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覃金晶

    ◆摘? 要:现阶段,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升级版,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的必然产物。因此,研究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一、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现状

    1.智慧校园不“智慧”

    目前大多数学校信息化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仍处于初级阶段,授课和学生训练仍然是传统的“千课一面”“千人一题”模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基本处在“孤岛”上,无法得到数据式处理和分析诊断,缺乏科学、精准、高效、个性化的辅导。学校建设的智慧教学平台等相关教学设备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教师们认为智慧校园应该智能化程度高、替代日常教学中的重复性工作、减轻教师的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例如,能实现教学资源智能化推送、作业批改和分析一键完成、学情监测、自动化评测及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等。然而,由于对“智能化”是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认识不到位,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难免出现建设的智慧校园智能化、泛在化水平低的现象。

    2.重创建轻应用

    智慧校园的创建是学校高度发展的标志,其本质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用信息化的手段去培养“智慧型”的教师和学生,这才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核心。而目前很多学校是把智慧校园的创建作为一项临时性的工作,缺乏在智慧环境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与探索,智慧校园的建设缺乏持续性,一旦创建结束,教育教学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智慧型教育教学仍旧是一纸空谈。

    3.重布置轻培训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多方合力,尤其是学校的一线教师才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主力军,因为真正的智慧型校园的建设与落实是需要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绝非部分学校领导或者电教人员可以完成。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智慧校园的理念还十分滞后,缺乏智慧型教育教学的信息素养,这就导致在智慧校园建设时出现了领导只管布置任务教师却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更不用说落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了。究其根源还是没有做好前期的教师培训工作,没有让一线教师充分了解智慧校园的意义与运用,导致智慧校园的建设流于形式。

    4.教师使用意愿不强

    一些教师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大,既费时又费力,并且对考试成绩的提高没有起到正向作用反而有负作用。也有些教师认为信息化产品设计功能复杂、操作繁琐,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要求也比较高。这是由于厂商的培训力度不够,甚至个别产品使用时还需要由厂商提供人员协助,导致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功能弃之不用,如有些教师把一体机和电子白板只是当成屏幕用。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不足甚至匮乏,要想满足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等需求,需要自行开发教学资源,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对策思考

    1.加强顶层设计与协同研究

    智慧校园已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撑教育教学、推动教育理念更新、促进人才培养的必需环境。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站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上,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视野进行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从全局性、整体性入手,首先要明确建设理念、目标、原则、模式和内容,其次要统筹考虑技术、业务、管理、服务和文化等各方面环境要素,紧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脉搏和未来趋势,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区域性规划与学校规划齐头并进,建设成横向互通、纵向衔接、区域性整体布局与校本特色并存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靠单一理论、单一技术、单一设备能完成的,它涉及的领域之广、技术之杂、设备之多、集成度之高,需要成立专门的专家团队来协同研究、共同谋划。应组建由信息技术专家、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心理专家、装备专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来共同谋划、研究制定智慧校园的建设蓝图,才能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

    2.软硬件并重

    ①利用智慧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注重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采集、汇聚、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反馈,推进精准化的教与学。②利用智慧平台开展信息化的教科研工作。智慧平台支持教学资源检索、同步上传、共享备课等多项功能,教师可以借此开展丰富的智慧课堂教育研究,综合运用平台信息化教学工具、平台资源、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研究活动。③利用智慧平台实现有效的家校互联。学校可以通过基于智慧平台搭建的校园网站及时向家长及社会发布学校新动态,让家长随时了解学校的情况。借助智慧平台开发的智慧学堂 App,可以实现与全班家长的互动。除了发送信息以外,App 还内置了诸如习惯养成、每日悦读等模块,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布置打卡任务,有效地将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使得家校沟通更便捷。这种学与教的创新形式,既为家长和教师搭建了及时有效的沟通桥梁,又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与时俱进的方式下有所思有所悟,进一步提升了家校互通的质量水平。

    3.重視师资培训

    重视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决定着智慧校园创建的高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校内利用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媒体的应用专题培训,主要包括微课制作、课件制作、电教设备使用等应用培训。二是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熟悉智慧校园创建的最新理念,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学习其他学校智慧校园的创新做法。三是邀请专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等,通过培训指导、交流研讨、课题研究等努力提升教师的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校园的建设没有终点,唯有在智慧校园建设道路上探索创新,不断吸取建设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借互联网、大数据之力,才能引领教育变革,促进有效学习,实现师生综合素养和教育质量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宗凯,吴砥,郑旭东.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J].教育研究,2018(04):116-122.

    [2]杨现民,张昊,郭利明,等.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难题与突破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3):1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