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黄小芬 王伟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就诊的6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予以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情况。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SAS、SDS以及CSQ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抑郁症;负性情绪;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2

    临床中,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若病情持续发展,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除采取药物治疗外,进行合理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减轻患者消极、悲观情绪,提升乐观积极的心态。因此,本文通过采取认知行为护理疗法,重点探究该措施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正文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于2017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9~63)岁,平均(41±1.23)岁。

    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1~65)歲,平均(43±1.29)岁。

    此次研究由医学伦理的委员会审核批准的,且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所有患者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研究排除合并严重脑部病变、交流障碍的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数据,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具体内容如下:

    (1)健康宣教:利用讲座、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患者普及抑郁症的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式及康复、预防措施,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并鼓励患者正视疾病,积极应对。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多同患者沟通,结合实际病情、生活习惯、认知态度等综合评估,耐心倾听患者的负面情绪,予以心理支持,使患者多角度看待问题。

    (3)生活指导:可要求患者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记下一天发生的事和想法,帮助患者正确识别认知模式。

    (4)适当活动: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另外,让患者多与外界人群沟通、相处,使其感受到这是一件快乐、正常的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情况。

    负性情绪判定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前者≥50分表示焦虑,后者≥53分表示抑郁。

    应对方式判定标准:采用CSQ自评量表,主要包括解决求助、问题、回避和自责。分值在0~2分,前两项分值越高,人格和行为方面越成熟;后两项分值越高,缺陷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P<0.05,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CSQ评分

    观察组患者解决问题(1.72±0.38)分,求助(1.93±0.51)分,回避(1.34±0.28)分,自责(1.51±0.08)分;对照组则分别为(1.67±0.33)分、(1.36±0.17)分、(1.64±0.22)分和(1.83±0.11)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抑郁症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境持续性低落等疾病特征,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及护理,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继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治疗和护理中,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再配以心理护理等辅助性治疗,以此达到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的作用。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主要改变弯曲信念为目的的措施,具有整体性、指导性等特点。一方面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更加理性地看待抑郁症,调整和剖析自我心理状态的作用;另一方面,减轻患者内心负面情绪,有效防范该疾病的产生。此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SAS、SDS以及CSQ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应对方式,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刘 佳,傅继红,刘 萍.认知行为疗法对临终关怀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8,31(1):45-47.

    [2] 陈丽娜,韩子华,柯 莽.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膀胱癌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应对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12(21):109-112.

    [3] 蒙丹丽,郭先文,梁列新.肠道菌群与焦虑症、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临床消化病杂志,2018,30(2):127-130.

    [4] 于亚峰,戴春富老年性聋与认知.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33(6):349-351.

    [5] 付万里.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保健文汇,2017(8):163.

    [6] 岳 云.术中知晓与监测.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4):308-309.

    [7] 赵 岩,张 罗,王成硕.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护理.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5):311-312.

    [8] 王 亮,董明敏.衰老对中枢听觉处理的影响.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5):262-265.

    [9] 郭文斌,姚树桥.认知偏差与抑郁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111-113.

    [10] 杨菊贤,杨志寅,胡大一.行为心脏病学.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9):773-775.

    [11] 李桂林,陈炯华,张玉琦,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02-1206.

    [12] 李江婵,姚素华,谢秀东,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63-465.

    [13] 徐丽红,戴 涛.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以及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影响的干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47-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