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继续教育通道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构建

    郑添华 宋莉

    【摘要】职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就业质量的持续提高以及阶层的向上流动是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三项基本职能,要求我们必须基于继续教育通道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这种保障体系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体系,充分借助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帮助其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8008203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及就业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我国权威组织的界定最早出现在2010年6月《工人日报》发表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之中。文中指出,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年龄在16岁以上,具备一定劳动能力并选择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户籍人口。[1]

    根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1年6月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2]新生代农民工的来源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城市出生的农民工子女,他们从小在城市长大,已经完全适应了城市生活;二是在农村出生的新一代青年,在接受一定教育之后到城市打工,向往城市生活,迫切想成为城市市民中的一员。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

    以就业角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职业诉求的市民化和实际待遇的边缘化。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存在明显的疏离倾向,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尤其是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内心中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城里人,在职业诉求上也在无意识地向城市市民看齐,其职业变动的动机和主要因素已经由单纯地满足生存需要转变为谋求职业发展、追求自我价值;在从业上,该群体更加看重职业的发展和体验,对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的要求也在逐年提升。另一方面,与新生代农民工强烈的城市认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所在的城市并没有给予其相应的市民待遇,甚至出现了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倾向。与城市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渠道仍然以熟人、老乡、亲友介绍为主,就业领域还是集中在建筑、批发零售和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待遇较差,工资收入普遍低于当地同年龄段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大部分人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居住条件差,工作更换频繁,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在城市青年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能力普遍提升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在未来就业市场中存在较大的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3]

    二、新生代农民工现有就业保障机制的缺陷及原因分析(一)新生代农民工现有就业保障机制的缺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逐步开始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劳动人口的下降,该群体在我国未来人力资源战略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各种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就业服务措施和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保障机制相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期望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公共服务失效

    就目前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对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评价较低,政府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就业问题上长期奉行“无为而治”,不想管、不愿管这些生活在本地城市但是统计上又属于外地农村的青年群体;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呈现“碎片化”,政府管理的分散化和实际运行的市场化让农民工对公共就业服务望而却步,从而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政策不了解、对政府不相信、对城市不“奢望”。

    2政府监管缺失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还是农民,在我国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该群体的就业保障问题处于人社、教育、农业等多个部门职能的交叉地带,形成了多头管理、监管缺失的混乱局面,由此造成政府监管的严重缺位。表现为既缺乏对该群体就业的长期引导和规划,又没能在具体的案例事件中较好地履行监管职能,使侵害农民工就业权益的事情屡屡发生,并在一些行业和地区成为一种“潜规则”和普遍现象,严重伤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

    3职业教育不足

    由于政府的缺位和企业的短视,新生代农民工仅仅比老一代农民工的文化和技能水平稍高,但仍低于当地城镇同年龄段的青年群体。其职业教育和培训严重不足,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长期被作为老一代农民工的替换和补充来使用。这种就业领域的固定化,将该群体禁锢于一些如餐饮、建筑等行业的低技术含量岗位和工种,工作胜任面过于狭窄,职业发展空间小,待遇低,不但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将形成农民工阶层边缘地位的长期固化,为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缺陷原因分析

    1忽视就业市场规律和要求

    以往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大多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归结于政府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投入的不足,认为政府应该在提供就业岗位、提高薪酬待遇等具体事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往往忽略了扶持就业市场并激发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力量以提升就业竞争力。在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没有得到较大提升的前提之下,这种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推动的就业保障措施往往因为政府公共服务承载力的问题,后继乏力,导致用人单位和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提供一些专项就业保障项目积极性不高,缺乏内生的参与热忱,在开始的轰轰烈烈之后,很快便因为种种原因销声匿迹。所以,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缺陷的根源之一在于运行机制上过于依赖政府,忽视了就业市场的规律和要求。

    2服务对象素质培养和教育投入不足

    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问题的症结与老一代农民工的一样,在于我国实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而随着我国部分地区劳动力市场紧缺的出现和政府公共服务的改进,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松动和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户籍而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正在减少,而由于教育和自身素质问题而造成的弱势地位和差距正在随着城市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拉越大。这种教育的不平衡和差别投入,有使农民工所在阶层与城市居民阶层形成鸿沟和断层的危险,从而造成社会的分裂。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入学问题日益突出便是重要的例证。[4]由此,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缺陷的另一个根源在于就业保障体系对保障对象自身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忽视及投入的不足。

    三、基于继续教育通道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新要求和新内涵

    1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新要求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的城市化和身份的市民化是其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核心要求。在新的形势之下,这种市民化已不仅仅是户口上的变动和迁移,而是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动而带来的对城市生活的彻底融入,而这一切的开始在于职业和教育。由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即职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就业质量的持续提高以及阶层的向上流动。

    2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新内涵

    作为新一届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体系在传统的保障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之外,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是关注职业能力提升。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的职业能力提升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除了自己通过在实际工作和“师傅”的帮带指导之外,就业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实效性、针对性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这种培训不能只停留在上岗前为满足招聘条件和用人需求而进行的突击性技能训练上,还应包括在职员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其持续提高和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着眼个体咨询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不愿意像老一辈那样随遇而安,而更多地愿意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行业去。但是,由于能力的局限,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选择多是盲目和短期的,由此导致了该群体的工作稳定性差、离职率偏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因此,就业保障体系应借助相应的资源和平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辅导,引导他们正确进行职业认知和自我探索,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二)基于继续教育通道的就业保障体系主要内容

    1整合职业院校系统的就业实现渠道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职业院校都建立了自身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一定的扶持和补助政策,可引导职业院校的生源向新生代农民工倾斜,借助职业院校成熟的就业机制,使职业院校承担起部分农民工的职业介绍和推荐的工作,从而有效地整合公共就业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力量,在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实现该群体的充分就业并提升其就业质量。整合职业院校的就业工作机制,还将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供一个稳定的、基于农民工利益考虑的代理机构,在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的同时,维护其合法权益。

    2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培训

    以往开展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仅仅着眼于技能技术的训练和鉴定,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生活习惯转变的需求。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和培训学校积极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学分设置,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开阔知识眼界,真正融入到所在城市生活之中,完成市民化。

    3立足职业生涯目标的继续教育服务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落实到就业层面,职业生涯规划便体现为职业目标的设定与完成。对于继续教育而言,这种目标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任务反映并固化起来。这样,既使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促进了继续教育体系根据农民工的现实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程菜单,积极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和支撑。

    4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终身学习通道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高流动性和高可替代性特征,指望单个企业在该群体的培养和储备上进行较大的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基于继续教育通道,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和教育的主体回归到学校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但对于农民工的继续教育而言,相当部分的学习条件和鉴定标准是学校无法提供和达到的。因此,可尝试由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合作构建学分银行,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校企合作平台,根据农民工个体需要和发展阶段生成不同的课程菜单,由其在学校或企业中进行学习和考核,并以此建立终身制的学习档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学习,使其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

    [2]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研究课题组.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J].数据,2011,(4).

    [3]向贻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探析:以四川省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4]闫晓庆.农民工还是新工人:新生代农民工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J].青年探索,2015,(1).

    【Abstract】Continuing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kill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employment quality and upward mobility of social stratum are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s of migrant worker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 This requires us to establish a migrant worker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 is: with an aim to enhance vocational skills and employment competence of the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to help them to achieve full and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by relying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making full use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featured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and strengthe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secur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编辑/乔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