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郑香芳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以及思想情感的载体。“意”指抽象的内在心意,“象”指具体的外在物象。因而,只有领悟意象蕴含的意义,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感知诗人凝聚其中的情感。意象是我们解读古典诗歌的一大突破口,所以,把握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意象很有必要。现总结如下。

    一、夕阳。夕阳残照,既能引起怀人思乡的怅惘之情,也能引起诗人身世之感,蕴含凄凉沧桑之感。古人还常借助“夕阳”渲染羁旅在外游子的思念之情。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就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用来感慨时光易逝,生命短促。

    二、月亮。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在众多诗人笔下都寄托着思乡怀人的感情;月亮也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也有诗人视月亮为世事变迁的见证。家喻户晓的李白诗《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的佳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借“月亮”这一意象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三、流水。流水常引起诗人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叹;也常被用以表示无尽无休的愁思。譬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有言,“問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千愁万怨化为一江春水,感人心弦。

    四、落花。“落花”意象传达了濒危履艰的生命意识,代表着生命的短暂,蕴含着生命迟暮的哀愁。此外,诗人常由落花而生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自身悲寂寥落的心情。如李煜在《浪淘沙令》中有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暗喻来日无多; 又如宋代晏殊在《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流水落花暗示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五、雨。春雨常使人喜,秋雨多使人愁。像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伴随着和风滋润万物,诗人见此情景,倍感愉悦;又如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有言,“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借雨写离愁。

    六、梅菊。梅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菊是君子品德修养的象征。古人常用梅菊表现君子高洁的品行和节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歌颂了菊花的坚贞风格。

    七、杨柳。古人常折柳送别,杨柳有殷殷留客之意,且因柳丝柔长婉软,“柳”谐音“留”,表达惜别之情,更增添了一层缠绵难舍的色彩。如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处的“柳”与“留”谐音,都表现出依依不舍的离情。

    八、梧桐。以梧桐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雨中的梧桐,使词人的哀怨雪上加霜更增一层。

    九、燕子。常用来表现春光的美好和传达惜春之情;因其有眷恋旧巢的习性,也常被借以表现时事变迁或国破家亡等感慨。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燕子的眷恋旧巢,借以抒发世事的变迁;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更替之感。

    另外诗歌中的一些地名“楼兰”“阳关”“玉门关”等暗指边塞,多含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或戍守边疆的艰辛之情。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有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处借“楼兰”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综上,诗歌意象既能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又能衬托人物品质,传达诗人的情感态度。赏析诗歌如果能抓住诗中的意象,就能很快地领会诗歌的精髓及诗人的思想情感。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然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愿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诗词的陶冶下,怡情悦性,以诗为伴,以词为友,用诗词点亮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