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武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价值、策略与构想

    裘静芳

    摘要:本文在“地域武术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的构想,阐述了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的作用和价值,并为合理开发、可持续性利用地域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2-0044-04

    1 前 言

    今天的经济来源于历史上的文化,今天的文化也孕育着未来的经济[1]。国际体育旅游协会报告显示: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左右;意大利的“足球工业”体育旅游年产值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亿美元已经发展到今天的500亿美元,穿过了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的产值;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两国分别创造了88亿美元和245亿美元的产值。由此可见,体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不少人把旅游业看成是介于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边缘部门。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旅游者的各种心理活动要求和活动能力已逐步升级并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文化动机成为一种最基本、范围最为广泛的旅游动机,文化生活成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文化比重在旅游业整体中的扩大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2]体育旅游是随着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健身休闲方式,是体育产业发展新的形式。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从而使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体育旅游总收人占生产总值的比率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未来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渐显著,如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地方特色的消失、对民族文化的冲击、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3]在人们日益重视地域历史文化和加大开放、发展旅游经济的今天,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可喜的是,人们正在把视线从纯粹的开发自然资源转移到提升旅游文化品质上,目的就是努力把体育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合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资源。本文在“地域武术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的构想,就是为了解决当前体育旅游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旨在为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 地域武术文化旅游——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品牌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风土人情。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地理环境与人文因素均极为复杂。由于历史与民族的原因,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各地风俗民情也颇有差异,于是很早就形成了若干个各具特色的较小的文化区,如中原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关陇文化区、吴越文化区、巴蜀文化区、闽南文化区、岭南文化区,以及后起的京派文化区和海派文化区,等等,它们无不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实际上就是由这些地域文化融会而成的。[4]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很多派生文化产生的摇篮,中华武术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在它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会和汲取了诸多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营养,必然要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由于在明清武术鼎盛时期形成的各个武术拳种流派又基本上属于纯粹的民间文化形态,其生命力深藏于社会下层百姓之中,所以它的地域特色又是最浓郁的,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从而中国武术母体——拳种的所有流派,都是以地域文化为底蕴,从地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

    地域文化熏陶和滋养着中国武术拳种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不同的武术拳种的技术风格特点和武术文化特色。如中州地域孕育了华夏三大拳种,拳禅一体的少林拳、缠绕螺旋的陈氏太极拳和形气合一的苌家拳。巴蜀地区的拳种更有67种之多。1983-1986年进行的武术挖掘和整理工作指出:“清代武坛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逾百个”。由此可见,武术文化的这种地域特性,是普遍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是不可替代的,它既是中华文化的多样绽放,也是中华文化有机整体或大系统下的亚文化或子系统,更是中华武术拳种得以不断塑造培育的不竭源泉。[5]

    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基础,是一个区域独有的宝贵财富。因此,正是这种地域武术文化的独特性,为地方体育旅游提供了天然的旅游资源。俗话说:“天下功夫出少林”,驰名中外的河南嵩山少林寺在1982年电影《少林寺》成功放映后就成了中外习武之人久仰的“圣地”,来少林寺参观旅游、学习武术的人络绎不绝,各级各类少林武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时至今日,在以少林寺武术文化为内核,以中州地域武术文化为“文化圈”的基础上举行的世界传统武术节已经举办了两次,每次都是规模盛大,极具影响力。同样,沉寂了近三百年的“武林圣地”福建莆田市南少林寺举办的南少林武术文化旅游节;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故乡南海区西樵镇和佛山市举办的黄飞鸿武术文化周活动;“龙的故乡”——自上世纪90年代,顺德均安上村被考证为李小龙的祖居所在地后,有关方面将李小龙祖居进行了修葺完善,使之成为顺德一道举足轻重的人文景观,每年前来上村瞻仰巨星祖居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风景秀丽的峨眉山举办了峨眉山武术文化节。近些年来,这些围绕地域形成武术文化为旅游主题的开发和利用,在全国各地不胜枚举,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打“武术文化牌”为战略,认清地域优势,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为地方打造中国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发展地方旅游经济。

    3 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的作用和价值

    3.1 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和区域经济之间,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旅游业是区域经济中重要的输出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迅速扩大,文化旅游快速升温,特色文化旅游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之一。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就是一种特色体育文化旅游,其旅游资源主要是建立在历史文化遗产之上的人文旅游资源,通过地域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仅能够刺激区外对本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提供劳动就业机会,还会拉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和各种地方性产业的增长,从而成倍地放大旅游产业扩张对区域经济增长地拉动效果。因此,以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为龙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带动效应,牵动旅游地区域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对地域武术文化旅游资源乃至其它旅游资源的开发。地方经济水平的提高,会促使更多的人意识到需要对本地区武术文化资源的重视,有利于促进人们加大对地方武术文化旅游的投入和再开发,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和设计。如:2005年, 登封市启动了河南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型实景剧项目。该剧总投资3亿元,一期投资8000万元,以先进音响设备,构成全景式立体声场,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静态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和禅宗文化的奥妙。自2006年10月进行试演以来,17场演出场场爆满,不仅以独特的场景布局与禅、乐、武的精妙相结合,为游客奉献了一场音乐盛宴;而且填补了河南夜间旅游项目的空白,成为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大型山地实景演出项目和河南省旅游业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大看点,进一步拉长了登封的旅游产业链条,延长了游客在登封的观光时间。[6]由此可见,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和区域经济是互为一体,两者互为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谋求和谐共同发展。

    3.2 有利于保护和传播当地的武术文化及其实体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化与旅游是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7]。尤其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形势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有利于区域的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既有利于为地方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又有利于保护和传播该地域的武术文化及其实体——拳种。

    武术文化属于中国地域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中国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立法规划。由于中国武术“以拳种方式传习,注重内外兼修”维系了武术技术结构的多元性、整体性和教学训练方法的程式化原则,因此,中国武术的实体——拳种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个非常独特且需要珍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8]。武术文化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得不到保护和传承,武术文化资源就会丢失。同时武术文化传承和传播主要是建立在其实体之上的,即只有使各种拳种得到身体上的传承才能有效的保存原汁的武术文化,没有实体的武术文化无疑是空中楼阁,因此只有发挥武术文化及其实体的价值才能吸引更多人来关注、学习、继承、传播和研究武术拳种,为武术文化的保存注入强大的动力[9]。周和平在2005年4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像少林功夫这些文化遗产,建议有关方面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更深入的挖掘”。特别在中国很多有特色拳种的欠发达区域,只有积极、合理地开发地域武术文化旅游,举办各种特色拳种武术节、武术交流赛,“武术搭台,经贸唱戏”,充分发挥该地域的武术实体及其文化内涵,达到以旅游带动一方经济,以旅游保存一个武术拳种,形成特色体育旅游产业。

    3.3 有利于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效益

    融合精深地域武术文化的体育旅游不但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更能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单纯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不仅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而且也不容易让群众接受,而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将地域武术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把文化融入旅游文化品牌之中,彰显文化活力,提升旅游业的文化竞争力,能够促进旅游文化的产业化。武术文化的价值被提升有利于带动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扩大地方文化传播和宣传的范围,吸引更多周边乃至国外的商业活动加入,可以更好的带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特色体育旅游业在获得了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传承了文明,提升了文化的价值,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与光大,实现了特色武术文化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双重效益。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富源与灵魂,源远流长的地域武术文化是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的源泉。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可以使我国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效、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和发展,确保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整体开发水平的提高,对于丰富武术文化的内涵和提高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实现利益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政府主导,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的合力

    地域武术文化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单靠文化、旅游部门的力量来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搭建和提供平台,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引导和扶持,建立投融资体制;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行业广泛参与,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酒店、航空等服务业。由地方政府出面进行协调,给予优惠政策,扶持相关行业,使行业与行业之间牵手,友好合作,共同开发地方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标。

    举“地域之力”,找准武术文化旅游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点,建特色武术文化旅游市或乡镇,理顺管理体制,打破资源部门管理的条条框框,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统一整合开发地域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用地域武术文化这一特色吸引域外的目光,大力推进地方体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使体育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地方体育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亮点[10]。

    4.2 推动产品创新,开发培育体育旅游精品

    要加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深入挖掘武术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传承和发扬地域武术文化的精华,突出地域武术文化特色,开发培育武术文化旅游精品,创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品牌。如举办地域武术拳种交流表演大会或开展地方特色武术文化旅游节,固定日期和时间段,利用武术比赛或武术节聚集人气,吸引商业活动;挖掘地方武术文化资源,建立保护机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纳入保护和合理开发的范围,以地方特色拳种为核心,彰显地域个性文化,开发相关武术文化商品和特色拳种培训中心,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打响地方武术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武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切忌模仿和照搬,若抛弃自己的文化优势,丢掉自己的武术文化特色,简单地模仿或移植别人的产品,这无异于舍本逐末,其产品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4.3 瞄准市场定位,搞好宣传促销

    要加强旅游市场研究,分析国内外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找准市场定位。针对目标市场,要集中力量扩大宣传促销,提高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编制和表演大型武术舞台剧,到全国重点大城市和国外进行演出,宣传独特的地域武术文化,吸引域外人群的目光,到域内进行观光、旅游和投资,提升地域武术文化品牌效应。

    4.4 培养本地域专业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人才,提升软要素

    据世界经济论坛2007年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选取了3组计13项影响旅游业的竞争因子(见表1)。

    

    由表1可见,软要素占60%以上。若除去基础设施因子仅剩“自然和文化资源”一项硬指标,占8%的比例[11]。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问题中,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是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未来的体育旅游发展必将突出制度、环境、人力等软要素的开发,而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是突出和认可软要素重要性的体育旅游产业思维,未来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是由硬要素驱动跃升到软要素驱动(见图1)。

    综上所述,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软要素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地域武术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深刻理解的,所以需要培养地方武术文化旅游的各类专业人才,以熟悉地方特色为基础,学习相关商业知识,经过考核后服务于地方,参加到本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的建设和开发当中。同时需要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聘请国内外知名策划专家与该地域内的相关行业专家组成地域武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智囊团,全力谋划该地域武术文化旅游产业,科学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加快武术文化植入旅游的进程,提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度。

    

    4.4 在保护中有效的合理开发地域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的武术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仅从1992年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公布以来,到目前共审批了三次,总计有88个县、市、区(相当县级)获得了武术之乡的称号。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每一个武术之乡都开发成武术文化旅游之乡,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提倡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评估、规划和设计,有重点的选取确实有特色武术文化资源的地域合理有效的进行开发,特别是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又缺少其它可用资源时以开发武术文化旅游为突破口,打“文化兴乡”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从武术文化内涵中寻找发展的永续性,并与时代结合,培育成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以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形成文化、旅游互动产业链。

    5 结 语

    新世纪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世纪,也是中国旅游业进一步走向特色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及早动手,积极、稳妥有计划的发展地域武术文化旅游。由政府搭桥,武术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推动地域经济发展,以旅游经济提升地域武术文化价值,开展体现中国地方特色武术文化的体育旅游,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良性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不断充实地域武术文化圈的武术文化内涵,为体育旅游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特色源泉。

    参考文献:

    [1]王昱.从历史发展轨迹中寻找城市地域文化特色——西宁市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与旅游亮点[J].青海社会科学,2004,(5):97-101.

    [2] 旅游学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211.

    [3] 江涛.试论体育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J].经济师.2006, (8):85.

    [4] 陆草.论中原武术文化[J].中州学刊,2007.1.(157):154-160.

    [5] 马敏卿,张艳霞.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以齐鲁文化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40-1342.

    [6] 旅游是形和体,文化是根和魂——登封市委书记张学军谈旅游与文化. http://kaoshi.gmw.cn/content/2007-06/01/content_616296.htm

    [7] 郭志禹,郭守靖.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策略构想[J].体育科学,2006(26)10:87-94.

    [8] 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D].中国期刊网博士论文,2006.

    [9] 徐伟军.武术的嬗变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6,(5)684-686,719.

    [1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http://www.ihchina.cn/main.jsp

    [11]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6):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