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策略研究

    王志强

    【摘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有着比较积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的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培训策略。目前我国的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未来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加强技能培训的宣传和引导、提升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增加技能培训的技术含量,是提升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水平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劳动技能;培训策略;农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7-0025-04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方面,多数乡村的整体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掌握的劳动技能也有所增加。这两大方面的进步,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我们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依靠地大物博、土壤肥沃的天然优势,率先在农业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样一来,中华民族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农耕民族,有着灿烂的农耕文化。如今,我国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形成,农业大国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与国外相比,许多发达国家的农民人数不足总人口的20%,而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罕见。

    众所周知,农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对农民职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我国而言,不管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实力有多强,我们都必须要以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国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在13亿人口当中,超过8亿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业。因此,为了开发国内的人力资源,我们必须通过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农民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技能。否则,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将难以实现。也只有以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为前提,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才有望加快,整体的农业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条件。要知道,在新世纪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迫切。我们要借助于农民基础劳动技能的培训,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一、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的特征及其优势

    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是向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的一种教育引导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进行适度的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实用技能,从而对各自的农业生产效率带来帮助。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省去书本知识教育的内容,只是秉持着实用的观念,让更多的农民在短期内学到农业生产时间安排、设备使用、操作细则相关的内容。通常,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的难度较小、时间不长,只要学员能够掌握农业生产的一些职业技巧即可。并且,对农民进行基础劳动技能培训,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多数都是低收入人群,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正是为了帮助他们提升劳动能力,掌握一定的生产技巧。由于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文化知识缺乏的困扰,让不擅长学习理论知识的农民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在广大农村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开展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且具有投入少,潜力大等优势。当广大的农民群众有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之后,他们就更容易在社会当中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这就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农村的贫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加强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对新一代高素质农民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如果单从优势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农业基础劳动技能培训也有着以下几点特点:首先,历史农耕文化浓厚。在我国古代的许多经典农业典籍当中,都有关于农业生产时间、方式、技巧等方面的记载,这为我们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其次,青年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超过90%的青年农民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这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且充满活力的青年一代,普遍有着积极向上,不甘于平庸的优秀品质。如果相关教育部门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能,相信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会积极参与进来。最后,我国的农业科技实力正在不断提升。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实力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一些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在国内的一些地区获得了使用。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就更容易培养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当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许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并逐渐形成了以从事农业生产为耻的错误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大量的青年农民开始外出打工,将农业生产任务留给年老的一代人。然而,对于老一辈的农业生产者而言,多数都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对一些前沿的农业生产设备没有操作的经验,因此存在着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因此,产量低、收益小、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就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当前国内也有着许多形式的农民教育,但多数的教育和培训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广大农民的生产技能提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在这种条件下,农业人才的缺乏,大大阻碍了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不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逐渐降低,很多农业相关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整个农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另外,许多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很难在我国得到普及和使用,这也成为了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大空白。

    二、提升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水平的主要策略

    1加强技能培训的宣传和引导

    在对广大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之前,首先需要帮助他们从思想观念上寻求转变,让他们深刻地了解到参与劳动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并自觉参与进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通过一定的宣传方式,让众多农民认识到劳动技能培训的潜在力量。例如,当众多的农民都能掌握一些必要的农业生产技术时,国内农业生产的效益就能得到提升,最终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也会增加。而在多数农民享受到劳动技能培训的好处之后,很多年轻人就会转变以务农为耻的观念,进而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以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所以说,为了更好地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劳动技能培训,首先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人们的思想观念率先获得转变,这样就能为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我国,超过8亿的农民群众都是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潜在对象,特别是一些初中刚毕业的青年农民,他们正处于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过渡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劳动技能,那么这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只不过,由于多数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很多人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为此,我们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之前,就需要率先加强宣传和引导,从思想观念上去启发广大农民,让他们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愿望。以此为前提,在进一步开展技能培训时,他们才有望自觉参与进来,从而获得很好的提升。一般而言,相关的宣传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媒体、传统纸质宣传媒介、信息传播平台等途径,为劳动技能培训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为相关的培训教育做好舆论宣传。

    2增加技能培训的技术含量

    在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增加培训的技术含量,也是提升相关培训水平的有效策略。而为了增加培训的技术含量,就需要在正确选择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职业化培训,并加强与其他教学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高技术含量的培训内容。在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的培训内容选择上,必须要足够的重视。选择的技术一定要实用可行,且技术含量高,能够在短期内对农业生产带来帮助。只有高度重视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才能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推动相关的培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加劳动技能培训的技术含量,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严格把关,要认真选择对农民有益的技能来加以培训。而在授课过程当中,又要尽可能地摆脱严格限制,并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例如,要充分考虑农民接受培训时间十分有限的客观现实,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可以根据季节的差异和技能学习的难度,选择最优的培训内容,然后做成简洁明了的教学计划。而在授课时,要尽可能地强调实际操作,并且不能浪费学员太多的时间。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劳动技能培训的效率,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觉参与进来。当然,在整个技能培训过程中,灵活采取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教学管理的混乱和技能辅导的随意性。相反,我们要大力倡导规范管理下的自由培训,并且更多体现人性化的课程设计。其中,以民为本,强调服务,倡导个性等等,都是在开展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总之,我们可以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着眼于长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础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新时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学会操作一些常用的农业机械。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就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推动技能培训的职业化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我们要给予农民教育更多的重视,努力推动农民教育的职业化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开展农民教育的过程中,正在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够以高效的农民教育为途径,让广大农民群众的职业能力能够获得提升,那么这就有利于农民基础劳动技能的普及和推广,对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帮助。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一定要凸显职业特色,要能够为广大农民带来专业的技能辅导。例如,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管理,让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能够阶段性地出成效。

    第三,促进多种教育方式共同发展。在条件成熟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式,让劳动技能培训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加。例如,目前我国的农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方式,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且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互利合作,或者政府参与,让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成为劳动技能培训的内容,那么这将为劳动技能培训带来源源不断的知识,让各种资源能够充分整合在一起,为广大农民提供教育服务。在新时期,只有以农民个体为中心,结合已有的各种教育优势,才能真正为广大农民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为此,推动多种教育方式共同发展,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将是提升我国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水平的重要途径。全方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各种农业技术的使用。相信随着各种教学方式的相互借鉴和帮助,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水平就会不断增加,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农民。如果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当中,能够灵活运用一些教育培训方式,让不同地区的农民群众都能够接触一些劳动技能相关的培训,那么这将促进我国人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给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3提升技能培训的实用性

    在开展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培训技能的实用性,不断提升培训水平,让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能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通常,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一定要在规范的制度约束下进行,并且培训的内容要有科学的选择,并凸显其实用性。要知道,劳动技能培训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忽视文化教育,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组织和引导,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即可,其实现难度相对较小,成效也相对比较明显。劳动技能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农民群众的闲暇之余,教会他们一些简单实用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在短期内掌握一些实用的操作技巧。例如,在种植技术应用、农业机械使用、农业管理创新等方面,劳动技能培训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对于大多数辍学务农的人而言,繁杂的理论知识很难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关的教育形式也很难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如果仅仅采用劳动技能培训,特别是一些学习难度不大,学成之后收入容易增加的劳动技能,许多的农民就愿意投入时间学习。很多时候,在广大农民的心中,提升文化水平并不能带来自身收益的增加,而一些劳动技能却实实在在地给自己带来了帮助。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劳动技能培训在农村地区得以普及。

    在对农民进行基础劳动技能培训时,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不切实际地进行引导。而是要从职业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不断培养广大农民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农民,已经没有了继续学习,努力奋斗的心思。他们心中所想,只是快速学会一门实用技能,或者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进步。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提升生活质量,过上更好的生活。为此,开展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就是要秉持简单、实用、快速的理念,让培训的流程更加简便,实用性更强,周期更短。我们要顺应农民教育的职业化趋势,结合农村发展的现代化特征,让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能够为广大农民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主要体现在一般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当他们学会使用播种机、收割机等现代机械之后,农业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才有望获得质的飞越。为此,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让一些比较前沿的农业科技设备能够在国内大范围地得到使用。而对于一些种植、灌溉、收割等方面的技能,也可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相关的农业生产技巧。为了实现这样的培训目标,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可以尝试教学规划创新,让各项教学培训活动能够在既定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有序开展。我们既要有教育规划、管理规范,也要有培训细则、技能指导。并且,既定的农民教育体系,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教学培养体系,引导农民教育朝着常规化发展,那么我们就有望教会广大农民一些实用的劳动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例如,我们可以为国内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业种植人才,让农业生产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另外,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农业大国优势,让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农业生产经验能够传承下来,并获得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这样做,不仅能够推动国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且还能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让我们能够在国际农业贸易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正在获得快速的发展。而随着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开始变得越来越容易。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水平,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灵活的途径来提升劳动技能培训的水平。本文认为,在新时期,我们需要积极顺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并针对广大农民的劳动现状,开展具有导向性的农民劳动技能培训,让农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早日实现。未来,我国的城乡差距将会日益缩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农民基础劳动技能培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唯有如此,我们才有望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的高素质农民,让我国的农业生产优势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陵东.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培训模式与机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唐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成人教育,2011,(1).

    [3]杨海芬,赵瑞琴,赵增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约束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4]柳菲,杨锦秀,杨启智.四川省农民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1).

    [5]张亮.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