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为美

    董康楠

    【摘? 要】悲剧历来被人们所推崇,相较于喜剧的诙谐与讽刺,悲剧更揭示出人性中幽暗不明的时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其特点是壮美与崇高,本文对悲剧及悲剧作品进行探讨,试探究其中蕴藏的美学意识和精神。

    【关键词】《诗学》? 悲剧? ?亚里士多德

    一 、悲剧意识及悲剧情结探讨

    悲剧是一个美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是这样的:“悲剧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于人们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除此之外,其他思想家也有过自己的定义:

    黑格尔:“悲剧是真正的和谐、永恒的高峰。”

    叔本华:“悲剧是主体方面的人格深化,即主体的苦难。他们的坚强性格和本质性的情致是处于统一体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协调一致所引起的并不是感伤而是惊羡。”

    尼采:“人生的悲剧命运实质上是对生命的肯定, 哪怕是身处充满恐惧与恐怖、死亡与衰朽的生活中也是积极的肯定。”

    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似乎是共通的:悲剧在诸艺术种类中之所以具有极高的地位,在于它做着其他艺术所不能做到的事,在于它所达到的独一无二的效果。

    中国古代便有这样的说法:“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亦有言者:“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叔本华也曾经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存意识,而生存意识的本质就是痛苦。”人生真相昭然若揭。人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形态繁多,一个一贯不幸的状况。

    现实既已成了痛苦的牢笼,成了一切苦难的渊源。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便无法寻找到自由和幸福。人为了自由必须从现实中挣脱出去,而悲剧的出现则是使人超脱现实完善自我的唯一手段。悲剧作为文学作品为人们在现实世界之外开辟了一方独立的天地,如尼采所说“从形象中解救”。在悲剧开辟的这一方艺术天地中,人们能够“避风息凉”“怡养情性”。

    悲剧首先暗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本来性质,完整地在受众面前呈现出人生痛苦复杂的本来面目,将人生在世的种种矛盾清晰地重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便是以悲剧主人公为线,向受众展示其与命运不屈的抗争。悲剧人物可以是一个坏人,但一定是一个拥有些许英雄气概的人。一部优秀的悲剧作品,一定是塑造了一位勇于反抗命运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凭借自身的坚韧的意志力与命运抗争,从而彰显出人类的尊严,使得受众获得观赏的快感。而怯懦与屈从是悲剧主人公身上最不能原谅的。在现实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受众通过欣赏悲剧,自身的怜悯与恐惧得以宣泄,同时又在悲剧主人公身上看到抗争的力量以及前途的希望,不自觉地主体带入,从悲剧中汲取到现实生活的养料。悲剧中对于受众的精神导向通过艺术表达的形式一遍遍在受众心中强化,累积,最后达到受众与悲剧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得悲剧转化为一种深刻的情结连接着悲剧与受众。

    二、悲剧的美学意义探讨

    (1)悲剧文学以净化的方式体现美。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语言是經过装饰的,而这份装饰就来自于人物的行动的表演,并对情绪产生净化。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谈到的情绪的具体表现就是恐惧和怜悯。恐惧既是指对某种对象的害怕与畏惧,也是指那种被恐惧的情节展现而让自身置身于恐惧的环境之中。而悲剧的目的在于引发恐惧,当恐惧产生,在人的情绪中占了极重要极大的位置时,便会促成行为的改变,从而具有了一些进行其他行为的可能性。而这些产生的可能性的留白便是美感所在。当畏惧剥夺了人们对现在赖以生存的信念,心安理得所从事的行为失去支撑的安全感,人们从悲剧中反思领悟自身,从而能进入一个新的澄澈的人生境界,从而最终体现了悲剧之美。

    (2)悲剧文学所传递的真善美的人生伦理观。悲剧通过对主人公不幸与苦难的展示,唤起了受众们的同情、怜悯与爱,人们推己及人,身临其境般地感觉到主人公在命运的安排下所经历地种种,最终走向毁灭。人并不是十分恶,也不是十分不可饶恕,但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满分好人。这样的命运际遇使得观众对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力产生深深的悲悯之情。而生活中的所有个体无一不处在这样的悲剧之中,所以这种悲悯的情怀是有普遍性的。怜悯个体,再有个体生发成推己及人的类推价值的普世价值。同时透露出一种对个人修养和国家政治的道德标准。悲剧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划清正义与邪恶的界限,探索人生在世的意义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方法,这是非常深刻的人生问题。在悲剧中将真善美的价值观传递给受众。这也是悲剧的审美引导作用。

    (3)悲剧之于喜剧。不难思索,首先,之于喜剧,悲剧因其结局的不完美,因而给受众的影响更深刻。一笑而过的喜剧如水面微微泛起的涟漪,容易被忘却。人性如此,因为不完美,因为有缺憾,所以会去思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大团圆的结局让受众得到了满足,自然不会生发出探求之心。

    其次,喜剧给观众带来的情绪反应略显单一。面对喜剧,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一笑而过,然而在悲剧中,个体反应是有差异的。悲剧常与死亡关联,而人们却不了解死亡,因此,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想像空间。人们根据自身的审美经历将自身带入悲剧情景中,收获到属于各自不同的体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人们对于喜剧所带来的开心效果再熟悉不过,因此悲剧的美学意味更强。

    再次,喜剧主人公因为情节的圆满,往往发展一帆风顺地走下去,然而悲剧中存在的种种困顿,曲折,使得主人公往往被逼近到深渊之处,出现无路可走的局面。绝境方显潜能,悲剧主人公往往在此刻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从而将整部剧推向高潮,主人公以极强大的意志力面对深渊,面对命运,也表现出渺小个人在命运压迫下的巨大生命张力,使得整部剧跌宕起伏,从而体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意蕴。

    缺憾极美,因为那一点留白和给予受众的无限想象的余地。悲剧即缺憾,因为毁灭过,所以生命更显厚重与壮丽。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2】唐光能.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观———《窦娥冤》个案分析【J】.新学术,20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