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案例篇)》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强调:“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有效方式和途径,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杨伟东老师主编的《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案例篇)》一书,适应了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书育人实效,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该书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點:

    统分有序,逻辑性强。此书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方法篇)》的姊妹篇,全书共分6章,围绕选题、立项申报、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成果推广等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深入剖析,向读者系统地展现了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课题研究,就是一个由选题、立项、开题、中期、结题、推广等环节组成的完整过程,是一具层层推进、前后相继的逻辑链条。其中,在这个逻辑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又构成一个由方法概述、案例评析、总结提升三部分组成的小型逻辑系统:方法概述部分在概括《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方法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告诉读者该环节具体应怎样做;案例评析部分真实呈现别人是怎样做的,并进而剖析这样做的道理;总结提升部分则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提炼出该环节上更具普适性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课题研究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但这个工程又是由众多的细节、环节构成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位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也就扎实了;每一个环节做扎实了,课题研究的推进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点面结合,操作性强。本书抓住课题研究的六个环节,全面介绍了课题研究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以开题环节为例,本书在方法概述部分,从学习理论和分析资料、论证课题设计、选择评议专家、筹备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报告五个方面,提出了详略不同的要求;在总结提升部分,本书从区分立项报告与开题报告、明确开题报告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做好研究任务的分工、正确分析数据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再以极易为老师们忽视的推广环节为例,本书在方法概述部分从成果推广的意义、影响因素、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又在总结提升部分,分阶段性成果推广和终结性成果推广两种不同的类型,提出了具体建议。因此,本书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着眼、从课题研究的具体环节着手,点上突破,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本书在每章的开头,给出了整章的思维导图,整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尽在一图之中,可以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是一个颇值得称道的创新之处。

    理例交融,指导性强。理例交融,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一方面是依“理”选“例”,编者按照课题研究各环节的“理”,把从两百余项高水准的获奖成果中“精挑细选”出来的25个案例融入到了6个环节当中。另一方面是“例”中出“理”,对每一个入选案例,进行精准分析。如对第一章中的“案例1:‘河南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成果报告”,编者具体分析了其“顺应了政策导向”“展现了现实困境”“凸显了角色与层次”“解决了现实问题”等选题上的特点;再如对第二章中的“案例9:生命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立项报告”,编者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深入全面”“核心概念界定清晰,主题鲜明”“研究内容紧扣主题,翔实具体”等角度,评析了其在立项申报中的成功之处。这种结合案例的具体分析,让读者不仅知道课题研究该如何做,更懂得这样做背后的道理。如果说全书的正文部分是按课题研究的实施环节给读者以分段指导,那么本书的附录部分,以70余页的篇幅,收录“提升教学反思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这一课题包括立项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报告、结项工作报告、专家组鉴定意见在内的整套资料,则是一个反映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完整案例,值得读者细细揣摩、好好品味。其实,这些经典案例对一线教师而言,本身就是十分难得的学习资源。

    通过阅读此书,相信读者能够认识到两点:一是课题研究是“做”出来的,是在一个一个环节的推进中、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中、一个一个细节的积累中,扎扎实实地“做”出来的,而绝不是无中生有地“写”出来的。二是课题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只有那些专家学者名师才能进行,而是每一位有志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作为的教育工作者追求专业成长、实现职业幸福的重要途径。

    当然,真正的课题研究并不是光靠一本书就能学会的,而是需要读者切实投身到课题研究的实践中去,边学边做,知行合一。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刻领会本书对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本期荐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王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