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之恶

    张黎黎

    [摘? ?要]看客是现代文学中独特的一群人物。他们喜欢“看”,热衷于热闹,他们麻木、愚昧、无聊,他们甚至比杀人凶手更加让人憎恨。纵观中外,看客这类小人物总是蠕动在各类文学作品中。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及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就塑造了十分经典的看客形象。这两篇小说都选入了部编本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这两篇文章中的看客进行解析,不仅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深意,还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理解人性。

    [关键词]看客;《孔乙己》;《变色龙》

    [中图分类号]? ? G633.3?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0)13-0005-03

    鲁迅的《孔乙己》和契诃夫的《变色龙》都选入了部编本语文教材。虽是不同国别的小说作品,但是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变色龙》创作于1884年,这两篇小说都揭示了特定年代社会背景的黑暗,都塑造了十分经典的核心人物。教学这两篇文章,除了要关注核心人物外,还要关注一批别有深意的群体形象——看客,即《孔乙己》中的“酒客”和《变色龙》中的“人群”。通过对比这两篇文章所描述的看客,可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深意。

    一、看客的对比分析

    1.《孔乙己》中的“酒客”——帮凶型看客

    我国近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个固守旧梦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有科举制度、等级制度的黑暗,同时还有他自身精神上的迂腐不堪、麻木不仁及生活上的四体不勤、穷困潦倒。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孔乙己整日受到的来自咸亨酒店的看客的戏谑与嘲笑。本文分析的看客主要为短衣帮酒客。短衣帮是只能在柜台前面站着喝酒的靠体力劳动赚钱吃饭的人,在那个时候属于下等人,因为人数多,大家都这样,也不觉得谁特殊。类似于丁举人这种有权有势的长衫顾客是坐在里面房间慢慢喝酒的。因此,孔乙己穿着一身破旧又肮脏的长衫,站在这群短衣帮酒客中喝酒,又说着“之乎者也”之类的话,便显得特别可笑。咸亨酒店是没有孔乙己的一席之地的。孔乙己没有进学,又因懒惰,生活穷苦,但他又放不下读书人的清高,所以裹着长衫自我麻痹。这样一个人物在没有文化的短衣帮酒客中间肯定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这群短衣帮酒客就以挖苦孔乙己为乐,挖苦孔乙己被打,挖苦他偷了书,挖苦他半个秀才都捞不到。其實孔乙己是否中秀才和他们无关,有些地方他们甚至还不如孔乙己,但是这群短衣帮酒客却偏爱奚落孔乙己,撕开孔乙己的伤疤,这样他们便能感到极大的慰藉。这些短衣帮酒客逼问孔乙己的时候是多么沸腾躁动呀,他们其实并不是要孔乙己回答,而仅仅是要挖苦孔乙己,然后看孔乙己手足无措的样子,孔乙己越是痛苦,他们就越是兴奋。可以说,他们的嘲弄是对孔乙己施加精神暴力的工具,是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帮凶。

    2.《变色龙》中的“人群”——好事型看客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塑造了一个为俄国沙皇政府卖命的狡诈多变、见风使舵、恃强凌弱的警官形象——奥楚蔑洛夫。整篇文章围绕着奥楚蔑洛夫断案而展开。在断案的过程中,奥楚蔑洛夫因为不知道狗究竟是平民百姓的,还是将军的,或是将军哥哥的而不断改变对小狗和赫留金的态度。最终这场戏剧性的断案在人群的哈哈大笑声中结束。这群围观的人嘲笑的不是反反复复“变色”的奥楚蔑洛夫,而是想借狗敲诈狗主人一笔钱财的赫留金,他们笑他不仅没有捞到一笔赔偿金,反而碰一鼻子灰。这群人的笑显然是一种嘲笑,而且他们只敢去嘲笑赫留金,不敢去嘲笑奥楚蔑洛夫,因为他们愚昧麻木,善于迎合强者。文章的开头写广场上本是没有人的、空荡荡的,但是当被小狗咬了的赫留金发出尖叫后,人们立马“钻”了出来,有些人还带有困意,显然是放弃了瞌睡来看发生了什么热闹的。这些人对国家大事、人民疾苦漠不关心,却对被狗咬了指头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异常感兴趣,这揭示出他们的浑浑噩噩、猥琐庸俗。在猜测小狗身份的时候,围观人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先后两次说狗是将军家的,把奥楚蔑洛夫吓得不轻。这些人就是喜欢凑热闹,观看这样一场免费的街头闹剧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二、看客的文本作用

    什么是“看客”?最早提及这一概念的是梁启超,但是他说的是“旁观者”。直到1923年,鲁迅才将“看客”这个词语正式提了出来,他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出自《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将看客这一形象不断融入小说作品中,使这些小人物像蛆虫一样围绕着核心人物蠕动。剖析《孔乙己》中的“酒客”和《变色龙》中的“人群”,了解看客群体的文本作用。

    1.突出人物形象

    《孔乙己》中的叙事视角是“我”这个十二岁的小伙计,“我”有好奇心,所以经常听酒客们谈论孔乙己。因为孔乙己能带给人快乐,所以“我”对孔乙己也很感兴趣。通过酒客们的话,“我”才能将孔乙己落魄的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交代清楚孔乙己这样一个既可怜又可恨的人物的背景。其实,一次次戏弄孔乙己的短衣帮酒客又比孔乙己好到哪里去呢?他们同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人。咸亨酒店内的一阵阵笑声进一步揭示出世态的丑陋。

    《变色龙》在开头就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和巡警没收了醋栗,这显然是在抢人民群众的东西。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开门,都怕被这些沙俄走狗逮住把柄。但是当热闹一出现,人们就按捺不住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马上“钻”了出来。在判断咬了赫留金的狗到底是谁家的的时候,人群中的人的回答使奥楚蔑洛夫一下子改变了对小狗的态度,这样便使得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形象跃然纸上。

    2.推动情节发展

    《孔乙己》中的短衣帮酒客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文章中有两个小段描写了这群下等劳动人民逼问孔乙己的画面。第一次是描写短衣帮酒客逼问孔乙己有没有偷书,还嘲笑孔乙己挨了打,面对这种情况,孔乙己则讲了一段文绉绉的话,而他的话引来了哄堂大笑。由此开始交代孔乙己这一人物的背景。第二次是描写短衣帮酒客嘲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孔乙己又讲了一些“之乎者也”的话惹得大家哄笑,连“我”这个十二岁的小伙计和一脸凶狠相的掌柜都跟着笑,更甚连邻居孩子们听到笑声,也来赶热闹。文章还描写了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喝酒的情景。孔乙己偷丁举人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他无比颓唐地用手走到酒店喝酒,迎接他的依旧地是熟悉的奚落声,这一次孔乙己是彻底心灰意冷了。这里暗示了结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以说,看客们的嘲笑推动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命运的发展。

    《变色龙》中的“人群”对情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奥楚蔑洛夫断案过程中,人群中的人的答话直接影响着他的判断。奥楚蔑洛夫在安抚好被狗咬伤手指头的赫留金,并在口头上耍了一下威风后询问道:“这是谁家的狗?”然后有人回答:“这条狗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这让奥楚蔑洛夫一下子就慌了。之后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又改变了刚刚的态度,把这只狗骂了一顿。当巡警开始拿不准这条狗是否是将军家的狗时,人群里马上有人附和:“没错儿,是将军家的!”这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展开,让奥楚蔑洛夫又一次“变色”。

    3.烘托社会环境

    《孔乙己》一开头就写了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咸亨酒店被一堵墙壁和一个曲尺形的大柜臺隔成了三个区间,这三个区间活动着不同的人群。有房间里面坐着慢慢喝酒的阔绰的长衫主顾,有柜台后面坐着的只知道钱的掌柜,还有柜台面前只能站着喝酒的下等劳动人民。孔乙己穿着长衫跟一群短衣帮酒客站着喝酒,他是多么的另类,因此他沦为这群酒客取乐的对象。短衣帮和孔乙己同属于下层,可以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是他们却对孔乙己进行肆无忌惮的挖苦,以博取暂时的快乐和满足,这些短衣帮酒客是多么麻木不仁。作者通过刻画这群人,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心灵被荼毒的程度,从侧面烘托出社会的黑暗。

    《变色龙》开篇就写道:“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通过环境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压抑沉闷、死气沉沉的沙俄社会。沙俄统治是暴虐的,因此人民的恶也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当热闹发生时,所有的人都冒了出来,他们十分积极地参与这场戏剧式断案。人们都屈从于奥楚蔑洛夫的淫威,害怕不在场的席加洛夫将军及他的哥哥,所以只敢嘲笑受害者赫留金。在如此消沉死寂的沙俄社会中,人们没有自己的思考,不具备判断能力,说的话不经大脑,能够看戏,他们就已经十分满足。这群人只敢去讥笑和他们一样是普通人的赫留金。这些人是如此的麻木冷漠、愚昧软弱。作者通过刻画这群围观者,从侧面展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三、看客形象隐含的意义

    通过看客这一个群体,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的麻木和愚昧。在《孔乙己》中孔乙己是以一个科举考试失败的落魄知识分子形象出现的,所以鲁迅把焦点放在了下等人对孔乙己的嘲笑上,主要描写了两次看客对孔乙己的“轰炸”,而这些“轰炸”促使孔乙己全线崩溃。这群看客像一群推波助澜的刽子手,他们杀人于无形,而咸亨酒店就是孔乙己的屠宰场。看客用来杀人的武器除了嘲笑还有围观。《变色龙》中所描写的围观的人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没有带头人,个体特征不突出,不知道是做什么工作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每个人的脸上肯定都洋溢着看戏时那种兴奋以及满足的表情。只要有戏可看,这群人便聚集了起来。这群人在断案中始终积极发言,不断起哄、捣乱,生怕断案结束,无戏可看。这群人的内心十分空虚,所以为了填补空虚,他们经常去窥探周围有什么热闹发生,而且最好是发生一些不好的事,他们有着极强的窥私欲及幸灾乐祸的心理。总的来说,看客都是些精神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们处于社会底层,浑然不知自己处境的悲哀,他们毫无思想、毫无同情心、毫无正义感,完完全全是一群愚昧、麻木、可怕的人。

    无论时代怎么变,看客总是蠕动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抑郁者跳楼,看客在楼下兴奋地大喊“跳啊跳啊”。马路边出了车祸,伤亡惨重,看客赶紧拿出手机拍照发在朋友圈上。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藏在屏幕后面冷眼旁观别人的愤怒与悲哀。看客喜欢看别人的不幸,常以受害者的惨状为乐。更可怕的是,有些看客假装同情受害者,其实内心无比沸腾雀跃,就像鲁迅《祝福》中鲁镇上的女人们,她们表面上十分同情失去孩子的祥林嫂,但最终是“满足的离去了”,就像完成了一场表演。看客从别人的不幸中寻找乐趣,以围观别人的痛苦来打发光阴,这样做其实是将不幸者推进孤立无援的万丈深渊。

    教师在解剖核心人物的同时,不能遗忘群体形象。我们不知道《孔乙己》和《变色龙》中看客的音容笑貌,但是通过对他们的解读,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环境,理解核心人物的性格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读这两篇课文,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并分类解读,进而慢慢品鉴、慢慢回味。

    [? ?参? ?考? ?文? ?献? ?]

    [1]? 鲁迅.呐喊(第二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 契诃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M].汝龙,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3]? 张建生.《变色龙》的人物形象及讽刺艺术探析[J].语文建设,2016(30):37-38.

    [4]? 徐利.看客:解读《孔乙己》的一把钥匙[J].语文教学之友,2016(9):34-35.

    [5]? 贾开吉.悲情的刽子手:从《孔乙己》看鲁迅作品中的“看客世界”[J].焦作大学学报,2010(4):65-67.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