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再生与修复方式探索

    梁晓莹

    

    

    【摘? 要】“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其中水系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中的关键因素。同时,“公园城市”理念提出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强调生态基底塑造是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论文以青岛中德生态园公园城市建设为例,探讨在“城市双修”与“公园城市”两种理念导向下水系再生与修复的方式,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和河道修复、冲沟修复工程,构建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格局,为公园体系规划提供生态支撑。

    【Abstract】The "urban double restoration" include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urban repair, of which river syste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the key factor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ept of "park city" puts forward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constructing a community of life of the mountain, river, forest, field, lake and city, and emphasizes that ecological base shaping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ark city. Taking the park city construction of Qingdao Sino-German Ecopark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generation and restoration methods of river system under the two concepts of "city double restoration" and "park cit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nection project of river system and river restoration and flushing ditch restoration project,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system pattern is constructed, thus providing ec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park system planning.

    【關键词】水系修复;水系连通;“城市双修”;公园城市

    【Keywords】restoration of river system; connection of river system; "urban double restoration"; park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2-0116-02

    1 引言

    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城市双修”的理念。“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公园城市”理念,近年来,贵阳、扬州、青岛等多个城市也围绕公园城市的理念,推进了城市规划建设。公园城市是利用规划自然山水园的方式将城市纳入公园之中,结合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协调互促共生的城乡关系,建立“城在园中建,人在园中居”的生态格局。

    在城市水系统修复的各类措施中,河湖水系连通是一个重要途径。河湖水系连通主要通过适当增加城市水面面积,从而增强水系的流动性,使水体净化速度加快、水体水质得到改善,且城市水系连通形成的城市水网还能够自如引排,防治短时强降水造成的城市内涝,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1]。

    2 城市水系现状和问题

    城市化改变了城市水系的空间格局,导致城市防洪排涝效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增加防洪排涝压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鱼塘、湖泊、低洼湿地、沟渠支流等被填埋,城市内水系出现渠道化、直线化等城市水系连通不能忽视的问题,使得河道密度和水面率减小,地面径流增加,汇流时间变短,雨水排泄过快,排洪断面蓄涝容量不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巨大的损失。

    降低水系生活环境品质。自然河道水系具有防洪、蓄涝、景观、生态等功能,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土地利用率,无视河道本身的自然汇流肌理,使水系原有结构遭到破坏,河道结构单一,直线化、硬质化、结构单一的河道隔断了水土之间的物质交换,河道水质变差,生物的觅食、栖息和繁衍通道被阻断,生物多样性降低,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失去应有的平衡,降低水系的生态环境品质[2]。

    3 水系再生与修复策略——以中德生态园城市水系修复为例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前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偏重于城市物质空间打造和建设的问题凸显,急需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改善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心理需求和城市环境的精神诉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

    3.1 重点修复区域确定

    利用GIS分析城市现状地形,包括高程分析、流域分析、流量分析、径流路径分析等,分级整理不同等级径流路径,筛选一级雨水径流路径,为后续水系的连通恢复奠定基础。以分析的雨水径流路径为基本条件,分别与现状建成区、现状水系分布、模拟积水点风险区进行空间对比与分析,统筹文化景观价值、经济性、水安全等方面评判水系恢复的必要性,用以筛选重点恢复的河段及水系(见图1)。

    3.2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水系再生策略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下垫面基面已不断被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所占满,城市中能用来作为雨水径流廊道的路径修复和再生的土地已经十分稀少。低影响开发以雨水的垂直运动过程和水平运动过程的角度,从竖向上补充地下水源,水平上减少雨水直接外排,增加城市内河水量,从而促进城市水系的再生。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水系再生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水系的来源、水面率提高、水系缓冲区修复。通过实施采用低影响开发,增加雨水的下渗,促进水文循环,将雨水作为城市水系的第二水源,而水面率提高为水系再生的结果。

    水系缓冲区修复核心通过生态化改造内河岸线,使河流更加融于城市,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城市内河沿线景观岸线多以硬质化为主,降低了城市内河的生态稳定性。河道岸线生态化措施为雨水下渗、滞留和过滤提供有利条件。在河道蓝线和绿线之间可采用以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作为主要工艺,包括雨水花园、生态缓冲带、慢性系统的透水铺装和植草沟等。

    3.3 河道修复

    通过生态本底调研,分析现状河道生态问题,如水系连通问题、滨河湿地修复问题等,将河道及其滨水区域针对性划分为现状保留区及提升修复区。

    现狀保留区为原始河道连通,滨水区域生态型、自然生态堤岸保护均较好的河道区域,区域内生态环境未遭破坏或破坏轻微,问题相对较少,建议以水系保护为主,尤其应注意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河道堤岸生态保护、河道水面率保障等。针对河道断接、束窄、堵塞、瘀滞、填埋等河道生态问题,采取水系连通方式进行提升修复,主要修复技术措施以清淤疏浚为主;对于河道两侧的河漫滩和低湿地等滨河湿地区,在河流交错地带、大量冲沟出现的较平缓地带,分散建成点状人工湿地或带状植被缓冲带,主要作用为增加滨河带生态多样性、削减径流污染,同时,可用于净化入河的径流雨水。

    3.4 冲沟修复

    在浅山区冲沟地貌是城市边缘山地中常见的地貌类型,也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廊道,针对浅山区冲沟,可采取多种规划策略:充分保护和利用现状冲沟,构建生态雨洪调蓄体系,建立用于动物迁徙的廊道系统,从而发挥冲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将生态理念融入冲沟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创造冲沟水景等自然景观;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打造季节性冲沟景观,使之成为泄洪通道。

    在本次规划范围内存在大量冲沟,结合上位规划重点保留滨水地区的冲沟地形,加强水系的雨洪廊道功能。主要包括龙泉河冲沟带、王家河冲沟带、山龙河冲沟带、东埠后河冲沟带等。同时,结合场地地形、水位、植物分布特点,增加对保留冲沟的驳岸修复(见表1)。

    4 结语

    水系再生的修复应该将水系与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应着重综合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层面,应避免盲目拆迁,应结合城市规划,系统性地结合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更新等工作,系统解决历史水系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营造集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水系统。

    【参考文献】

    【1】闵忠荣,张类昉,张文娟,等.城市水生态修复方法探索——以南昌水系连通为例[J].规划师,2018,34(05):71-75.

    【2】张俊,周璟.城市建设中水系的空间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厦门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7,41(12):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