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节目跨界创新的三个逻辑维度初探

    王强

    【摘要】财经节目在互联网渗透和全媒体融合的形势下也面临着突破固化模式、尝试跨界表达、探索娱乐呈现、节目多元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角度、温度和深度三个维度入手做好财经节目升级。本文重点探讨了以电影、音乐等跨界元素类比经济现象,将娱乐基因植入节目经济话题,透过电影和音乐听经济,探索财经节目的跨界模式。

    【关键词】跨界表达 角度 深度 温度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生活中无处不经济,但是不得不承认,看懂复杂的经济问题是有门槛的,这也把部分有心无力的听众拒之门外。专业财经节目通俗化解读已成为财經广播人的共识,如何将看似深奥莫测、晦涩难懂的经济现象和原理进行生动形象的生活化阐述,让听众体会经济学的乐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财经类跨界栏目《经济碟中碟》在文艺化表达、轻松化呈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以电影音乐类比经济现象,将娱乐元素融入经济话题,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解说,让听众在妙趣横生的听觉体验中感受无处不在的经济学乐趣,令人耳目一新。

    一、打开跨界解读的新视角

    电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经把节目资源比喻成面粉:在资源稀缺的年代,只要你跑得快抢到一袋面粉,你就是这场资源争夺战中的赢家。但是在资源共享的年代,会看你用这袋面粉做成什么样的产品。如果大部分人都用来做馒头,少部分人用来做面条,而你做了烧饼,就有可能胜出。无论是哪一种食材(资源),一定需要精挑细选,然后进行深加工。

    在从内容稀缺到选择困难的传媒生态转变中,打开方式成为收听和点击的先决条件,同样的选题找到不同的角度和模式切入,可以赢得天然的亲近感,用句眼下时髦的互联网语言来说,就是“获客成本大大降低”。

    比如欧债危机,过去我们的解读方式一般是找嘉宾访谈,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经济碟中碟》尝试的是,通过大家熟悉的电影《失恋33天》,把电影中的主人公和欧债危机中的各方进行一一对应,还原生活场景,再现电影情境,解剖出电影映射的经济问题。

    影片中女主角黄小仙家居环境的混乱不堪,叫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希腊的财政状况,而在男友无法忍受她的刁蛮进而与其闺蜜交往后,黄小仙居然毫无察觉,继续任性而为,就如同在接受救助时上演“全民公投”闹剧的希腊;电影中黄小仙男朋友陆然的默默忍受,像极了当时德国的处境,虽然直接受益于欧洲一体化红利,理应体现出相匹配的大国风范,但是其超负荷的背负也让人喘不过气来。当然,最重要的映射还在于《失恋33天》的结局似乎为欧债危机的演变路径提供了一种现实参考:正所谓不破不立,眼下的阵痛如果能使规则秩序重塑,体系重新焕发生机,那么重生之路亦或可期。

    正是这种跨界的匹配、元素的类比和逻辑的整合,使《经济碟中碟》可以在传统打法之外另辟蹊径,游走在光影之间进行另类解读,使人耳目一新。当我们处在一个“表达时代”里,同样的内容,策划的新颖、角度的独特、表现形式的与众不同,有可能更吸引受众,以角度凸显深度。

    二、包装经典声音,跨界中体现温度

    在移动互联时代,传媒生态链被打散,到处都充斥着碎片化传播。从博客到微博,字数越来越少,标题越来越炫,但专注的阅读却越来越难得,导致“注意力经济”成为人们越来越热议的话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曾经有一个深受听众喜爱的节目,叫《电影录音剪辑》,它以电影录音为基本素材,把电台解说和电影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电影的故事结构更为紧凑、情节线索更加清晰。节目先后播出中外电影录音剪辑几百部,经久不衰,“回顾传奇电影故事,重温经典配音解说”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听的同时从声音出发,提供思考样本,嫁接跨界资源,进行无缝对接。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碟中碟》节目是传承,更是创新。

    《经济碟中碟》借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剖析有效市场假说,求证中国股市上涨的可持续性;借用美国电影《星际穿越》,在惊奇宇宙黑洞的同时,也不忘提醒听众切勿忽视全球经济弱复苏中可能的黑洞;紧扣A股市场虚拟现实题材股爆发现象,用电影《盗梦空间》揭开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概念股板块的神秘面纱。透过经典电影和音乐看经济,发现不同空间的同一种逻辑,这是一个独特的角度;而把经济问题植入电影和音乐的表达当中,让人们在熟悉的情节和逻辑中发现问题,这更带有一种温度。

    财经节目传播中,首要的突出问题是对复杂的经济问题的通俗化解读。虽然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这是内容能不能有效抵达受众的关键转化因素,但真正要达到预期效果并不简单,这个过程面临着理念和能力的双重考验。常规的财经类稿件中普遍是财经术语和专业词汇,而在频率专业化的背景下,专业性更应体现在可以把枯燥晦涩的知识点通过加工者自身的消化而分解整合,用通俗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受众,正所谓深入浅出。

    《经济碟中碟》尝试的就是消除经济问题和普通受众之间的壁垒。借助影视剧和音乐的熟悉感和代入感,消除人们对专业节目先入为主的偏见,在无抵触的状态下由浅入深,进而引发听众共鸣。《经济碟中碟》对经典影视作品从经济视角去解读,使重温经典的过程跳脱简简单单的怀旧,呼应现代经济的新表象,感受现象背后的新内涵,全方位链接IP的衍生领域。

    例如:推出以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鹿鼎记》为代表的武侠经济系列,瞄准喜欢武侠文化的听众群体。节目以《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和郭靖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与风险投资的步骤匹配契合。具体操作中,通过剪辑经典影视中的原音片段,提炼出主人公黄蓉善于发现潜力股的敏锐洞察力、善于嫁接资源、长线持有不轻易放弃等特点,总结出从事风险投资必备的素质。

    经过《经济碟中碟》节目对武侠剧目的深度加工,让听众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用财经的方式打开武侠剧,重温经典。这种跨界的资源匹配再创作能带来互联网时代人们最看重的用户全新体验。当听众从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角度回看《射雕英雄传》时会惊喜地发现,金庸笔下的武侠作品俨然成了一部投资宝典,可以从投资理念、投资技巧、投资特点等视角进行全方位的诠释。

    三、紧扣市场热点,深耕跨界内容

    如何深耕经济节目内容,将节目打造得好听、好玩、有趣、有料、有用?笔者认为要全力聚焦当下,反映经济热点,利用热播影音的植入,实现跨界内容融合,实现打造大片式的节目目标。

    比如《经济碟中碟》抓住股市反腐热点,推出《股市“捉妖记”》专题,并且配发评论:股市不能“运动式”,捉妖应该注重制度建设。2015年中国股市大起大落、震惊世界,政府救市效果不佳,几个月后反腐风暴刮向证券监管机构,“内鬼”被陆续揪出,股灾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律和制度建设的缺陷。《股市“捉妖记”》借用当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捉妖记》来展现金融市场的反腐行动,以电影戏剧化的手法再现资本市场上上演的真人版“捉妖记”。同时借鉴欧美资本市场建设经验,提出:惩治金融腐败不能仅仅局限于“运动式捉妖”,还应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并且完善法治化的“打妖”体系。《经济碟中碟》以独家视角讲故事、铺情节、表观点,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时下的火爆剧集往往能瞬间成为舆论热点,点燃受众的追剧热情,即使从互联网营销的蹭热度角度考虑,也可以列为传统媒体加强传播效果的一种可选项。《经济碟中碟》紧扣当红大剧,紧贴与百姓关系最为紧密的投资领域,推荐“梅长苏的理财经验”“芈月的资产配置方式”,从理财技巧出发,着眼信息、选择、策略以及时机,帮助受众掌握投资理财制胜的关键环节,让听众观剧的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理财课。

    四、结语

    在用户至上的互联网传播生态下,打开电影、音乐听经济,是从用户体验出发的选择,通过跨界,使普通听众迈过经济的专业门槛。但这绝不是一种单纯的迎合,而是在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下一种专注的理性引导,这种引导在财经内容深度剖析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打开方式体现角度,使跨界表达凸显态度,令整个节目充满温度。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财经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