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中生恋爱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邵巧倍 施霄霞 赖婷婷

    

    

    

    〔摘要〕本研究对随机选取的146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高中生恋爱观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了“恋爱意向调查”“恋爱原因分析”“恋爱行为取向”“恋爱理性认识”和“同性恋问题分析”5个维度,共计15个题项。调查结果发现:在高中阶段恋爱问题具有普遍性,恋爱辅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议题;面对在恋爱的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不同问题,不同性别与年级的高中生在态度上存在差别,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高中阶段,同性之间的情感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当促进学生对该现象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恋爱观;同性恋;恋爱辅导;高中生

    一、问题提出

    高中校园中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过去通常被称为“早恋”,现已逐渐被“高中生恋爱”代替。由于该阶段异性交往容易影响学业,且有可能因偷吃禁果带来一系列成长的烦恼,多数学校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为此,诸多学校实行压制教育。如浙江省杭州市某中学发布新指令,要求异性学生保持最少半米距离;温州某中学禁止异性和同性同学之间“交往过密”……然而在这样的严厉打压下,高中校园中的异性交往并未减少,反而造成类似“罗密欧朱丽叶效应”的结果。也有学校认识到异性交往是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认为异性交往不需要指导,自然就能学会,于是采取回避现状或放任不管的态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不能积极处理自己的情感需求,成年后出现个性反叛、情感淡漠、行为轻浮的概率会大大增加,甚至发展为“爱无能”。与大家普遍关注的异性交往话题相比,同性恋话题也渐渐受到了高中生和教师及家长的关注。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情感发展的敏感时期。青少年早期的浪漫经验是其后期浪漫关系的保证,也是个体获得幸福的基础[1]。Shulman 和Scharf[2]发现,青少年有时会认为他们陷入异性浪漫关系之中,而实际上这与跨性别的友谊并无差异。处于浪漫关系中的青少年,学业成绩容易受影响而下降。这不是异性交往本身带来的,而是因为缺乏对异性交往中实际面临问题的应对策略与技能,由此产生的情绪困扰影响了学习。李阳、王菲和刘艳[3]提出,那些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育但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相互喜欢,“尽管是不成熟的,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这种爱情其实是一个试验性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我们才有可能形成恰当的爱情技巧和爱情观。”想要引导或者干预高中生的亲密关系,就需要更清楚地了解当前学生的情感认知现状。本研究希望在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其恋爱观现状,并借此找出高中阶段情感辅导的努力方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随机选取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高中阶段学生恋爱观现状,为高中生恋爱辅导提供依据。

    (一)测量工具

    本调查使用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高中生恋爱观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对恋爱的意向调查、原因分析、行为取向、理性认识和同性恋问题分析五个维度,共设计了15个题项。见表1。

    (二)测试对象及统计分析

    隨机抽取来自三所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学生共146名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00%。其中,男生62人(42.46%),女生84人(57.54%);高一学生49人(33.56%),高二学生43人(29.45%),高三54人(36.98%)。数据采用 SPSS16.0 进行输入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高中生的恋爱意向

    对高中生恋爱意向的调查,包括估计恋爱比例和自身恋爱状况评定两项,综合两项,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高中生群体中有恋爱对象的比例。

    高中生平均认为身边有近四成的学生有恋爱对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该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未达到显著差异。男女生对该比例的估计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在受调查学生对自己目前的恋爱状况的选择上,有9.2%的学生表示正处于恋爱中;26.3%的学生承认自己恋爱过;32.2%的学生期望自己有恋爱体验,但可惜无缘;另外31.6%的学生表示自己未曾恋爱,且对恋爱没兴趣。

    将性别与恋爱现状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发现男女生在恋爱现状上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χ2(3,146)=11.45,p<0.05。差异主要体现在,抽取的学生样本中男生处于恋爱中的状况的数量多于女生;而相比男生,更多的女生在这项上选择了对恋爱不感兴趣。见图1。

    将年级与恋爱现状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恋爱现状上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χ2(6,146)=15.86,p<0.05。从年级对比图(图2)来看,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存在一个从“期望”到“实践”的转变过程。

    (二)高中生的恋爱原因

    题项3要求学生仔细分析之所以喜欢异性的相关因素,并按看重程度排序。分析高中生在喜欢因素排序中前三个看重的选项,其中第一个选项赋值3分,第二个选项赋值2分,第三个选项赋值1分。各项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其中,“个性”“长相”和“兴趣爱好”是高中生最看重的三个因素。另外,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各选项的权重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在“个性”与“成绩”两个因素权重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对该两项因素的看重程度均显著高于男生。

    (三)高中生的恋爱行为取向

    题项4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爱慕对象的态度。计算学生对爱慕对象的各种态度的选择率,并对各项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见表4。可见高中生群体首选不明确关系(如保持不确定关系、关心Ta却不告诉真实感受),其次是鼓足勇气真情告白,最后是犹豫不决、拉开距离甚至故意惹对方生气。为了解男女生对各项因素的考虑是否存在差异,分别统计男女生在各项因素上的选择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见表4。可见男女生对爱慕对象的各种态度大部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在选择“鼓足勇气,真情告白”项上,男生的选择比例显著高于女生,χ2(1,146)=13.32,p<0.001。

    题项5目的是了解学生被表白后的态度。计算学生对被表白后的各种态度的选择率,并对各选项进行排序,结果见表5。可见高中生群体考虑最多的是自己是否喜欢,其次是爱情与学习的权衡,不相信爱情和盲目接受的学生比较少。为了解男女生对各项因素的考虑是否存在差异,分别统计男女生在各项因素上的选择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见表5。可见男女生对被表白后的各种态度的选择率在“我是否喜欢”“因为学习不考虑”“怕家长老师知道而不谈”三个选项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会更多考虑“我是否喜欢”,女生在被表白后,会更多地顾虑学习以及家长老师的态度。

    题项6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恋爱后各种身体接触的接受程度。计算学生对恋爱后各种身体接触的选择率,并对各选项进行排序。前三位为牵手、拥抱和接吻,性接触和拒绝身体接触比例较少。为了解男女生对各项因素的考虑是否存在差异,分别统计男女生在各项因素上的选择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见表6。可见男女生对恋爱后各种身体接触选择率在“接吻”“触碰手脸以外的身体部位”“性接触”三个选项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对这三项的接受程度显著多于女生。

    题项7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恋爱中性行为的态度。计算学生对四个选项的选择率,并对各选项进行排序,结果见图3,有74%的学生选择坚决拒绝,分别有7%的学生选择了不会拒绝和半推半就。经χ2检验,男女生在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χ2(3,146)=37.64,p<0.001,说明女生更倾向于拒绝,男生更倾向于接受。

    选择坚决拒绝的同学中,更多倾向于选择“我也真的喜欢你,我们一起等到以后有能力有权利这样做的时候,好吗?”以及“谢谢你的爱意,但我先要对自己负责。胡乱答应,也是对你的不负责哦。”两种方式拒绝。见表7。其中,比起男生,更多的女生会以“如果爱需要这样证明,说明我们还不够了解,不够相爱”方式拒绝。

    题项8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分手的态度。计算学生对四个选项的选择率,并对各选项进行排序,结果见图4。有46%的学生认为“强扭的瓜不甜,算啦”。经χ2检验,男生女生在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χ2(3,146)=16.21,p<0.01,女生更倾向于接受分手的现实,男生更倾向于努力挽回。

    (四)高中生对恋爱的理性认识

    题项9为学生对高中生情侣关系寿命的预估,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排序,结果见表8。42%的学生认为大学在同一个城市的情侣可维系下去,且38%的学生认为高中生情侣关系仅能维系1年以下。经卡方检验,男生认为能维系2至3年的比例比女生高。

    题项10追问学生“高中期间谈恋爱,你觉得利弊如何”。结果见图5,高中生认为在高中期间谈恋爱弊大于利的占了55%。经卡方检验,男女生对高中期间谈恋爱的利弊观存在显著差异,χ2(1,146)=9.17,p<0.05。男生更多认为利大于弊,女生更多认为弊大于利。

    (五)高中生对同性恋问题的看法

    从题项11计算学生对同性恋产生原因的选择率,并对各选项进行排序,结果见表9。前三位为“后天教育及环境的影响”“异性恋感情受挫,对异性失望”以及“先天形成或基因决定”。经χ2检验,女生比男生更多认可“后天教育及环境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好奇,寻求刺激”。

    题项12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自身同性恋倾向的接受程度。结果见表10。经卡方检验,男女生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的接受性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看来,有将近二成的同学能够接受在自己身上的同性恋倾向。

    题项13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周围同学有同性恋现象的接受程度。见图6。总体看来,有65%的学生能够接受周围同学中存在同性恋现象。经卡方检验,男女生对周围同学的同性恋现象的接受性存在显著差异,χ2(1,146)=8.05,p<0.05,女生对周围同学的同性恋现象接受性高于男生。

    题项14追问“你可以接受的原因有哪些?”在可以接受同性恋的原因中,最多的同学认为“人各有志,不应该干涉他人的生活”。见表11。经卡方检验,男女生在各种原因的选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题项15追问“你不能接受的原因有哪些?”在不能接受同性恋的原因中,最多的同学认为同性恋现象“不符合传统道德 ”。见表12。经卡方检验,男女生在各种原因的选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讨论

    1.高中生恋爱行为趋于普遍化。高中生平均认为身边有近四成的学生有恋爱对象,而来自教师群体的反馈是,平均不足二成的学生有恋爱对象,远低于学生的估计值。学生对恋爱状态的自我报告更是印证了此观点,本调查中有近七成的学生或处于恋爱中,或有过恋爱经验,或向往恋爱体验。高中生恋爱辅导已非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开设适于高中生群体的恋爱辅导课程已迫在眉睫,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议题。

    2.高中生的异性交往并非“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更容易被对方的个性、外貌以及能力吸引。了解高中生群体中受欢迎的男女生特点,能够了解该年龄段学生在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需求。调查结果发现,女生更看重男生的个性特点,其次是男生的长相;而男生几乎同等重视女生的个性特点及长相。为此,我们有理由猜想,一个个性好、颜值高的高中生在这个阶段更容易卷入异性情感的困扰中。

    3.高中生在恋爱关系不同阶段的行为决策差异性较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总体上,男生较女生更愿意主动地进入并维持恋爱状态。对恋爱行为决策的调查发现,无论是主动表白还是接受表白,男生显得更为果断,而女生除了评估自己喜欢对方的程度,还会做出更多的考量。比如调查中有30%的女生會因怕家长老师知道而不进入恋爱状态,而男生在这方面有顾虑的仅6%。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异性情感决策辅导时,对男生应更侧重决策内容的拓展,对女生应更侧重决策方法的渗透。

    4.高中生虽普遍认为该阶段的恋爱关系难以持久维持,却也认为处理好这段情感,能为自身的成长提供助力。高中生,特别是有情感经验的高中生会比较全面地思考异性交往的利弊。大部分的高中生能认识到利弊兼有,而其中的弊更多指向恋爱与学业的矛盾,利则指向人际拓展、个人成长、经验积累等诸多方面。然而即便高中生向往爱情,但大部分人对高中阶段的感情时限不抱乐观态度,毕业季成了分手季的现象也屡屡出现。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阶段的恋情多为情感的练习期。

    5.高中生同性恋问题不容忽视,应当促进学生对该现象的理性思考。高中生对同性恋已有一定的认识,对同性恋者有较高的接受性,但大都难以接受自身有同性恋倾向。随着媒体、小说的渗透,高中生对同性恋一词早已不再陌生,有的是好奇,有的是惊奇,也有的是看热闹。在高中阶段大方地进行同性恋知识的普及,既是对小部分可能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的关怀,也能促进大部分学生对该现象的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Seiffge-Krenke I. Testing theories of romantic development from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evidence of a developmental sequ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3(27):519-537.

    [2]Shulman S & Scharf M. Adolescent romantic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age-and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and links with family and peer relationships [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000(10): 99-118.

    [3]李阳,王菲,刘艳.“早恋”概念的新认识[J].中国性科学,2007(1): 33-34.

    (作者单位: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宁波,315104;2. 浙江省宁波市五乡中学,宁波,315111;3. 浙江省宁波市正始中学,宁波,315131)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