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王思臻

    [摘要]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其能够彰显国家历史内涵、凝聚民族力量。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由此看来,我国的历史文化魅力是不可小觑的。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逐渐忘却了我国悠久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人们的精力逐渐被当下不断更新的信息潮流所占据,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面临危机。值得庆幸的是,素质教育的崛起让传统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逐渐发展为素质教育的一种主流方式。文章主要围绕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语文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15-02

    与应试教育不同,拥有素质教育特点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立足点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非教授学生应对考试的技能。教育是思想延续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學重点大多停留在对“死知识”的讲解教授上,并没有转移到通过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层面。因此,重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并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改善教学现状是教师必须落实的一项教学任务。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介绍几种能够促进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精神支配行为,因此要想落实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就要培养教师以及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让他们产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倾向。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意识,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摒弃单一落后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更要关注情感培养。通常情况下,笔者会采取在备课时明确教学情感目标的方法引起自身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例如在备《离骚》一课时,笔者首先明确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为带领学生感受屈原所表达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及其远大的政治报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需要培养透过语言分析、理解文章内在情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情感分析”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逐渐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致力于宣传国家传统文化的影视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等,借助潮流影响力带动学生提高传承意识。

    通过上述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都会有所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会逐渐丰富起来。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养成后,学生便会在不自觉间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二、深入课程教材,挖掘传统文化知识

    教材中蕴涵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回归课本,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可用之处,让教材的作用彻底发挥。

    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充分挖掘课本内容能够更好地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在《雨霖铃》的教学中,笔者便以课文为出发点引出关于词的内容。从词的类型这一角度来看,《雨霖铃》属于婉约词,因此笔者以课文为例对婉约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首先,笔者带领学生阅读这一首词,让学生感受其悲凉的情感基调。然后,笔者依次对词中的每一句进行了解读分析,详细讲解这一首词所描述的情景。最后,笔者将婉约词与豪放词进行比较,总结概括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词的特点和分类,并能够在分析词的内容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热爱与了解。

    三、创设恰当的教学环境,营造文化学习氛围

    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高效教学的实现。教师应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学习”进行黑板报制作,从而时刻提醒学生要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强化传统文化学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在带领学生详细学习《雨霖铃》后,笔者便组织学生开展了朗诵活动,要求学生基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情感,再结合自身的情感进行朗诵。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笔者截取文章中沛公、张良、项伯之间的对话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同时,笔者会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知识小考验,以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这些方法,原本枯燥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度也大大提升。

    四、鼓励传统文化学习,组织课外传统文化活动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外,教师还要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自我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落实传统文化学习。

    笔者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与传统文化学习相关的节目和影视作品,如《中国成语大会》《天下第一刀》等。同时,笔者会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传统文化书籍,如《论语》《史记》等。除此之外,笔者会利用周末时间发动学生参观文化馆、历史博文馆等,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感受传统文化。在活动结束后,笔者会让参与的学生互相分享活动感悟,互相交流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态度。

    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传统文化,还能在课下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书籍涉及不到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传统文化教育。这样,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其对学生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海超.挖掘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J].文学教育(上),2019(8):142-143.

    [2]徐倩.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7):86-87.

    [3]杨新洪.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0):135-136.

    [4]王昌波.民族精魂植根教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38-40.

    (责任编辑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