落脚于“做”的,所以作为学生要重视“做”,要在“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创新。

    (三)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更大比例的实验及校内实践课要求有配套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并学习当今企业主流的信息系统设计及开发软件,让学生有“做”的条件。

    (四)政策保障

    要完善学校教学和教师管理的配套措施,在教师考核、课酬标准、评先评优、职称评聘中向一体化课程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五)经费支持

    学校对教改试点专业(课程)给予适当经费支持,经批准立项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费用,由项目负责人临事临办,确保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五、结语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自教学改革以来,经历了3届学生,共计500余名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参与学习,根据评教结果,学生满意度有很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项目作业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学”的能力、动手“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相比往届学生,课程改革后,学生毕业设计类选题的完成度和质量有明显提升,优秀毕业设计的占比连年提升。目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取得的成果还较为初步,未来,还应该在校企合作方面进一步努力,提供条件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际系统开发中去,让最终的“做”服务于真正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谢晓玲.“激励—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9,27(5):77-79.

    [2]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學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14):52-53.

    [3]李志刚,朱东芹,刘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03):166-168.

    [4]陈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马秀红,王海涛.基于交互式平台的项目引导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9):39-43.

    ★项目名称: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信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