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发展视域下引导兵团高校毕业生南疆基层就业实证研究

    李志飞 张伟

    

    

    

    [摘要]2003年以来,为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各级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基层就业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效果没有充分释放,尤其是南疆基层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鉴于此,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和访谈,针对南疆基层就业大学生的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出高校毕业生南疆基层就业在性别分布、生源状况、学历层次、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就业意愿、薪资待遇、人职匹配度、职业评价等9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向南发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1—0041—05

    [作者简介]李志飞,男,硕士,石河子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管理与研究;张伟,女,硕士,石河子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发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乡镇等基层领域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乡村振兴需要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1]2017年,兵团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兵团向南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也是兵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棋眼一活、全盘皆活,兵团向南发展是关键一招。”[2]可见,国家对于大学生基层就业尤其是南疆基层就业非常重视。

    自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1999年的90万人增长到2019年834万人,近20年来增加了8.27倍。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城市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本专科毕业生需求相对饱和;另一方面,西部边远地区尤其是南疆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人才缺口较大。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基层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机遇和趋势。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兵团师市人才资源总量为230162人,占人口比重为7.66%,其中,南疆4个师,人才资源量为41506人,占20.77%(大专及以下22300人,占53.72%;本科18645人,占44.92%;研究生561人,占1.35%)。而2013年至2017年近5年的时间内,南疆4个师流失人才的总量为5270人,总体流失率达到44.45%。到2017年末的整体流失数量较2014年末增长了113.16%。可见,南疆师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总量不足、急需紧缺人才匮乏、结构与分布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越发凸显,与兵团向南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等现实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3]

    为充分了解毕业生南疆就业基本情况,充分履行兵团高校职责使命,引导毕业生服务兵团向南发展,笔者采取南疆实地调研形式,采取网络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南疆基层大学生的就业实证调研。从高校毕业生的性别、生源、学历等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分布状况;从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就业意愿等情况分析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影响;从薪资待遇、专业与职业匹配度、职业评价等情况分析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特征。通过一系列实证数据统合分析高校毕业生南疆就业的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次调研数据来自于在兵团南疆基层就业大学生的调查,调查对象为高校毕业生,共计268名大学生参与问卷填写、访谈、座谈。调查对象来自于兵团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喀什地区等兵团团场连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兵团基层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高校畢业生基层就业分布情况

    1.性别分布相对均衡,男性高于女性大学生。从表1可以发现,在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相对平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后择偶的发展。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男性比例较高,这对于男性大学生长期扎根基层产生一定的影响。

    2.生源来源广泛,农村大学生比例较高。从表1可以看出,农村比例大学生超过一半以上,达64.29%,而城镇比例大学生只有30%左右。这一状况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城镇大学生家庭资本相对充裕,在就业上具有相对的优势,他们更愿意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二是农村大学生家庭资本则相对薄弱,在就业上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来获得;三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兵团基层单位相对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农村大学生来自基层,了解基层,对基层有一定感情,使得他们愿意去基层发展。

    3.学历层次在基层就业呈明显分化特征。在各类学历群体中,本科生占比最高(63.69%),其次是专科生(33.33%),研究生比例最小,不足3%。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基层在待遇、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明显弱于大中城市,因此,高学历人才更多选择去大中城市就业发展。

    表1?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分布情况

    (二)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影响因素

    1.政治面貌对选择基层就业的影响情况。通过表2可以看出,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政治面貌分布上以团员和党员为主,群众面貌比例较小。这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团员和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就业,服务南疆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国家自2003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基层就业的政策办法,特别是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后,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三是团员和党员基层工作经历有助于报考选调生、公务员等长远职业发展。

    表2?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政治面貌分布情况

    2.家庭背景对选择基层就业的影响情况。从表3可以发现,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家庭,父母多是农民,这与表1户口生源状况相印证。他们选择到南疆基层就业除上述原因外,还与父母的职业身份和建议密切相关。访谈中发现,此类大学生中很多父母都是南疆基层团场连队职工,在当前就业严峻形势下,建议子女返回本单位工作、留在身边发展,同时有利于大学生长远职业发展。

    表3?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情况

    3.就业意愿对选择基层就业的影响情况。通过表4可以看出,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的原因靠前的主要是“投身基层,为团场建设做贡献”(44.05%)、“丰富人生阅历,积累经验”(42.86%)和“听从父母朋友的意见”(35.12%)。说明毕业生在基层就业选择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思想上比较积极,同时父母的意见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与上述分析相吻合。

    表4?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就业意愿分布情况

    (三)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特征

    1.薪资待遇状况。薪资待遇是反应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吸引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数据显示,201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4317元。其中,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774元,高职高专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860元。而从表5可以看出,毕业生月均收入等待遇方面主要在3000元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新疆北疆就业大学生薪酬水平平均在4000元左右,远高于南疆基层就业大学生薪资待遇。

    表5?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薪资待遇分布情况

    2.专业与职业匹配度。表6的数据显示,基层就业大学生中农科和医科类专业占比较高,理工类专业相对较小。农医专业可以满足南疆基层农业和医疗卫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整体而言,专业与职业匹配度不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工类人才比重较小。兵团当前处于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而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流动、分配、消费之上的经济,是以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4]需要发挥人力资源尤其是工科类高素质人才的推进作用。因此,基层就业大学生专业结构与整体兵团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二是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所从事职业与专业关联度不高。访谈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不仅从事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工作,还要从事管理等其他工作,部分大学生从事工作与专业无关。

    表6?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专业分布情况

    3.职业评价状况。从表7可以看出,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薪酬及福利待遇,增加激励手段(76.79%)。同时,为了进一步实现职业发展诉求,希望国家和地方落实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实现向上发展,这与很多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初衷相吻合。为了保证大学生基层就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国家和地方出台了系列政策保障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落实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也是很多毕业生担心“下得去”而“流不动”,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7?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政策期待情况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兵团南疆基层就业大学生的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归纳了南疆基层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9个特征。

    第一,从大学生性别分布来看,男女比例相对平衡,有利于毕业生长期扎根基层;但男性比例大学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从大学生生源状况来看,农村毕业生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城镇生源毕业生呈逐渐增加态势。这是由于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基层单位条件明显改善,国家基层就业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吸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投身基层建设中。

    第三,從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发现,大学生学历的比例与基层就业数量呈负相关,学历层次对于基层就业期待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由于基层单位现实条件与大中城市存在的差距,目前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大。特别是“95后”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多元化,给南疆基层人才“引留难”造成影响。

    第四,从大学生政治面貌来看,大学生团员和党员比例与基层就业人数比例呈正相关,这说明团员和党员思想政治觉悟相对较高,愿意到基层建功立业。

    第五,从大学生家庭背景来看,农村生源较多,父母职业是农民的比例较高,这说明受家庭资本、地缘乡情等因素影响,基层单位对于农村生源大学生吸引力更强。

    第六,从大学生就业意愿来看,很多毕业生选择去基层就业源于响应国家的号召、父母的意见和个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期待,如何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留住大学生扎根基层,成为南疆基层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七,从大学生薪资状况来看,基层就业大学生月均薪资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这也是考量大学生扎根基层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第八,从大学生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来看,专业基本满足南疆基层单位的现实需求,但与整体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匹配度不高。

    第九,从大学生职业评价来看,近八成大学生渴望提高薪资待遇,毕业生对于基层单位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政策效果日趋明显,但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

    调查过程中除发现以上9个方面的特征外,兵团基层就业大学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现状表现。如很多大学生对于新疆、兵团,尤其是南疆基层不了解,思想意识与南疆现实状况呈现出信息不对称;很多大学生来自于疆外省份,由于离家较远,有一定的孤独感,扎根基层后在思想观念上会有一些想法;部分大学生对于基层工作以后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困惑;部分大学生期待国家和地方给予大学生的政策待遇进一步落地生根,等等。以上这些大学生就业特征和因素成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子。

    (二)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实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现状特征,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政府層面。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基层就业长效机制。一是发挥各级政府基层就业政策合力作用,完善人事管理政策和配套措施。自2003年以来,我国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以及地方政府的专项基层计划等,需要进一步整合各类项目,形成引导毕业生服务基层就业的合力,优化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资源配置。二是建立健全政策长效机制。政府引导毕业生去南疆基层就业,除了做好政策保障措施之外,还要完善“进—出”流动机制,强化岗位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绩效激励制度,为大学生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5]三是落实落细各项基层就业政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各级政府对于大学生基层就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落实政策保障措施,兑现相关人才政策,让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在基层建功立业。

    2.高校层面。一是将兵团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向南发展。首先,构建知兵团、爱兵团、荣兵团的思想教育平台。依托未名山大讲堂、军垦博物馆等,通过讲座报告、外出参观和学习研讨等形式,组织农学、动科等偏实用性学科专业积极走向新疆基层尤其是南疆一线,提升学生爱国情感和兵团精神的认知,引导学生以服务边疆为荣,扎根兵团,融入兵团。其次,协同线上线下“三个”思想教育课堂。在专业知识讲授的第一课堂、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网络思政的第三课堂中弘扬兵团精神,协同三个课堂的合力作用。

    二是完善兵团高校毕业生南疆基层就业政策机制。一方面,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和解读各级政府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引导毕业生服务向南发展。另一方面,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措施,加大毕业生南疆基层就业奖励力度,鼓励毕业生去南疆成长发展。

    三是做好南疆基层就业毕业生后期跟踪服务工作。高校将毕业生引导到基层就业以后,应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为南疆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技能培训和经验指导。同时,对于服务南疆基层就业毕业生在深造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3.社会层面。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南疆企业和兵团高校应加强在人才培养、人才招聘等方面的实习、招聘合作,通过校园宣讲会、南疆企业行等活动形式,加强兵团高校大学生对南疆就业的认知,引导毕业生去南疆就业。

    二是改善南疆就业环境。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5后”大学生,就业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据有关报道显示,相比过去单纯追求“高薪”,95后求职者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以及兴趣,注重工作氛围和生活质量。因此,南疆基层单位应根据毕业生的相关需求做出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改善,为毕业生南疆基层就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是加强对南疆基层就业大学生的人文关爱。兵团高校大学生多是疆外省份生源,家乡距离新疆较远。因此,南疆基层单位应该通过生活和工作上的关心关爱,营造温馨的环境氛围,增加大学生与基层群众的友谊,培养大学生的归属感,愿意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4.大学生层面。一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当前高校大学生出生环境相对优越,在未来职业发展上将目标定位于大中城市,对于就业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大城市人才渐趋饱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战略的推进,南疆地区迫切需要大批人才,对于毕业生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兵团高校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对基层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二是提升专业技能,投身基层发展。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效果需要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基层岗位实习实践来运用专业知识,投身基层建设中尽快转变职业角色,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岗位技能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适应南疆基层工作需要,在基层建功立业。[6]

    参考文献:

    [1]蒋承,张思思.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趋势分析:2003—2017[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9):60-70.

    [2]王晓娟,强哲.长治久安视域下兵团向南发展的若干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7(4):11-15.

    [3]刘伟.兵团南疆四个师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研究[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19.

    [4]彭银春.兵团人力资本与新型工业化[J].兵团党校学报,2007(4):27-28.

    [5]黄巧荣.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机制的对策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4):91-94.

    [6]沈佩华,高振华.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1):39-46.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