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与大学生政治观塑造

    汪旭

    摘要: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观存在政治鉴别力不强、缺少政治宽容、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功利主义倾向较明显和政治责任感不强等问题。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参政意识和政治责任感,也有助于推动其政治社会化。这对于大学生政治观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主体都要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积极创造条件,三方合力助推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政治观;塑造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60-03

    大学生政治观是大学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和政治问题等有关政治现象总的看法,包括大学生的政治关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等要素。其中,政治关注是起点,属于政治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具有不稳定性,而政治信仰则是政治观中成型的、最稳定的部分。总的来看,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一、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观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政治观现状,2014年10月下旬至2015年1月上旬,笔者对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泰山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和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校的大学生政治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1份,访谈学生和学工干部分别108人和25人。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多数大学生政治观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特点。他们对党和国家大事等政治关注度较高,有一定的政治认知能力,热爱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有信心、有期待等。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政治观不够健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鉴别力还不强

    虽然当前多数大学生对政治事件和政治问题等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政治鉴别力有限。他们在政治事件和问题的认知上往往停留在表面,看不清楚其实质,容易受他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政治意识薄弱的大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政治思潮的渗透影响,会逐渐接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甚至尊奉其为普世价值,有10.83 %的大学生认为西方的普世价值观能适用于中国。长期以往,这些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会越来越弱化,甚至抵制我们本民族的民主、人权,从而会逐渐迷失自己的政治方向。调研发现,有些同学在不考虑中西方国家发展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不同的情况下,将当前的中国与发达的西方国家做简单比较,得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优越的结论。有9.35%的大学生认为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不明显或不够明显。因此,访谈中部分同学认为,只要能使大家富裕起来,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并不重要,这会导致其政治参与的兴趣不足。这些虽然是少数,但也值得我们担忧,显示出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二)缺少政治宽容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观点。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思考和评价一些政治问题和现象时,缺少辩证思维,看法片面,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简单、极端。一旦他们看到一些丑恶的政治现象短时期无法消除时,就将其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所致,存有悲观态度,质疑,甚至要放弃原有的政治信仰。在访谈中,在问及对腐败等社会现象的态度时,部分同学情绪激动,认为腐败侵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法铲除,对党和政府的反腐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前途担忧,对共产主义信仰有所动摇。

    (三)政治参与意识不强

    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很强烈。在问及“你参加投票选举情况如何?”时,31.85%的大学生回答从来没参与。在回答“当您参加投票选举与办理私事有冲突,您会如何选择?”时,选择“优先选择参加选举”的大学生仅占31.63%。在回答“您对竞选学生干部的态度是什么?”时,选择“一定参加,努力当选”和“重在参与,不在乎结果”的大学生只占71.33%。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即使有政治参与行为,但多是被动参与。在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时,他们积极性不足,疲于应付。例如,笔者曾经担任过班主任,组织过大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在选举前,大多数学生对候选人的情况一无所知,很少有人主动去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向我询问有关选举时间和日期等。在选举现场,多数同学也不听对候选人情况的介绍,随意选择候选人,还有部分同学存在从众心理,看别人选谁,自己就选谁,随大流。这可看出当今部分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行为方面是被动和消极的。

    (四)政治功利性倾向较明显

    虽然当前多数大学生入党是基于个人的信仰和追求而提出的,但功利性入党心态仍然存在。在回答“你入党的最主要动机是什么?”时,其中,有18.04 %的同学认为入党可为就业、考公务员等获得更多的机会。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部分大学生将个人利益看做高于国家利益,17.41%的受访者认为在参与政治活动时,优先实现个人利益。他们把参与政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作为实现个人的利益的手段,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可见,部分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

    (五)政治责任感不强

    具有政治责任感的大学生必然将政治参与视为一种政治义务,进而产生进行政治参与的动力。[1](P.182)但受访的同学中,20.17 %的同学认为自己参与政治活动无足轻重。问及“你认为参与政治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吗?”有22.29%的同学认为“不是”或“说不清楚”。甚至在问及谈及个人义务与权利时,15.29%的受访者认为享受权利是第一位的,满足个人利益需求是行动的动力。这表明,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不大,缺乏政治责任感。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大学生政治观塑造的作用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借助于互联网或局域网等进行政治协商对话、评论和选举等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意愿,以达到维护和实现某种政治利益的政治行为。它是网络与政治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类型,具有方式自下而上性、途径便捷性、形式隐匿性和效能高效化等特征。

    (一)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网络沟通使得每个网民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和话语权。网络交互性可使大学生有机会和条件与政府进行交流和互动,及时提出政治诉求。网络交流通常无需留下网民的真实姓名和信息,具有隐匿性。大学生对国内外各种大事及社会热点进行评论,向政府网站发表意见和建议,提出批评,而不必担心因为身份的暴露而遭受报复。这种隐匿性增加了大学生发表言论的自由度和安全感,从而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2] (P.123)

    (二)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利益表达渠道,增强大学生的参政意识

    由于受到财力、时间、空间和参与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当前大学生传统的利益表达渠道不够畅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在网络时代到来的情况下,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网络问政、网上调查、政府信箱和博客等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交流意见,提出批评,提供支持等。大学生还可以参加与政治相关的网上投票或选举活动,影响政治过程,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与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可节约时间和费用,降低政治参与的成本,也降低了暗箱操作的可能。网络因其特有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政治参与渠道,大大拓宽了其参与政治的途径。此外,大学生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实践还可以锻炼政治参与技能,感悟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担负的义务和所具有的权利,体验政治民主化在政治生活中作用,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

    (三)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

    当前,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主要不是从外部对政治体系的主动介入,而是常常在政治体系的号召下,被动地参与其中。大学生这种政治参与缺乏自主意识,难有积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而大学生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实现了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参与方式的转变和从“受众”到对话者身份的转变,使其参与主体的地位得到体现,这可以促使他们能够从现实主义的立场来理解政治,对公共事务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会感到政治参与既是一种不可让与的权利,又是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使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3](P.18)

    (四)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从外界社会环境中获得政治文化信息,内化于心,使其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4](P.137)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可以了解政治文化、认识和评价政治现象和亲身体验政治生活,在此基础上,可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意识、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不断提高其政治技能,使其参政的效率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大大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

    三、激励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需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规制建设,塑造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1.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完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回应机制

    目前,各级政府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和相应的政务平台。大学生可以从政府网站中获取自己关心的政务信息,利用政务平台向政府传递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政府可即时接收到这些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反馈。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还存在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范围不广、不完整、实用性不强,政府对网民的回应度不够,网民与政府沟通不畅等方面问题,为此,第一,应进一步充实政务信息内容,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政务信息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第二,优化网络诉求传递渠道,让大学生诉求能更快更准确地传递给政府。第三,完善网络诉求回应机制建设。可以在网络问政、政府直通车等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微博等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政府建立起健全的网络政治参与回应机制,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意见能完整而及时地给予解答与回应,实现更便捷的互动,这可以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也能大大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2.加强网络应用的法律法规建设

    网络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网络身份的虚拟性打破了网络使用者的身份、职业、年龄和区域等界限,这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员利用网络从事违法违纪活动提供了条件。随着网络的越来越普及,网络违法违纪案件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亟需政府加强网络参政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行为规范体系,依法坚决打击和惩处网络违法违纪行为,维护网络政治参与秩序。[5](P.84)此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时刻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杜绝网络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文明健康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二)高校要做好网络沟通平台和管理队伍建设,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保障

    1.做好网络沟通平台建设

    网络沟通平台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载体。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网络沟通平台,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才有保障。在网络沟通平台内容上,要重点关注政治热点问题,应注重理论、历史与时政的结合;在网络沟通形式上,要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的特征,通过BBS、微博、在线讨论和专门网上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大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政治见解和主张,及时进行政治参与。

    2.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

    为了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合理的指导,需要建立起一支高效的网络管理队伍。一方面,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应配备专职人员,帮助解答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应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宣传与引导。学生工作人员要向大学生宣传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对其在参与中存在的不良的倾向要及时加以引导,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提供帮助,以实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理性化。

    (三)大学生要注重自我学习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1.要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网络行为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放松对自己的网络行为的自我约束,从而产生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危及网络的环境,不利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开展。这需要大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充分认识到网络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不断加强网络道德素养,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意识,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形成健康积极向上政治思想意识,促进网络环境向良好方向发展。

    2.应自觉加强网络知识学习

    网络政治参与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包括网络基本应用和网络风险防范知识等。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好相关的网络知识,可为自如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创造条件,有助于提升网络政治参与技巧和参与效率,进而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6](P.9)

    3.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应肩负历史责任感

    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要从实现和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肩负历史责任感,身怀爱国情怀,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运用网络这一平台积极进行政治参与,为实现社会公平与进步努力,为实现国家和谐稳定而奋斗。[7](P.76)

    参考文献:

    [1]徐秦法.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1,(3).

    [2]宋争辉.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河南社会科学,2007,(6).

    [3]陈凤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负面影响及其应对[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6).

    [4]李艳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

    [5]张新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

    [6]吴榕芳.浅析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推动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2,(1).

    [7]仲逸智,张海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与对策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