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段华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某事业单位为例,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相容职务未相互分离、授权审批制度不到位、合同管理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加强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改进建议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是领导者管理好单位的基础保证。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将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资产、经济合同等关键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以制度来规范权力正确行使,从根源上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因此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以北京市某事业单位为例,在对其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不相容职责未分离的现象。如:资产保管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同一出纳员同时担任两个相关单位的出纳,两个单位的库存现金、支票等票据存放于同一保险柜内,按照单位分别装袋存放。

    上述事项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对单位内部岗位进行合理的设置,尤其是关键岗位,如财务人员、保管人员,不能由一個人担任,要经过至少两个人员或部门处理,形成彼此制约、彼此监督的工作体系,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规避风险。

    1.2授权审批制度不到位

    以北京市某事业单位为例,该单位存在授权审批制度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没有会计审核签字。例如:支付凭单上无会计签字,货币资金支付未经会计审核,由出纳员在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直接支付;在留存的纸质版会计报表、银行余额调节表上没有单位负责人、会计的签字。

    上述事项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十二条(七)单据控制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票据、表单,由各负责事项的相应人员进行填写、审核。

    1.3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以北京市某事业单位为例,该单位并未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单位并未设立合同台账,签订的合同也未连续编号,并且部分大额支出未签订合同或合同签订不规范。如:合同中无签订日期、无公章、合同未约定合同期间、违约责任等。

    上述事项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包括:设置合理的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是否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合同专用章由谁保管;合同由谁保管;合同的信息是否存在泄露的可能;以及面对合同纠纷时如何解决等问题。

    1.4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以北京市某事业单位为例,会计系统控制方面也存在若干问题。例如,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信息不完整,如:存在无日期、无经手人、无单位主管及收款人签章的现象。出纳未根据发生的业务,逐日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对现金未做到日清月结。部分支出原始附件不齐全或不正确,主要有:第一,部分大额支出无明细清单。第二,部分会议费无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会议日程安排等资料。第三,现金支付劳务未列明劳务时间、标准、劳务人员联系方式、资格(职称)等详细信息。第四,部分餐费未列明就餐事由、时间、人数、标准。第五,报销出租车票,未详细列明打车事项、人员、时间、地点等。第六,部分购买节日食品、员工福利品、印刷品等低值易耗品,无明细清单,缺少实物的入库手续及发放清单。

    上述事项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第四章会计凭证规范的规定,即关于购置办公用品、会议费、印制费、培训费、劳务等各项费用的支出,在向财务报销时,除了提供原始凭证外,还应该提供购物小票、消费单据等,并且开具符合单位报销要求的正规发票,对于无法在发票中详细说明的信息,还应附供应商提供的明细清单,如:餐费列明就餐事由、标准、人数等。

    1.5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重视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一般会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如何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单位管理者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单位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甚至有的基层员工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内部控制”。而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也是导致单位权责不分离、授权审批制度不到位、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系统控制没有充分执行的直接原因。

    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2.1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

    第一,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库存现金的收支和账务的记录应该分别由会计和出纳担任,不能由一个人兼任。经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出纳不得兼管账簿登记以及会计稽核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出纳人员要定期轮换,不得一人长期从事出纳工作。

    第二,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货币资金须经会计审核后,出纳员才能根据经领导审批、会计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支付,会计审核后要在支付凭单上签字确认;餐费及交通费后应附事先由主管确认的审批单。银行余额调节表由出纳员编制完成后,由会计复核,会计、出纳员要签字确认;留存的纸质版会计报表由单位负责人、会计审核后签字,以明确责任。

    第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设立合同台账,合同连续编号,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大额支出要及时签订有效合同,规范合同签订流程,加强对合同签订的监管,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经严格的授权审批;确保合同得到及时的登记以及归档备案。

    第四,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体系。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专业的内部审计岗位,根据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的特点,进行审计监督的工作。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项目的投资、进度、预决算、财务核算的流程、执行财务制度的情况进行抽查。敏感岗位要加强监督,审计部门要跟踪调查,抽查会计业务的流程与凭证,将风险降到最低。

    2.2加强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事业单位应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内容、意义和作用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并结合单位实际规模及工作的需要,编制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单位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基本素质进行分析,分出不同的级别,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培训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所在岗位的专业知识、操作等,定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这样才能加深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从而推进内部控制的实施。

    内部控制管理并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每个员工都在内部控制制度的链条上,在彼此监督、彼此制约的同时,能够共同遵守制度。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把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使员工了解到自己的责任。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成熟。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体系,使其有效地实施,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牵制,将内控制度发挥到最大功效,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探讨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