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张苗苗 王涛红 江彦

    摘 要:公安情报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辅助决策、预警防控、精准打击等关键作用,尤其在大数据环境下,向“数据”要“战斗力”成为公安情报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内容。文章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工作对公安情报类课程的现实需求,提出了公安情报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公安情报类课程的内容设置,探索了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为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公安情报;公安情报课程;课程体系建设;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434? ? ? ?文献标志码:B?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4-0042-04

    当前,公安机关普遍设置了公安情报部门,但公安情报高端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公安情报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大数据背景下科学数据、交通数据、地理数据、社交数据等各类数据的出现形成了巨大的数据网络,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正驱动着社会变革,数据越来越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1]。

    从市场环境来看,社会对具备从数据中发现规律、洞察知识的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目前公安院校虽普遍开设了公安情报类课程,但课程内容单一、课程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公安情报类课程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对公安情报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从公安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公安院校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特点,对公安情报类课程内容、构建、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使公安情报类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合理、有效。

    一、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建设基础

    公安情报类课程培养目标是侧重于为公安机关培养熟悉公安情报工作流程、能够从事公安情报工作的业务人才。但传统的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覆盖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对于情报人才需求的定位,因此,需要适时改进公安情报类课程建设基础,重新认识公安情报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原则。

    1.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比各类情报类课程体系及教学情况,结合公安情报理论与方法,根据“目标—能力—知识体系—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面向公安情报类课程,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术、素质、执行力等四个方面为目标。

    (1)知识目标

    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需要具备情报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以及数据组织、管理、分析与挖掘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公安情报类课程内容设置的知识目标应以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时间与努力在教育与实践中获得技能,同时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具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素养。

    (2)技术目标

    公安工作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公安情报工作虽然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被大量使用,公安情报呈现出数据化等特点,需要公安民警掌握各类情报工作手段和技术。因此,公安情报类课程设置上应注重传统情报工作的方法与大数据技术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具备公安大数据获取、传递、挖掘、分析、利用的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相应技术与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

    由于犯罪具有隐蔽性,使得公安情報也具有秘密性,需要公安情报人员具有主动发现、挖掘情报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从海量的信息当中发现能够为公安工作服务的信息。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工作对情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需要情报人员能够具备对数据主动、持续的管理素质,具备为公安机关的公共和业务数据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4)执行力目标

    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是目标与结果之间关键的一环[2]。虽然公安院校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执行力,但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却鲜有将执行力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进一步注重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系统处理公安工作中的各类数据的能力以及相关工作计划落实与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2.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建设原则

    公安情报类课程体系设置需依照一定的原则,以完善我国情报类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为目标,弥补现有公安情报教育的不足,从而构建更具特色和实用性的公安情报特色课程体系。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公安情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不仅需要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还需要使学生掌握大数据环境下公安情报工作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通过学习情报收集、组织、传递、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术等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理论功底,了解如何通过公安情报发现、揭露和控制犯罪,进而强化公安情报意识、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实践学习公安信息系统的操作、舆情监控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实现公安情报的收集、组织、传递、分析等环节作准备。因此,课程无论从内容设置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摆在相同的位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注重学科交叉性

    在大数据、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下,数据学科与情报学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和交叉点,尤其是在对相应工作者所具有的技能素养上[3]。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授课对象不再仅仅强调对情报工作各环节的把握,还应面向公安工作的数据业务流程,能够通过数据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发现知识,创造价值。因此,公安情报类课程内容应注重学科间,尤其是情报学与数据科学之间的交叉,将数据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内容融入传统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达到在大数据环境下培养出应用型且能服务于公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情报人才的目的。

    (3)教学方式多样化

    公安情报类课程的培养核心在于公安情报意识与情报工作能力的养成,因此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通过相关调研发现,全国公安院校的公安情报类课程多以面授为主,且偏向理论教学,课堂上多是以文字演示、视频演示、讨论等形式为主,缺乏网络学习和实训练习的教学形式。这远远不能满足公安情报类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需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课程参与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专题研究等方式开展校内实训,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公安情报工作方式、手段的学习和使用能力。二是可以利用慕课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的途径,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积极性。三是可以通过与公安情报实战部门的相互合作进行访问式教学,让学生与公安情报一线民警和专家近距离接触,使学生获得有关情报及其相关领域的一手信息,了解实战部门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是什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和未来的工作方向,并以此为导向制定学习方案,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内容设置

    图书情报学的核心课程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管理、信息获取、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政策等[4]。而公安院校的公安情报类课程普遍以情报工作流程为主线,在传统情报学核心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突出公安工作内容,以公安情报的获取、分析、利用等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了更加适应数据化的公安情报工作,公安情报类课程也应加入相应的内容。

    1.理论课程设置

    公安情报理论涉及情报的搜集、分析、应用等各个层面,将情报理论与公安情报方法论及其工作流程进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研究与思考能力,作为公安情报理论课程的基础。

    (1)公安情报搜集理论

    该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甄别准确可靠的公安情报来源,通过研究各类案(事)件和犯罪发展态势的规律特点,提高发现和获取公安情报的能力。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探知和设置有效的情报源,如何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有效识别并获取情报是当前公安情报类课程中普遍缺少的内容,却是公安情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2)公安情报分析理论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制作情报产品的能力。情报分析和情报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决策和行动,是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课程设置应在强化公安情报分析方法和情报产品制作的基础上,融合数据分析的技术层面和社会分析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及数据挖掘、可视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工具的入门。

    (3)公安情报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公安情报应用的授课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应用的场景、一般途径和方法等。从目前情报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情报工作发展的方向来看,信息化系统的深入应用已成为提升情报工作能力、发挥情报信息作用、提高情报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5]。在这一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应增加公安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包括常用数据库、信息系统、研判工具的应用情景和方式。

    2.实训课程设置

    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情报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培養学生灵活运用情报技战法的实战能力,从而为公安机关提供具备扎实基本功和实战能力的情报人才。公安情报类课程实训应包含单一知识单元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两个方面。

    (1)知识单元实训

    公安情报课程中的各个理论课程单元都应配套相应的实训内容,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了解所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方法。通过知识单元的实训,一方面,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安情报工作各个环节的作用和效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另一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通过使用真实或虚拟的公安情报系统、数据、平台以及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等,能够具备基本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操作能力,能够在实习和入警后迅速开展工作。

    (2)综合模拟训练

    综合融会贯通公安情报类课程各单元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公安情报工作技能是综合模拟实训的目标。以实战要求为背景,综合模拟训练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案例。这些案例应以真实案件为背景,并加以模拟或脱敏数据,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情报分析工具,营造出真实的情报工作环境,从而达到综合模拟训练的目标。通过综合模拟训练,学生可以巩固公安情报工作思维,将理论综合应用到实际。

    三、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应用和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开展,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教学过程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方法也从传统的课堂面授转变为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注重实践应用教学上来。

    1.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教学过程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平台建设,可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使分散的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促进高校教学各项工作的优化[6]。在这一契机下,公安情报类课程可以运用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课前预习与提问、课上讨论与实训、课后复习与作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

    (1)课前预习与提问

    适量的课前预习与资料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课前提问能将学生的思考转化为课程的讲授内容,将共性问题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实现课堂的翻转。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和资源库,能够提前将课堂涉及知识点的相关文献、案例、视频以及实训涉及的相关材料、工具指南等,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重点,进行课堂讨论和实践训练。

    (2)课上讨论与实训

    基于课前预习和阅读的基础,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单元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就某一话题或主题展开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贯穿于所有理论教学课时中,分为自由讨论和专题讨论。讨论的过程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展示其理论功底和想象力,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将问题更加准确和深入地进行阐释。实训课程基于实训课程资源库,应分别提供“教”与“学”的软件环境,教学与实训模块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教学一体化。同时,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案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情报分析工具,从而营造出真实的情报工作环境,达到综合模拟训练的最终目标。

    (3)课后练习与作业

    课后练习和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的重要一环。课后练习主要以实训操作为主,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和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练习的工具和对象,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的分析和利用工具。课后作业主要针对各单元的知识点以主客观习题、小论文、线上讨论等方式,考察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练习与作业要把握数量适中、时间合适、难度合理的原则,不宜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也不能敷衍了事,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实训练习,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练习的内容、时间和难易程度。

    2.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类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理念的主要媒介和有效途径。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随着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公安机关实战工作的需要,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更加生动和丰富,并且能够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笔者以湖北警官学院《警务情报信息》课程为例进行具体介绍,该课程共48学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授课形式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理论讲授

    共24学时,结合相关案例介绍公安情报的搜集、存储与检索、分析、应用等相关理论。

    (2)知識单元实训

    共18学时,在计算机教室通过互联网和公安内网,利用虚拟或脱敏数据和案例,让学生熟悉公安信息系统及相关情报工作方法。

    (3)综合案例分析

    共6学时,期间利用真实案例,让学生综合利用公安情报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从案(事)件情报的搜集、检索、分析、应用各个环节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公开演示分析过程和结论。

    (4)课堂讨论

    主要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贯穿于整个课堂。

    (5)网络慕课

    由于授课方式的多样化导致理论课时被压缩,因此,《警务情报信息》课程构建了完整的在线网络课程体系,经过脱密处理后将每个知识单元的知识点、案例、扩展和课后练习都通过慕课形式放在网上,学生通过课前阅读预习、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巩固的方式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公安情报不仅能够为公安机关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还能够提供预警和线索,实现精准打击和精准防控犯罪,是公安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强力基础和支撑。公安情报工作已成为公安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而能够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工作的情报人才却一直无法满足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的需求。公安院校的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公安情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必须以公安业务工作需求为导向,并随着犯罪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安情报工作手段的革新而不断更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实战工作能力的公安业务人才,公安情报人才培养才能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陶俊,何晓东.面向图书情报的数据科学专业课程结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6):10-16.

    [2]韦泽翰.论设计教学中执行力的培养[J].美术观察,2012(5):117.

    [3]王东波,高瑞卿,苏新宁,等.面向情报学课程设置的数据科学技能素养自动抽取及分析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2):61-66.

    [4]Tenopir C.Educating tomorrow's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oday[J].Searcher,2002,10(7):12-16.

    [5]裘树祥.侦查情报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9.

    [6]李晓东.大数据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思考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5(2):48-50.

    [7]刘桂锋,卢章平,郭金龙.美国iSchool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的特点与启示——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5(6):97-102.

    (编辑:李晓萍)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公安专业现场勘查实训教学研究”(编号:2019GB052);湖北警官学院2018年度院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公安情报类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编号:JYXM2018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