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趋同化 破解路径

    作者简介:杨光,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198

    为提升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到2020年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1]。201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了49万,国际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力军”在我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留学中国”正在成为海外留学新品牌。然而,2019年,某高校留学生“学伴”制度再一次引发舆论热潮,来华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等负面舆论席卷而来,我国来华留学政策被推上风口浪尖,现有的“保姆式”“特权式”留学生服务模式成为当下国民声讨对象。教育部早在2010年《留学中国计划》中明确指出,高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上要积极推动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

    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的制度同性即为“趋同”,其中的“制度”主要是指组织的正式结构以及组织内的规章制度。由此可见,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指中外学生在校内遵守相同的规章管理制度,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接受相同的行政机构管理、共享相同的校内软硬件资源[2]。但“趋同化”并不意味着“等同化”,在留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既要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也要看到来华留学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化背景存在的差异。一、国内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国教院”是一座“孤岛”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通过设立“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文化与交流学院”,以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通过内设“四办三中心”即學院办公室,国际学生招生办公室,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国际学生教务办公室为“四办”,“三中心”多指“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工程教育中心”来进行校内工作协调及留学生招生、教务、学业、奖惩、资助、签证、学生活动、后勤服务、心理辅导、突发事件应对等业务。该模式将留学生管理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剥离开来,导致学校留学生管理变成一座“孤岛”,国际教育学院成为“校中校”。这种管理模式在留学生教育发展初期效果显著,主要适用于留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但是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激增,该模式由于管理人手有限,校内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管理实效性不高。

    (二)“留办”模式是一块“鸡肋”

    一些留学生规模较大的学校成立校级机关单位,例如“留办生教育管理办公室”“留学生工作处”等,协调统筹留学生日常工作,负责留学生招生、证件、奖惩、学生活动、突发事件处理等,二级培养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留学生学业等,而缴费、住宿则归口于其他机关职能部门管理。“留办”模式下,留学生管理的行政职能从“国教院”被抽离出来,从学校机关职能部门的层面,垂直管理,全面协调,统筹资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外学生的“趋同化”管理。然而,与学工部(处)和研究生院相比,由于留学生仍处于学校“非主流”地位,“留办”机关职能更弱一些,很难在学校统筹各种资源,导致推诿扯皮时有发生,严重阻碍“趋同化”发展。

    (三)职能趋同化模式

    我国港台高校的趋同化管理相对比较成熟,而大陆高校的国际教育发展仍处于“趋同化”的初期探索阶段。老牌高校的成熟管理,根基于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浓厚的校园文化为纽带[3]。学校应该从组织机构上取消和留学生相关的专门管理机构,而将来华留学生管理的职能全部打散,纳入到与中国学生管理体系相同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并为每个留学生培养学院根据留学生人数配备足量的留学生辅导员[4]。这种模式下,对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要求高,小到校园管理服务水平的国际化,大到教育理念、国际化教学水平、“双一流”建设水平等。一些高校在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没有完全成熟而一味追求职能趋同化,忽视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且缺乏统一归口单位,往往在留学生管理过程中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二、趋同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留学生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留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大陆高校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不得当等问题。国内大部分高校未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留学生作为“插班生”与中国学生一同培养。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差异,导致多数留学生在基础学科方面薄弱,尤其是物理、数学等方面与中国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留学生在中国只学习了一年汉语之后就入专业学习,由于语言问题,听懂学懂成了“天方夜谭”。其次,部分学校在留学生选课、信息化、英文网站建设方面仍处于滞后水平,校内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学生,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仍处于“边缘化”水平。再者,国内高校教师目前还处于“本土化”发展阶段,普遍缺乏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经验,双语课程、国际课程教学展开困难。

    (二)留学生管理与服务国际化水平低下

    目前中国学生的管理方式基于“家长式”的管理理念,这种全面“掌控式”的管理方式,相当于为学生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通过职能集中型的辅导员工作予以落实。国内大部分高校将上述管理方式与内容全面植入到留学生管理中,重管理、缺服务,“泛而不精”的管理模式与国际上提倡的“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型”的管理方式背道而驰。部分高校的软硬件设施还与国际化发展水平大相径庭,从学校的指示标识、媒体宣传、网站建设、服务设施、人员配备、餐饮服务、后勤管理等方面还处于“本土化”“经验化”的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到国际学生的用户体验。“趋同化”并不意味着“等同化”,高校对留学生应该提供一些额外的人性化服务,让留学生尽快融入学校和社会。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活力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文化活动、文化氛围、文化理念和由此培养出的文化修为。厚植的精神文化如何润物无声般地塑造品格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文化育人的实现靠的是厚重、优良、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然而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忽视文化本身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而被加以功利的、强势的政治说教。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以人为本,真正外化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丰富学生精神内涵,将全体师生凝聚力、感召力、荣誉感内化于心,从而才能外化于行。三、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实施意见

    现阶段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趋同化发展理念在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还难以实现,但是不能因此而一味地降低培养要求,放弃趋同化管理。应该在充分汲取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逐步实现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顶层设计

    在诸多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国内涌现出一批批来华留学教育趋同化改革的先行者和实验兵,积极探索国内留管事业发展的职能体系。为了实现全校同下“一盘棋”,建议高校成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担任组长,留学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学工部(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保卫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担任组员,统筹校内各种资源,集全校力量共同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

    (二)提高入学门槛,优化生源结构

    趋同化管理强调,留学生的管理,既要严把入口,也要严把出口。教育部43号令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把留学生入学门槛,实行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高校应剔除留学生培养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理念,提质增效,加强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学校普遍将招收的留学生默认为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同质化”,他们与本国学生的素质、能力基本无异,因此留学生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趋同化。

    (三)“求同存异”,加强入学指导教育

    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其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風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留学生初来中国产生“文化休克”,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来华留学生活。高校应加强国际学生入学导向教育,从中国国情、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校园文化、学生活动、学业指导、心理引导、创新创业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地引导留学生尽快转变角色融入新的学习生活。

    (四)因材施教,强化基础学科教育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留学生普遍存在高数、大学物理等课程学习困难,挂科现象普遍存在。建议聘请优秀青年教师对基础薄弱的留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补习。通过人性化的教学安排,因材施教,强化留学生的薄弱学科,减轻学习压力,树立学习信心。

    (五)加强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充分发挥留学生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落实管理目标,高校应加强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牢牢紧抓留管干部的培训与专业性建设,进一步推动留学生基层化管理的扶持力度。从辅导员选拔、培训、考核、管理等各个方面强化其职业标准,突出其跨文化能力导向,力求打造一支讲政治、国际化、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5]

    (六)发挥学生社团自治优势,加强中外学生交流融合

    以人为本,发挥学生在校自我服务与管理的主人公意识。学校应全力支持学生以学生会、社团等形式开展各类跨文化交际活动,发挥学生社团开放、包容、平等、多元的组织优势,促进管理趋同化,增强学生自主锻炼机会,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质量。四、结语

    趋同化管理是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趋同化工作进行思考总结和对策研究,有助于优化来华留学生发展质量、提升高校国际化管理水平。此外,促进中外学生交流与融合的同时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更有利于知华、友华留学生培养。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实际,趋利避害,探索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之路,共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Z].2010.

    [2]伊鸿慧.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8-9.

    [3]顾莺,陈康令.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比较研究——以全球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3(9):86-89.

    [4]吴舒程,张轮,刘欣.我国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3):1-3+16.

    [5]黄山,张乐平,刘轩.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研究与分析——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