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高专英语阅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研究

    【摘要】本研究阐述了高职英语阅读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背景。基于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方式三方面提出了高职英语阅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初步构想。并做出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在线开放课程

    【作者简介】张慧(1984.07.23-),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陕西省职教学会课题 “网络在线课程背景下的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微课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XJYB19-3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信息通讯技术的提升,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势头迅猛,随之而来,中国MOOC平台、知到,智慧职教等平台兴起,我国教育界对信息化教学寄予厚望。那么,究竟应如何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构建网络信息化英语教学新模式,成了时代赋予英语教师的使命。

    一、研究背景

    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57 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针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8 级高职高专的学生(包括五年制)入学成绩展开调查,学生入学成绩平均分为187 分,最高分368 分,最低分150 分;英语的平均分36 分。除此之外,分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心理及认知特点,不难看出,高职高专学生思维敏捷,喜欢新鲜事物,但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加强。基于此,笔者尝试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工具,整合教学资源,探索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 理论依据

    在线课程作为在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兴起和普及的教学形式。在线课程是综合了众多教育教学理论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在线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基于此,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之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搭建出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主动收集学习资料,相互沟通交流,完成知识建构。

    在线课程可以辅助教师为学习者搭建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师整合线上线下优质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学习者共享,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学习平台的交互功能以实现师生互动。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論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 Maslow)和罗杰斯(Carl R. Rogers,1902-1987)。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该理论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等内部心理活动研究,主张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同时也关注师生关系,重视营造轻松地课堂氛围。

    3.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提出。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有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教师进行在线课程视频拍摄的过程中,通过视频涉的方式设置更加真实的语言场景,透过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的衔接,结合学习者心理及认知特点,增加相关联负荷。除此之外,在线课程的设计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大量的音视频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学习内容,以此降低其认知负荷,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在线开放课程的初步构想

    1. 明确课程目标。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57 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对高职英语教学要贯彻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体现了 “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以此培养实用性人才。

    基于此,英语阅读在线课程的设计,需符合学习者职业需要,能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平台的搭建需符合高职学生学情,通过耳目一新的便捷的方式,在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温故知新”,并结合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举一反三,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为更好地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打好基础,从而对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2. 整合教学资源。(1)制订教学大纲。 结合在线开放课程特点,分析说明课程主要内容及分值比重,以此为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课程建设。在线学习者依据大纲要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宏观地安排学习计划。

    (2)梳理教学知识点。高职英语课程,以《新视野英语教程》为例,为36学时,4学分。10个单元拆分成4个体裁,即Narration(记叙文)、Argumentation(议论文)、Exposition(说明文)、Description(描写文)共20个知识点。

    (3)整合课内外资源。在线课程拥有丰富资源,教师分析高职学生学情,依据大纲所确定的学习目标,查找相关的文章,以供学生选读,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学生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

    (4)完善教学课件和视频。线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课视频,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方式能灵活运用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静态的学习动态化,同时整合教学资源,将语言知识点与相关的社会文化紧密斜街,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自主性,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5)强化平台交互性。在线课程是师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实现了师生、生生的完美交互讨论。课前,教师通过查看学生预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重难点;课后,学生线上讨论,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的学习氛围,互助合作;教师及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并为后续教学任务的更新和完善奠定基础。

    3. 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是衡量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在线课程评价的形式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两种。形成性考核包括学生平时笔记、视频学习、单元测试、讨论互动等。终结性评价包括中期考试及期末考试两项成绩,考核方式为在线考核。综合成绩中视频学习、笔记、单元测试以及课堂互动占50%,其中测试占 20%,期末考试占 30%,总分以百分制计算。

    四、 高职英语阅读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在线课程建设需加强学习自主性。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应实行网上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满足不同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学习时间及空间的选择更加弹性,有助于学习者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 在线课程建设需实现因材施教。基于学习者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帮助每位学习者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需要分析所有学习者的特点,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特点,进行分层与个别化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并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引导学习者针对性地学习,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3. 在线课程建设需加强学习交互性。学习者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本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鉴于在线课程的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在時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故而,在线课程的建设中应更加重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提问、答疑、交流讨论、资源共享以及评价,以此强化教师的督促、引导与评价作业。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其合作与交流能力。除此之外,在线学习,也要关注学习者与在线资源之间的交互,教师根据学情的分析,从而优选合适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并通过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合理应用在线资源,进而提升其学习效果。

    五、 总结与展望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以新颖的课程设计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将互联网与教育更好地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和变革,符合现代学习者的心理与认知特点,给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Bowers-Campbell Joy. Take It Out of Class: Exploring Virtual Literature Circle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2011,54(8):557-567.

    [2]卓秀霞.近五年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综述[J].考试周刊,2018 (1):7-8.

    [3]杨晓宏.我国网络课程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远育,2018 (3):6-11.

    [4]任军.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7(27):74-78.

    [5]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03):12-16.

    [6]杨九民,李丽,刘晓莉,等.在线开放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及其应用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宄,2018,39(11):61-68.

    [7]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05):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