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李煜

    [摘要]新课标明确把地理实践力归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为案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89-0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把地理实践力归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指出地理野外教学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虽然没有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内容,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具有连续性的,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也应强化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是指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初中阶段的地理实践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技能、方法,顺利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堂上的读图、绘图、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堂外的模拟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

    课堂内与课堂外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对直观的、具体的活动容易接受和把握,但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教学为例进行简述。

    初中地理课程从“地球”开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的运动有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运动是整个中学阶段地理学习的难点。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会运用课件讲解的方式来授课,但七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人手,改变以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探究教学“地球的运动”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途径。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

    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地球的自转。课上,将教室灯关闭,窗帘拉上。以地球仪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一束平行光线,在地球仪上的中国北京处粘一面小红旗,在美国纽约处粘一面小绿旗。学生分组,每组4个人,进行模拟演示,观察员负责记录汇报。

    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昼(明)夜(暗)半球,观察小红旗在哪个半球。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观察小红旗所在的半球变化情况。

    2.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昼(明)夜(暗)半球及其分界线(晨昏线),可以发现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是互相垂直,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昼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3.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线和昏线附近的昼夜交替状况,以小红旗作为参照,观察晨昏线不断向西移动,据此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4.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小红旗所在的北京与小绿旗所在的纽约两地的昼夜情况、时间差异,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时差的形成原因。

    【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 认识自转与公转的方向。两个学生,一个代表太阳,一个代表地球。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方向,以及地轴的北极指向。

    1.先模拟单一的地球自转,注意地轴的北极指向,要求学生倾斜身子。

    2.再模拟没有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地球的绕日公转。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日公转。

    以上两个实验演示都是在课内进行的,学生通过课上的自主演示观察,非常直观地认识地球自转带来的地理现象,较快地接受地理新知,并对所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地球仪的运用充分到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和目的的感知、思维,以及眼、耳、手、脑器官的多种协调活动,真正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影子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学生分组模拟实验,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观测,测量地物(自己)的影长、影子的方向。4个人一个小组,一个成员作为模特,记录员记录数据。(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大约在北半球秋分日前后)

    1.-天中,早、中、晚影子的方向变化过程如何?

    2.一天中,早、中、晚影子的长度变化如何?

    3.在地球仪上能否进行演示?如果可以,请演示。

    上面这个是课外模拟实验,如果天气晴好,学生可以感受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反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根据影子的方向可以推出太阳的位置,这对于学生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非常重要。课外的地理实践与调查满足并滋养着学生的好奇心,学会从地理视角分析问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真正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于镇江房子的阳光问题】

    学生在课后选择镇江同一小区的一楼和六楼的房子,对中午射人屋内的阳光在地面上的长度进行观察记录:

    1.某一日(按照正常进度,学习“地球的运动”大约在北半球秋分日前后)中午(12点)射人一楼房子和六楼房子内的阳光在地面上的长度,进行对比。

    2.北半球冬至日(12.22)中午(12点)射人一楼房子和六楼房子内的阳光在地面上的长度,进行对比。

    3.北半球夏至日(6.22)中午(12点)射人一楼房子和六楼房子内的阳光在地面上的长度,进行对比。

    学生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比较困难,但是很容易量出射人屋内的阳光在地面上的长度,这样可以运用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问题,来对比同一个地点(比如一楼)不同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也能够对比不同地点(比如一楼和六楼)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这样,学生对于选购房屋时楼层的选择,就能够从地理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综上,采取利用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以及模拟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习地理,经过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知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融人其中,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劉咏梅.培养初中生地图能力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3(7):55-57.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