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意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

    李雪霞

    摘? 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大。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数字创意时代背景,重点分析利用数字技术收集、整理、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档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数字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流传下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从产生到现在,档案是最原始、真实的记录者。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多是纸质档案,但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背景下,传统记录、整理、保护档案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在利用数字平台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承的路径,最终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目的。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类及现有的保护模式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类。从当前学界研究的结果看,可以从档案的来源及载体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第一,根据档案的来源划分。一般来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可分为申报非遗项目档案、传承人个人档案、文化空间档案以及其他类的档案。申报非遗项目档案是指相关单位、组织在申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档案,如非遗项目申报书、报告、审批书,还包括申报方所提的保护计划等。传承人档案是指已经向社会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承人档案,主要包含传承人个人信息、持有非遗项目的相关资料、个人学习和实践材料。文化空间档案则专指某些特殊的文化事件形成的档案,以及某些地区或某种传统活动选定时间所形成的档案。其他档案则是除上述三类来源之外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第二,根据档案载体形式划分。档案通常都是依靠一定的载体而存在的,这些载体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是录像、光盘,也可以是实物、照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来说,其既可以是实物的,能够反映其价值的有形状的物品,也可以是在申报、传承等过程中产生的纸质档案,还可以是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照片、光盘等原始凭证。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保护模式

    1.2.1 借助文化生态实验区实施保护。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全国很多地区都设立文化生态实验区,如河南洛阳的河洛文化生态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国家针对这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制规划纲要,划定实验区具体范围,并且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建立档案,利用文字、多媒体等形式对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详细、系统的记载,同时还借助大数据手段,建立了生态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依托于文化生态实验区,既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利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1.2.2 采用普查方式积累资源、建立传承人档案。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却可以更全面、系统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全面普查,可以对某一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种类、受保护程度等方面有全面了解,在普查过程中,也可以收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从而积累更多的档案资源,为制定详细、可行的保护方案奠定基础。同时,在普查过程中可以准确知晓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目和传承人,并建立专门的传承人档案,有利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发扬光大。

    2 数字创意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适用性分析

    数字创意背景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牵涉到很多方面,不仅有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有学科之间的交叉纵横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某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调研、收集资料建档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恰当利用数字技术就显得非常关键。同时,实现数字创意的手段非常之多,在选定具体方案的时候需要进行比较和权衡,选取最为合适的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利用数字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首先需要做好的是资源积累,而数字技术在信息的收集和储存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传统档案很多都是依靠纯文字、实物建立起来的,或者是通过采访、实物收集建立起来的,手段比较单一。利用数字技术,则可以将一些非物质文化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能够将拍照、摄影、扫描等技术收集到的数据存储,而且还能够借助技术构建虚拟的产品,使研究者和观众在没有看到实物前提下全方位观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还可以辅之以文字和解说,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同时还能够借助数字模拟技术,使更多的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借助网络欣赏到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是数字技术能够传输数据、建立数字博物馆。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小地方、不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随着对某一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从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信息数字化,相当于一个非物质文化数字化数据库,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相关搜索引擎访问这些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再次是数字技术能够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还有一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出当地或者是该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特征。数字技术因其强大的功能,能够全面、分类梳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更加有序、合理。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数字创意背景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新档案,优化以前的档案。数字技术因其虚拟性、便利性等特点,在建立档案、传播文化过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非常适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3 数字创意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具体路径

    3.1 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收集、存储。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很多是通过文字记载、拍照、拍摄视频的形式采集信息,然后将其作为档案资料保存起来。这种收集、存储资源的方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真实、完整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且还可以一直保存。但是,这种建立档案的方式更多取决于具体操作的人,其并不一定对所拍摄的东西有足够的了解。如一项传统手工艺,很可能會因为拍摄的角度、手法、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无法准确记录其特点,这种表面拍摄很多时候只记住了流程,而无法展示其特殊性。除此之外,因为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较复杂的,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只有深入分析才能够深入了解其内在特征,而简单的文字记录、拍照是无法表现其内涵的。

    数字技术下的三维技术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的收集、存储资源方式存在问题,利用三维技术收集、存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常必要的。三维技术可以利用全真数字模拟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三维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的二维空间限制,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展现出来。常见的三维软件有Maya、3ds max等,这些软件都有各自的特点,但3ds max是应用比较普遍的。该软件有很好的扩展性,能够被灵活用于建模、场景漫游等方面,功能比较强大,而又易于操作,可以将数字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三维技术虽然能够高度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貌,但因其操作过程涉及多个环节,而且还包括后期合成及视频编辑任务,所以需要人力和物力。为了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基础上发挥数字创意的效果,可以尝试开发数字模拟设备,针对三维技术中一些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借助动画制作的相关设备,不仅能够丰富细节表现力,还能够产生真实生动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只要具备相关的数字技术,不仅能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带来便利,还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貌高度还原,从而将最真实、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储起来,使其得以更好的传承。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整理、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整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收集之后,一般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和分类。具体说,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数字技术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类、编码,这样既能够确保档案有序整理,又能够有效区分各地区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阶段是利用数字技术对资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依照国家法律和地方规章制度的规定来严格审查、核实,确保整理的档案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三阶段则是采用更科学的数字技术审查具有瑕疵的档案,看是否因为人为因素损坏。在档案整理这一环节,管理人员必须确保所建立的檔案准确无误,切忌因为自己的工作疏漏而导致档案失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转换工作。在将资源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传统操作方式无论是在安全性、便利性,还是在精确性方面都无法和数字技术相提并论。因此,在资源收集、整理以后,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将其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证建立的档案的客观性。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多是学习档案专业或者跟文献相关的专业,具备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但在转化为数字档案的时候不能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应反复审查,确保建立的数字档案万无一失,以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

    3.3 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有的甚至可以流传上千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承人的延续。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很多传承人状况并不太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传承人都生活在偏远、欠发达地区,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建档意识较差,并没有针对传承人建立专门的档案,在传承人离开当地或者辞世之后,很多文化因为档案中断而没有得到延续。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方的语言、交通不便,给传承人档案收集造成困难。即便收集到的档案,很多都是口述、音像资料,缺少整理、翻译,保存状况堪忧。基于此,应该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充分发挥电子媒介的作用,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信息征集网,及时备份、更新传承人信息,利用数字技术将传承人口述的信息记录、整理,确保资料可以长期保存。

    3.4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数字技术已经对社会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利用数字技术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有利于更全面、更安全、更系统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除了保护以外,还要适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数字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创新性开发。比如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越来越多,流传于互联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也越来越多。但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还存在过度开发利用的情况,这威胁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必须遵循相应的技术路线:一是要系统地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数字技术提取、分类以及创意转化等形式,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体系,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二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意产品体系,进一步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视化、交互体验的设计方法,建立合适的数字创意产品体系;三是进一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创意产品产业化发展方向,酝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商业化运用策略,使其在被保护的基础上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骆伟.地方文献学概论[M].澳门文献信息学会出版社,2008.

    [2]章立,朱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以惠山泥人为例[J].装饰,2016(8).

    [3]刘鹏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数据库系统建设研究[J]浙江档案,2017(30).

    [4]余日季.孝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