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话,孩子愿意“听”吗?

    本刊编辑部 周浩 汪玉冰

    

    常常听到幼儿园老师倒苦水,“我说的话,孩子们怎么听不懂、听不进去呢?”教师说不到孩子的心坎里,他们自然不愿意听。这就好比小提琴手、大提琴手、鼓手等看不懂指挥棒,各行其是,想必音乐会只能演砸。教师好比指挥者,孩子们好比小提琴手、大提琴手、鼓手等,要想演奏出一场完美的音乐会,他们的沟通必须毫无间隔,其乐融融。

    音乐会上,沟通的关键是指挥棒,而教师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指挥棒是语言。在师幼互动中,语言是一座无形的桥梁,他们是这座桥梁的建造者和使用者。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不仅亲身参与其中,而且用自己的指挥棒——语言,调动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说得有趣,说得有味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孩子才喜欢听,愿意听,并专注地听,师幼方能共奏出和谐的乐曲。

    在不同的场合,师幼沟通的语言是不同的,教师必须学会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语言这根指挥棒。那么,教师该如何挥动语言的指挥棒呢?在集体活动中,师幼语言互动的策略是什么?在区域活动中,师幼之间的语言互动有什么特点?教师如何用最简洁的话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呢?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如何给幼儿营造大胆说话的氛围?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本期“热点论谈”栏目,我们将带着你一起寻找师幼语言互动的理想“指挥棒”。

    Q1一日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听懂了!”“听明白了!”实质上,他们并没有听明白,也没有听懂。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日常活动中,幼儿会回答“听懂了!”“好的!”一是在模仿别人的回应,以取得老师或者他人的好感;二是表明自己愿意配合或者真的听到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幼儿理解了某一内容,教师如果需要检验活动效果或者幼儿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相关操作、游戏,或者具体的事物、故事等,让幼儿多次体验理解。这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具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也才刚刚萌芽,仅通过一两次的沟通,无法确定幼儿是否真的听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观

    澜幼儿园 诸葛霞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从众的惯性回答可以说是一种常态,如果老师依此来判断孩子的掌握情况,就会忽视能力弱的孩子,弱化教学目标。针对这一现状,老师在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时要改变固有的提问方式,增加针对性的询问。例如:“你觉得老师讲清楚了吗?”“需要老师补充吗?”“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讲完了,能根据老师说的完成游戏吗?”“我们要玩个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昕^董了,现在,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要学会判断,并通过游戏检验孩子的实际情况。

    ——安徽省界首市新华幼儿园 李玲

    教师有话说

    我认为这种现象是老师的“无营养”封闭式提问造成的。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总会通过语言无意識地引导孩子往这个方向走,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孩子听到自然就会下意识地顺着老师的回答。当老师再回过去提问时,就会出现孩子们什么都不知道的现象。想要改变这一情况,就要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使用开放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没有固定的答案,不以“是不是?好不好?听明白了么?”作结尾,要能促进孩子思维发展,提高孩子思考能力,引发他们表达自身情绪。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师的提问也要有所改变。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中心幼儿园

    宋毅凡

    Q2当孩子做错事/不要孩子做某事时,教师怎样表达才能让他们听得进去?

    首先,教师应蹲下身来认真倾听和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帮助幼儿分析事情的结果,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爱他并愿意真心帮助他;其次,在恰当地指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的同时,教师要告诉幼儿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及时改正就好。

    ——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金文

    Q3你认为造成师幼沟通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师幼谈话障碍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师幼交流时间不充足。目前,教师手头事务较为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幼儿交流。即使有所交流,也是以处理问题为主,谈话内容很快就结束。其次,师幼之间在交流的内容上有代沟。交流需要共鸣,你说的事情我知道,我说的事情你也感兴趣,两者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深入。最后,师幼之间缺乏平等意识。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在和幼儿交谈时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幼儿主动对老师询问的意识很少。其实,情感的交流、秘密的分享有时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 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