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冼迪曦 姜海玲 周静怡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育事业发展新战略,国家将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2018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因此,对财政科研投入进行绩效评价具有必要性。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将管理学融入体系中,构建出一套由三个层级组成的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F高校2011—2016年的实际数据,对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与建议。

    【关键词】 ? 双一流;高校;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810;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6-0113-05

    一、引言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既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發展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发展理念和重点任务,又将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其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目的,注重成本与效益分析,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全过程。因此,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质,是对我国财政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的变革。

    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2014年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及2016年教育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6年工作要点》均明确了以绩效评价改革作为推动力,推进科研体制及机制改革。《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校科研收入需要引入绩效管理机制。一系列的文件明确了绩效管理是国家未来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治理的重点,在未来的高校科研建设和投入过程中,国家将逐步加大绩效评价工具的使用,为建立和完善高校间的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优化教育与科研资源的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科研经费使用不当,投入产出效率低、挪用科研经费等问题屡见不鲜,加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问责问效的意识淡薄,使得绩效评价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因此,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成为执行全面绩效预算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绩效是效益、效果、效率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包括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运用一定的标准方法,对个人与组织的效益、效果、效率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高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其主要的经费来源是财政性资金,财政科研投入经费的绩效,是科研投入与使用以后所产生的效益、效果、效率。绩效一般分为效益、效果、效率三个层面,其中效益层面的绩效评价通常强调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一般为相对指标;效果层面的绩效评价强调成果与期望值的比较,一般为量化的绝对指标;效率层面的绩效评价主要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一般为相对指标。高校的绩效评价与企业的绩效评价相比,资源的合理调配更是关注的重点。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投入使得产出最大化,也是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主要出发点。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投入与科研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投入。已有文献对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开展:(1)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国外相关研究一般以效率层面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即将其视为一个投入产出系统。2000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发布的“美国最佳研究型大学”年度报告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联邦经费拨款数、科研经费总数、获奖情况等9类指标。国内学者唐可月等(2014)将科研经费、人才支持经费等作为投入指标,将技术转让数、技术转让收入数等作为产出指标。(2)我国目前根据高校性质对科研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可分为针对区域性高校与具体类型高校、个别省份高校及“双一流”高校的科研绩效评价,①区域性高校研究方面:李思瑶、王积田等(2016)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证明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大。②具体类型高校研究方面:孙念、张友棠(2016)利用灰色关联度对27所理工类高校进行科研绩效评价分析,研究发现科研绩效与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具有密切的联系。③个别省份高校研究方面:杨莲芬、唐韵(2011)对浙江省高校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体系进行主观赋权,同时利用曲线参数标定法确定指标的隶属度,使用熵权法确定其权重,构建出浙江省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④“双一流”高校研究方面:于洪艳(2018)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双一流”——F高校的2016—2017年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相关研究对高校的科研投入绩效体系构建与高校实证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探讨,体现了学术界对科研绩效的相关研究越发重视,特别是在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性探究,但仍旧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指标设计方面缺乏站在整体的角度对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其次,在构建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时,以“一揽子”指标为主要思路;最后,由于科研的产出系统较为复杂,难以全面测度其产出量,也难以衡量不可量化指标与评价目标的关联因素。

    三、评价方法

    由于指标体系的构建不是不同指标的简单结合,在实操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指标都有使用价值,而且多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结合高校的实际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再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在整个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中,各级及各类指标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赋予每个指标的权重也有所不同。本文采用分层次的思想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架构,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个指标权重。(1)根据指标体系的三个层级进行分层,一级指标层为A,二级指标层为B,三级指标层为C。(2)构造判断矩阵,采用专家判断法对各层次指标进行两两判断比较,得出各层指标的判断矩阵。要素层为B指标,其隶属于A层,通常取=1,2,3,...,9及其倒数,且有>0和=1(i,j=1,2,...,n)。见上页表1。

    四、“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及思路

    虽然我国关于高校科研投入绩效评价的研究在不断探索之中,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指标的设计上,如绩效评价的模式自由度过大,约束力不强,指标的设计缺乏可实操性、系统性等问题。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并结合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探索“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投入-产出”的视角既体现了效率的重要性,又能从最大程度上激发科研团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运用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对已有研究的指标进行补充与改进,把过程管理融入于绩效评价的考核标准之中,并借鉴于洪艳(2018)、王莹和刘延平(2007)、李清彬和任子雄(2009)、姜彤彤(2012)、章熙春和马卫华(2010)等的指标选取,设计出一套较为适用于“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绩效评价体系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指标有4个,分别是科研资源、环境条件、科研管理、科研效益产出。二级指标15个,分别是人力资源投入、经费投入、配套投入、项目投入、人才培养、教学研究设施、学科及学位点建设、项目申报及产出、项目过程管理、财务及经济效益、论文及专著数量、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科研成果奖励、成果采纳及影响力、对外交流与合作及社会效益;三级指标101个。并设一级指标为A层级,二级指标为B层级,三级指标为C层级,详见表2。

    五、实证分析

    (一)利用灰色关联度进行指标筛选

    GD省F高校为一所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属于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之一,以建设“双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现设有党政管理机构22个,图书馆、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辅机构7个。该校的财政科研经费整体投入从2011—2016年逐年增长,中央、省级、地方的财政科研资金均在递增,其中:中央级财政科研资金增幅为1.24%,省级增长幅度最大,为1.38%。根据2011—2016年GD省F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Python程序语言,对高校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筛选,验证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以“SCI、SCIE、EI和SSCI数量”三级指标为母序列,因为该指标是反映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状况最直接的指标,分别为其余101个具体指标组成比较序列,即科技活动人员总人数、R&D人数、R&D人数与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R&D全时人数等。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以GD省G高校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计算各指标与“SCI、SCIE、EI和SSCI数量”三级指标母序列指标的关联度,得到以下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

    根据2011—2016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出“年度副高级人员增长率”指标(C51)的r值小于0.6,与“SCI、SCIE、EI和SSCI数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大,故剔除此指标。通过对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保留下来的100个指标均与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独立性,将其作为最终用于高校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指标。

    (二)指标权重计算

    1.问卷的基本情况。在经过筛选指标之后,确定绩效评价体系,采用问卷的形式,向40位省内外及境外的高校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最终确立的高校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打分。其中,调查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1份,有效问卷40份。

    2.判断矩阵及检验结果分析。通过发放问卷,让40位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专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1—9之间的数值对调查问卷进行打分。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出的专家打分结果,得到一级指标“科研资源”的判断矩阵,见下页表4。同样方法可得环境条件、项目管理、科研效益产出等判断矩阵,本文从略。

    根据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计算得到一级指标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相关数据表(见下页表5),进而得到二级指标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相关数据表(见117页表6)。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CI、CR、RI值,CR=(0.010,0.002,0.017,0.013,0.012,0.007,0.017,0.017,0,0.023,0.007,0.009,0.002,0.009,0.008)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其中CI表示一致性指标;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表示随机一致性比值。

    3.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运用Python语言程序,计算得出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科研资源及属下各级指标权重(见表7)。同理,可计算得出环境条件及属下各级指标权重、项目管理及属下各级指标权重、科研效益产出及属下各级指标权重,本文从略。

    W1、W2分别表示各一级指标对应总指标及各二级指标对应一级指标的权重,W3表示各三级对应各二级指标的权重,WF表示各三级指标对应总指标的权重。在一级指标对应总指标的权重中,权重最高的为“科研效益产出”指标,W1值为0.518,其次为“科研资源”,W1值为0.284,权重最低为“环境条件”和“项目管理”,W1值为0.099。在三级指标对应总指标的权重中,权重最高的为“中央级资金财政投入总额”,WF值为0.073,其次是“SCI、SCIE、EI和SSCI数量”,WF值为0.051;权重最低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设备增长率”“年内藏书增长率”,WF值均为0.001。反映出“中央级资金财政投入总额”与“SCI、SCIE、EI和SSCI数量”的论文成果的产出数在指标体系中影响度最大,不仅符合“投入-产出”的模式,也符合现行我国对科研成果的评价理念。

    六、结论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政府加大对高校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的推行与实施,特别是在科研绩效方面的推动,而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价是其开展的重要工具。本文以“投入-产出”的视角,并把管理学理论融入其中,在理解与吸收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依据实际的情况,构建一套较为适用“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财政科研投入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设计方面,从整体上把握了指标的总量与增量、总量与均量、静态与动态、相对值与绝对值的关系,进一步对创新性指标进行探索。财政科研投入績效评价需要不断地探究,本文在完善指标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探索,以G高校2011—2016年的实际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利用Python编程语言程序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从技术上降低了错误率,从实践上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与建议。Z

    【主要参考文献】

    [1] Zollo Winters.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J].Management Journal,2005,(24).

    [2] 唐可月,姜昱汐,林莉.我国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4,35(06).

    [3] 于洪艳.“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以F高校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