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政策传播的“回声室效应”

    每当重大公共政策出台,总有一批标题“夺目”、理解片面的文章泛滥于网络平台,而且阅读转发者甚众。概念化的解读、情绪化的表述,“舆情绑架”不利于营造网络空间中良好、客观、理性的政策解读和反馈环境。网络上的政策传播面临着“回声室效应”的挑战。

    “回声室效应”意指网络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给人们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研究者将这种效应归纳为:在网络空间内,人们经常接触相对同质化的人群和信息,听到相似的评论,倾向于将其当作真相和真理,不知不觉中窄化自己的眼界和理解,走向故步自封甚至偏执化。

    近年来,算法导向的新闻推荐技术使人们更便利地接触个体感兴趣的信息,然而不知不觉中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碎片化的解读固然让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得到“快餐式”的满足感,却失去了多元解读、深度理解的能力。

    面对全新传播格局带来的全新挑战,必须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传播效果,要对政策传播体系进行顶层设计,破解人们对技术和触媒习惯的“茧房式”依赖。针对政策的目标受众,为不同层次、诉求的人群定制个性信息,有效把握受众心理,从“粗放传播”走向“精细解读”,同时建立政策传播的动态评价机制,对舆情走向、热度做到精准把握,避免“舆情绑架”的现象出现。作为传播的载体和桥梁,媒体更需要承担起足够的社会责任,克服“点击率至上”的冲动,对于网络空间出现的不良聲音和错误观点,做到疏堵并举,有破有立。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上的政策传播走出“回声室”,收获正能量。

    (刘凯文,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