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高超梁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多挖掘、多思考,深度挖掘网络资源并有效筛选和整合,让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86-02

    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主要是指我们要使学生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创新的能力,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它是对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以及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优化过程。生活中的知识要比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和精彩得多,学生喜欢贴近生活的学习材料,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资源,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21世纪必备的地理素养。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里写的,“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日,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由此可知,培养出更多具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当然,要是还局限于教材教学加一点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就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谈几点可行的建议。

    一、以即时新闻创设教学情境

    皮亚克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网络上有大量的人文地理信息和自然地理信息,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备课时可以充分对网络信息进行甄选,并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有效融合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以新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例如,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可以利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这一即时新闻,通过网络下载港珠澳大桥通车视频并进行剪辑,通过文字和视频相结合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对于珠海、珠三角西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这项被誉为‘新世界七火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样,以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进而引领学生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并为下一环节学习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做好铺垫。

    即时新闻时间新、地理事物新,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要是没有合适的即时新闻,也可以利用既往的新闻导入。

    二、充分利用网络扩展课程资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讲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使其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教师就要把很大一部分讲授时间还给学生。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一节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后,接下来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如果教师没有充分扩展课程资源,只按教材上提供的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的内容进行教学,会形成制约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究的瓶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补充课程资源。教师可给学生提供每经网上关于“港珠澳大桥到底有多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利用该资源,能够清晰地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影响港珠澳大桥交通布局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明白,港珠澳火桥通车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对珠海的辐射将更加直接和深入,香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将进一步提升珠海高科技产业的创新环境,“香港的经济和产业辐射效应,将覆盖至珠海乃至珠江西岸,对于珠三角西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等等。这样,学生不仅提升了学习兴趣,对建设大桥的地理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了质的突破。

    网络上有海量实用的地理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有很多便捷查询和运用的方法。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保障高中地理高效教学和高效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补充网络课程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问,避免教学陷入僵局。

    三、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创新教学内容

    虽然地理学科涉及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但由于学生缺乏生活实践,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又具有较大差异,学生对周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一些事象甚至未听闻过,因此在教学中单靠教师提供一两幅区域景观图和一些文字资料,还远不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也很可能只是个假象。一些视频材料在实地拍摄,加以动态演示解说,能形象直观地把实地的地形、地质、地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直观地了解工程建设要克服的自然障碍和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越来越多,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视频或对网络视频进行编辑,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港珠澳大桥的布局及其建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后,由于缺乏实践和实地观察,对该工程建设遇到的自然障碍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还无法客观有效地进行区位因素分析。芒果TV纪录片《超级工程第一集:港珠澳大桥》详细介绍了该工程从计划到实施所遇到的地形、地质、洋流等方面的障碍和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及最终敲定的方案。通过观看视频中专家的设计与探讨的整个过程,学生如身临其境,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该工程建设的难题和解决的措施,也明白了为什么许多跨海大桥桥面起伏變化,以及整个桥体并非直线的原因。通过视频学习,学生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也提升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方法多样,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教师多挖掘、多思考,深度挖掘网络资源并有效筛选和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地理课堂,推动教学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以浤.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4):289-296.

    [2]何美龙.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地理素养[J].地理教学,2012(5):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田县2018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课题立项批准编号:KY21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