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微企业视角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和风险控制研究

    戚小斌

    摘要:小微企业一直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活力、保障民生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受限于自身的规模、发展程度、管理水平等原因,一直受到融资难等问题的困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有效地整合了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能够从供应链整体去分析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以此为依据更好地评估和提升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依靠对整个供应链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整体评估,有效地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但是供应链金融模式涉及到小微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企业、银行以及其他众多的相关企业。基于小微企业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想要真正做好风险控制,就必须从小微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多主体、多角度出发,全方位地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依托核心企业及其所在的供应链,以供应链之间的各企业真实交易为基础,通过对供应链上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的控制,降低资金风险,为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1]。小微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模式当中一般属于资金需求者,在进行交易活动当中,核心企业的赊账、赊销问题时有发生,小微企业很难及时地收回资金,从而导致自身资金短缺问题频频发生。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经营难等问题,很难得到银行的融资,从而很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通过信誉担保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信用评级,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但是由于供应链涉及到的主体多、环节多,仍然有许多主客观原因,诱发各种各样的信用风险。

    一、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一) 自然灾害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自然灾害仍然可能会对供应链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例如,台风、地震、疫情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卫生事件,可能会破坏一些原材料的生产,使得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规模大幅度下降;自然灾害破坏道路,影响天气等,使得交通受阻,阻碍货物的运输甚至直接损坏货物,使得供应链下游无货可用。自然灾害的不确定和危害程度的巨大,仍然会影响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产生信用风险。

    (二) 政治动荡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家内,小微企业才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就我国而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在供应链上也有许许多多的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就不一定稳定。即便我国也不能绝对保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也是稳定的。一旦政治出现动荡,会对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影响货物的运输,也影响销售等。使得小微企业不能及时地回笼资金,产生信用风险。

    (三) 市场不确定性

    市场经济主要是靠市场调节,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市场的供求关系、货币的汇率、物价的上涨等因素都是不可控的,也是瞬息万变的。市场调节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例如,某种产品近段时间非常受市场的欢迎,所以众多小微企业纷纷跟进,投资生产,但是市场一段时间后产生了饱和,产品滞销,小微企业的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再比如,技术的革新使得某一项产品出现了新的替代品,导致原来的产品滞销,从而使这一条供应链损失巨大。

    二、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一) 信息不对称

    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小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但不能忽略造成其风险的外部原因。由于外部原因的不可预测性,虽然对供应链造成的打击很大,但是这也并不是主要原因。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原因,其中信息不对称是主要的内部原因。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地位并不算特别高,其财务管理水平也很难称得上是优秀的,所以其信息披露不健全是时常发生的现象。外界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审核和监管措施,但是在供应链打造之初,不够严谨的审核使得有些实力不够、信用评价不高的企业“浑水摸鱼”进入供应链。即便核心企业和银行能够提供足够的担保和贷款,但是仍然弥补不了供应链中风险增加的事实,小微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一环,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抗击风险。除此之外,虽然核心企业和其他一部分企业会为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监督,但是各个环节的财务信息存在滞后性,即便有监督和把控也很难彻底的化解风险。最后,不排除小微企业自身为了经营的利益,散播不实信息,瞒天过海,浑水摸鱼,最终增加整个供应链的风险。

    (二) 供应链状况

    一般而言,供应链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信用风险的大小。因为发展前景好、政策扶持、监管到位的产业,所处供应链之中的小微企业的经营效益自然会更好。反之,如果供应链是夕阳产业,生产不及时、产品滞销、工艺落后、监管发力等现象存在,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自然不好,其信用風险自然会增加。另一个方面,发展前景好的供应链意味着,供应链之中的各个企业在通力合作,遇见摩擦和问题时主要是通过沟通解决,很少出现单方面违约的情况,从而保障整个供应链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反之,供应链状况或者不好,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的经营都难以为继,供应链自然容易分崩离析,小微企业身处其中信用增加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三) 小微企业自身实力

    无论是传统的模式还是供应链金融模式,都是对企业自身实力进行综合评估后而进行贷款。换言之,小微企业能否得到银行的授信,能否加入供应链的一环,能否在供应链意外发生的时候仍然有偿还能力,小微企业自身实力才是关键。如果小微企业自身没有过高的负债,财务状况良好;团队组织健全,企业文化氛围好;企业收入稳定,行业发展前景好,那么小微企业很容易得到银行的授信。另一个方面,小微企业自身实力强大,也能够在供应链发生意外时,有能力处理问题,化解风险,保证自身的偿还能力。

    (四) 银行实力

    银行作为供应链金融中资金的供给者,银行的实力决定了当信用风险发生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前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不大,偿还能力不够,所以小微企业想要得到银行的贷款是很困难的。虽然在供应链金融中有核心企业做担保、物流企业做监管,但是银行仍然不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到小微企业的真实实力与信用。当前,由于银行的业务众多,小微企业的贷款银行往往不够重视,在核心企业的担保下,很容易忽略一些小微企业实力的基础信息和关键信息,贷款的盲目性仍然存在。在贷款后,供应链发生意外时,银行的预警和专门的抗风险队伍往往也能力不够,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信用风险增加。

    三、加强小微企业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小微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最后的还款方,要想在以后的贷款和合作中有长效的发展,就必须及时还款,梳理良好的信用[2]。而保证这一环顺利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小微企业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保障。首先,小微企业要建立健全针对员工的管理制度,员工的选拔上要明确门槛、员工的培养上要倾尽全力、员工的监督上要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尽可能地杜绝员工违法行为的产生,特别是针对财会工作人员而言,从第一步开始就要化解信用风险。其次,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也要健全,明确企业自身的定位,对自身企业的业务范围有一个清晰地了解,有多少的实力就贷多少的款。最后,小微企业一定要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因为小微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本身就比较弱,所以事前筹划和预防就更加重要。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制度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内部风险的落脚点是“解决”,外部风险的落脚点是“防范”。

    (二)加强企业信息管理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当中,小微企业要接触银行、核心企业、物流企业,其产生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比传统模式下要多很多。一旦经营信息或者财务信息出现了错误或者遗漏,那么经营问题和信用风险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产生。所以加强企业信息管理是加强小微企业风险控制的又一重要手段。小微企业在制度上,要梳理好业务范围、审批流程、相关负责人等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在信息的收集、核对上要有专门的队伍,及时将财务信息编订成表,增强银行、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之间信息的透明度。

    (三)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

    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小微企业身处其中与上下游之间的企业联系是密切的,无论是经营发展还是信用几乎可以说都是绑定在一起的[3]。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各个企业之间增进了解,实现经营效益的提高,也能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而供应链稳定能够帮助到其中的每一个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身处稳定的供应链之中可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小微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秉承互利共赢的态度,加强联系的紧密性,在团结的同时利用团队的力量再加强供应链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共享、信息沟通、信息传递是加强上下游企业联系的桥梁,及时掌握各个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也有利于及时化解风险,迅速处理风险。

    四、小微企业视角下其他主体加强风险控制的策略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是建立在供应链之中各个企业的前提之下的。并不是说小微企业加强了自身的制度建设、加强了信息管理、加强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其信用风险就得到了控制。小微企业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其他的主体仍然要采用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帮助小微企业加强风险控制。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核心,是控制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第一环,核心企业要加强审批,在供应链搭建之初就要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严格删选合作伙伴,选择信用高、实力强的小微企业,相互促进,强强合作能够最大程度上化解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加强对小微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批,每一项标准落实到位,每一项数据审计到位,加强监督,来控制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运输者,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监督效力,充分发挥其作用也能够有效控制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

    五、总结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仍然存在,并且将会在很长一段時间内也一直存在。虽然信用风险的发生有着各种各样主客观因素,但一般而言,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是导致其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制度建设,才是化解其信用风险的最主要的手段。但是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个主体之间都置身于供应链之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微企业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核心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应该也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最终保证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稳定,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国林. 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J]. 经营者, 2019, 33(17).

    [2] 徐隆, 郑颖. 供应链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商业银行视角[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9(5):75-80.

    [3] 黄晓艳. 基于小微企业融资视角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探析[J]. 办公自动化, 2018, 23(20):26-28+45.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东北路269号华茂大厦B-2003室

    邮编:210036

    电话:1862515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