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互联网+”视野下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探究

    王丹 贡福海

    【摘要】企业混合型人才是提升企业社会竞争的关键因素,高校继续教育是企业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提升的主要方式。从企业员工的需求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剖析,现有高校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在整体性、主体性、连通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缺失。高校继续教育要以企业员工的需求出发,借力于“互联网+”思维,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校企联合;混合型人才;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8004404

    一、引言

    在信息知识大爆炸的当今,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趋势下,在社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企业迫切需求混合型人才。混合型人才一是知识混合,既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还需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二是能力混合,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三是具有精准娴熟的实践经验,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全面性。这类集知识和经验于一身的混合型人才,是校企联合培养系统性的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1]高校继续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规划下,在“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的背景下,在企业用人需求多样化和学历化的趋势下,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的建立愈发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互联网+”之于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传统行业”,更是加入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借助于“互联网+”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等优势,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高校要紧抓科技机遇和时代挑战,依据企业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借力于“互联网+”思维实现企业人才培养在线教育国际化、教学课程设置混合化、多元培养模式融合化、教学考核多元化等,以此推进继续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的信息化发展,提高混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的内涵发展。

    三、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现状下的缺失高校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鉴于多类企业多元人才的特殊性,继续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解决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现状下存在的缺失。

    1学习时间的整体性缺失

    教师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面授教学是现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整体连贯的学习时间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基本因素。员工学习时间因学校面授教学要求和企业工作需求导致整体性没有基本保证:一是现阶段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主要方式是面授教学,学习地点一般设在高校或高校下属的教学点,教学时间一般设在休息日或节假日,这要求员工克服工学时间矛盾,间接导致员工的到课率、毕业通过率和学位证书获得率偏低;二是多数企业严格要求员工的工作时间,而对员工的多种进修方式不予重视或激励,更没有针对进修员工适当倾斜照顾,导致员工参与各种模式的在职进修热情不高。

    2获取知识的主体性缺失

    员工是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学教材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当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年代里,混合式创新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但由于员工学习的“从属性”和课程设置的单一性而导致企业员工的主体性缺失:一是授课教师不分企业性质和员工需求而坚持“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员工依据自身需求批判、创新的获取知识,不利于员工个性化特征和多样化学习思维的发展;二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教材因教师备课便利等原因,教学教材知识更新周期漫长,教材内容与企业员工工作应用知识相比陈旧,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实践和企业员工工作操作应用的需求。[3]

    3多种培养模式的连通性缺失

    人才培养是培养模式的终极目标,多种培养模式的连通是体现学习者学习个性化和灵活性的重要支撑。在企业迫切需求混合型人才进行创新发展的现代,由于多种培养模式学习成果转换的不连通而导致企业员工无法依据工作需求快速获得各种学历转换:一是纵向不连通,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自考和远程网络教育之间学习成果转换的不连通;二是横向不连通,不同高校不同层次之间学习成果转换不连通;三是多种培养模式学习成果转换缺乏国家管理机构和高校具体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具体操作实施平台,使得多种培养模式不能因工作或企业员工自身需求进行合理转换,导致企业员工重复学习课程、重复参与各种相似培养模式的学习。

    4学习成果考核的可持续性缺失

    各种培养模式证书是人才培养的成果和证明,学习成果考核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目前各种培养模式学习成果考核因其评价体系单一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一是有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培养模式,如学历教育和自考助学,其大多数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是高校或省组织的期末考试成绩;二是各种培训班的培养模式,如非学历教育和企业内部自身的培训班,其大多数采用的是出勤率,只要参与,即可拿到培训证书。无论那种培养方式,均是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考核,影响了企业员工自主、探究、合作等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和提高,这种片面强调分数和出勤率的单一评价体系,严重制约了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提高的混合型人才培养。

    四、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现状缺失的归因分析虽然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高校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混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质的变革和飞跃,根究妨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原因有很多,概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现有混合型人才培养政策的落实度

    国家多次在重要教育政策中明确提及要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混合型人才,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涉及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政策规划,缺乏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文件指导和监督。以至于高校继续教育在落实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企业混合型人才培养设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针对性内容的培养模式;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并未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对企业人员提出关于混合型人才培养明确的要求和系统长远的规划。以至于现阶段培养的混合型人才含金量偏低,出现重知识轻能力,或实践能力强、知识混合性弱等片面混合型人才。

    2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符合度

    高校继续教育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培养混合型人才,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改进,但其主要致力于改进教学方式,未能突破根深蒂固“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未能冲破“一讲多受”的传统教育方式,导致出现培养的人才多数是“千校一面”和“千人一面”的普众现象,以至于从社会和企业的用人反馈信息归纳出,社会和企业所需的“一校多才”和“一人多面”等创新性、综合性等混合型人才严重不足,高校继续教育混合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和企业需求之间严重不匹配。

    3企业自身对混合型人才培养的认知度

    企业是混合型人才实践应用的平台,混合型人才的培养成果直接贡献于企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不断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员工不断扩充知识面和提升实践技能等混合型人才的培养,但现阶段企业并未针对自身长远发展规划,对内部混合型人才培养有良好的认知度,对于员工的混合型人才培养没有系统性、针对性的措施,企业通常为了快速获取直接适应工作需求的混合型人才,采用直接招聘毕业生或对在职员工进行企业内简单培训,导致出现企业内员工为了工作而工作,企业为了短期效益而应付员工混合型人才培养的现象。

    五、“互联网+”下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的构建路径混合型人才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人才质量提升的主要步骤和关键环节。随着“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指导下,高校继续教育坚持“善用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构建利于社会和企业长远、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混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互联网+”学习:网络化、社群化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逐步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为88.9%。

    高校继续教育要承袭“互联网+”创新思路,仿效微课的线上课程形式,建立远程在线学习管理平台。一是线上课程要碎片化、精品化、共享化,解决企业员工时时、处处学习的需求;二是仿真模拟实践技能环境,调动企业内部资深员工技能传授参与度,解决企业员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三是建立在线咨询、讨论帖等员工互动模块,组织授课教师定时集中在线回答员工疑问,安排员工之间关于学习课程心得、体会和见解等内容的在线讨论交流,解决企业员工远程在线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2“互联网+”教学:国际化、引导化

    德国的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即是说成功的教育在于唤起个体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的觉醒。[4]校企联合培养的主体是企业员工,高校继续教育要依据员工的现实需求,唤起员工的创造力,就需时时与国内外接轨,改革教学方式,正如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曾经指出:“大学不仅需要与科学进行长期的永久的接触,而且需要和公共生活、历史事实以及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

    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要在“互联网+”影响的背景下,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真正以企业员工为核心,通过启发、引导等教学方式开放员工的创新思维,形成内外结合、以内为主、以外促内的教学体系。一是课程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与国内外、社会、科研部门等和谐互动,将创新性先进知识融入到课堂教材内容中;二是基于企业员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修习完课程内容,线下教师教学中,可通过组织问题探讨、相互交流和讨论等形式,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参与式教学方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3“互联网+”模式:融合化、立交化

    因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和科技创新周期缩短,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在此风潮下,高校继续教育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连通各种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建立成人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6]

    国家教育部门统一构建在线学习成果转换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衔接各类人才培养模式,转换各种模式的学习成果。一是依据同高校同课程的整体考核情况,相关获奖证书、学位或毕业证书和培训证书等证明材料,进行同一高校内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自考和开放大学等纵向培养模式融会贯通;二是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层次培养模式间碎片课程相似度,待转高校课程考核评价度,待转高校面试考核度等考核评价,实现不同高校不同层次培养模式的学习成果转换。在信息技术发展和政策规划的条件下,构建一个整体的、层级明确的、相互衔接的在线学习成果转换体系,是形成企业员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和时时可学的学习型企业重要方式。

    4“互联网+”评价:个性化、多元化

    不同企业中的混合型人才也是迥乎不同,其所具备的知识、实践技能和潜能也是差异很大,就像美国教育家霍德华·加德纳指出:人是极具个性化的、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强项,每个人都应该在现有教育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特长等综合素质。[7]依于此,高校继续教育要从企业需求和员工角度定位思考,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混合型人才不论是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自学考试等培养模式,其评价体系都需摒弃依据分数或出勤率的单一评价体系,构建注重企业员工学习过程的多元化、个性化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考核评价主体应包含授课教师评价、企业员工自评和企业同事或同学间的互评;二是考核评价方式应包含理论学习过程评价、企业内实践操作评价和期末分数考核结果评价等方式;三是考核评价内容应包含线上学习评价和线下考核评价,具体评价内容为在线学习平台上课程的点击率,线上作业完成率,面授教学的出勤率,教师对其表现情况给予的评价分,企业内部对于员工工作表现给予的评价分,企业同事或同学间的互评分,期中期末考试等考核分数等,其结构图见图1。

    六、结束语

    高校继续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线学习平台代表高校继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是不可动摇的。随着“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极速推进, 实现了人人、 时时、处处学习的需求。高校继续教育从社会和企业员工的需求视角出发,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型人才模式,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

    [2]学者热议:李克强提的“互联网+”是个啥概念?[EB/OL].人民网,20150305.

    [3]陈红.构建“科学生态课堂”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32—35.

    [4]王坤庆.精神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54.

    [5][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使命[M].徐小州,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98.

    [7][美]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8.

    【Abstract】The mixed talent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is the main way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examining and analyz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ees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efect of the curr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in the aspects of integrity, subjectivity, conne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mployees needs, the “Internet+” thinking, and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to construct the new mix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Key words】Internet+; collegeenterprise; mixed talents; continuing education

    (编辑/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