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湾陶艺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唐颖欣

    (石湾柴烧协会,佛山525031)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在石湾陶艺創作中困惑问题的把握,浅谈解决的方法。

    关健词:陶艺创作;石湾;把握

    1 引言

    石湾地区不产优质陶土,也缺乏官方的资助,但石湾陶瓷艺术诞生于本地,因势利导,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并以开放兼容的心态,广泛吸纳北方各大名窑的长处。石湾窑的仿哥窑精品因其“形制古朴”获得“有百击碎者”在江西窑之上的赞誉。石湾陶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要继承石湾传统,创作出一件好的陶艺作品并非易事,下面就谈谈具体创作中对困惑我们的问题的一些看法。

    2 对石湾陶形式的把握

    近几十年来,陶艺工作者在突破石湾陶艺作品的形式上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作品形式已不再拘泥于传统陶瓷的规整器形,对称、平衡、和谐等也不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人们从不同的层面对形式进行着更广阔的探索。如对陶艺作品有意的扭曲,不平衡的“造型”视觉冲击或者采取随意的拍、打、揉、捏、掉、刻等方法,使其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

    刘传不愧为“石湾公仔”的一代宗师,他为石湾公仔确立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席之地,使陶艺创作的传统方法和观念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和改革。就塑造手法而论,如刘藕生吸纳中国画的大写意塑造形象手法,质朴更灵性;曾鹏曾经让石湾公仔注入现代的血液,简洁、概括、大胆夸张,以其大感觉先声夺人。近年来,年轻的一代如潘柏林、钟汝荣等他们在继承传统上,彻底地扭转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审美观念。就我感觉看来,在传统“神”以外,他们追求人物架构的合理和真实。釉色运用斑斓,一改传统几味单一釉色处理。

    当然无论如何“变”都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作品在诞生之前是否有概念生成的问题,这里的概念生成指的是根据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趣味,也就是说,有目的有准备的做,而不是毫无准备的怀着碰运气的心理,等着作品做出来之后,才忙着给它命名。两者态度完全不同,作品的效果和内涵深度又如何会一致呢?我们提倡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作品的形式,既努力创作“有意味的形式”尝试多种表现的可能性,使形式恰当地符合作品精神内涵。单纯依靠形式来打动观众是远远不够的,观众渴望的是更深层次的内心交流。因为美对人们的吸引更多的在于它能将人引向那悠远的理性思考。因而只有高格调,高品位,赋于丰富内涵的艺术品,才能真正并持久地打动人,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3 对石湾陶材料的把握

    石湾陶作为中华文明集中体现的一部分,它具有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不但表现在它优越的物理特性上,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石湾陶各种精陶陶土配方和原则,大致如以下几种: (1)纯东莞白土,必须加入山砂、陶土、红土等以求耐火;(2)纯陶土,必须加入长石,以操控其耐火或透明度,但长石越多则可塑性越减,在陶土中加入瓷土使其色变白,且增加耐火度,但过多则减于可塑性,使器物易裂或变形,红土加入陶则呈淡红色,有滑赋光泽,与黄种人肤色接近;(3)任何陶土有山砂加入为较佳,小砂人物因体积少,可免用山砂。依据上述原则,石湾陶中之人物神仙,鸟,兽,虫,鱼等各有特色的配方。

    石湾釉可分为青釉、酱黄釉和酱黑釉等种类。以前种类居多,釉层开片和不开片的均有,酱黑釉一般施釉较厚,釉层较均匀、光泽较强。酱黄釉一般釉层较薄,光泽不强,不开片。石湾所用的釉药一般均沿用普通的植物灰为基础材料,而玻璃釉是一种矿物色釉,用玉石或五金、石灰等研磨配合矿物质颜料而成的釉,俗称玻璃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陶艺工作者对陶瓷材质的探索取得了质的进步,陶瓷材质的选择范围更为宽广,综合材料的运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为灵活,对陶瓷材料性质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人们可以随意的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关于陶瓷材料的把握,关键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积极性,使它与作品内涵相协调,这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