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1+1>2”的高校第二课堂

    张璐璐 张梦凡 李雯雯

    【摘要】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乃至高校对人们的要求不断提高。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认可与追捧。它旨在通过在拓展训练项目的锻炼与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拓展训练;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一、引言

    拓展训练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尤其是对于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它是以参与社会实践为经、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内容为纬,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拓展训练中来。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的责任心,磨练个人意志。以迎接大自然的挑战,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成为了衡量一个大学生能否胜任社会工作的重要标准。当代社会现在不仅仅注重个人能力,而且更看重的是团队协作能力,能否在工作中达到1+1>2的效果,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那么如何来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成为现代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作为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来应对社会的需求,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二、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

    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培训机构最早产生于英国,而获得发展和兴盛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由于拓展训练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关注。目前,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拥有许多专注于此类培训的机构,受训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学生和家长等。在国外,许多国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都开设了“拓展训练的课程”。例如美国开设拓展训练项目有高空抓杠、攀岩等;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也以不同方式把拓展训练引进到学校教育中。

    (二)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拓展训练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1970年,香港成立了香港拓展训练学校,是中国第一个加入OB国际组织(简称OBI)的专业培训机构。1999年,OBI在广东建立了拓展训练基地,成为OBI下属的国内第一个培训基地。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部分高校才刚刚开展拓展训练项目培训,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我们对拓展训练认知程度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1 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了解程度(N=80)

    了解情况 不清楚 一般 了解

    人数 32 37 11

    比例 40% 46.1% 13.9%

    据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了解程度还是很低,不少大学生有懒散、孤僻的性格,不愿意与他人多交流,缺乏合作意识。因此,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需求。

    表2 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次数(N=80)

    参加次数 0 次 1 次 2 次 3次以上

    人数 29 28 18 5

    比例 36.3% 35% 22.5% 6.2%

    即使部分学生了解拓展训练,但有些同学也不愿意参加类似的活动。班级凝聚力不足,纪律观念不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个人发展轻团队合作的倾向。大学生在成长历程中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喜欢我行我素,着重个人的得失而不是集体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要合理分配,个人在团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达到1+1>2的效果。并且通过相互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提高团队凝聚力,培养团队中的个人奉献精神及锻炼在集体中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集体的合作性。

    经过几年的尝试,拓展训练培训的市场在不断的发展。很多的公司、企业为了本单位的需求进行拓展训练培训,增强企业的活力、凝聚力以及员工的创新能力、奉献精神。对团队合作能力的考察可以从团队的凝聚力、信息分享能力、包容性、互惠性等方面展开。国内各高校也逐渐关注到拓展训练这一新兴项目的闪光点。团队协作能力是创建高效率团队的重要方面。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吗?对大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可以作为一个课程开展以及活动步骤该如何实施?”国内许多研究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在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和各方面论证,他们认为拓展训练是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的训练方式,所以引入高校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三、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创新点及特色

    (一)线上教育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该拓展训练采用的是线上教育与线下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拓展训练形式,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一步优化处理。线上教育要求学生把对拓展训练的理论知识、将外界相关经验放到网络上学习,翻转课堂,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线下体验则立足于以问题为导向的师生交互式探讨和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实践。线下体验的形式多元化,改变过去单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线上教育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视频观看,评价方式多元化。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上对相关理论进一步深化。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和激情。不再以老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也有助于实现角色的转变,改变传统教学上的“一言堂”,逐渐转变为“服务员”。

    (二)改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把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大学生的精神建构分割。这对大学生来说,不利于各方面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型的人才。拓展训练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方式、思维的束缚,将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生活,联系实际,有助于促进教学转型和升级,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验式课程,利用多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大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考验,使大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与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终实现通过体育课程达到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的课程目标。

    四、高校实施拓展训练的意义与价值

    (一)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凝聚力

    团队合作与凝聚力是团队运行的灵魂和重要保障。社会心理学实验证明,“两个人作为团队一起工作比两个人单独地工作做的更好”。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项目都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Fes-tinger认为凝聚力是能够使团队成员愿意留在团队内部的一种力量的综合。Lott 认为群体凝聚力主要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的态度和程度方面的团队特点。例如:穿越电网、雷阵。这是两个非常经典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项目。开始时,队员之间没有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接受培训的过程就会产生团队协作意识,从而达到团队协作的目的。

    (二)培养大学生的合作与信任的能力

    比如一个经典的案例“信任背摔”,这个项目就可以是使受培训的大学生真正的信任身边的人,培养团队间的互相信任,在互相信任的同时提升内涵,加强大学生的责任心。

    雷阵这个项目又称突破雷区,该项目是训练团队挑战力的,要求所有队员不断牺牲自我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完所有的雷,为后续队员打开一条通过雷区的道路。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沟通与交流技巧的能力

    沟通与交流能力不管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团队协中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更是非常重要,当代大学生面临沟通与交流技能缺乏。因为当代的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掌握以及专业课的学习,却忽视了至关重要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而拓展训练的很多体验式项目就是要靠队员之间密切交流与合作完成的,队员之间通过恰当的交流完成下一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耿文光,陈学东,吕后刚.拓展训练对于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路径研究[J].体育前沿,2015,5(17):3-4.

    [2]陆琦.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验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3,3(10):54-55.

    [3]吴兆方,陈光曙.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4]Reinout E,de Vries,Bart van den Hooff,et al.Explaining knowledge sharging the role of team communication styles,job satisfaction,and performance beliefs[J].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6,33(2):115-135.

    [5]Anderson N R,West M A.Measuring climate for work Group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Team Climate Inventoury[J].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8,19(3):253-258.

    [6][美]戴维·迈尔斯著.社会心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7]Carrie,Leana R A.partial test of Janis group think model:effects of group cohesiveness and leader behavior on defensive decision making[J].J Management,1985,11(1):5-17.

    [8]Aharon Tziner.Group cohesiveness:a dynamic perspectiv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2,10(2):205-211.

    [9]朱小平,王海棠.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影响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海报2010,26(2):1-2.

    [10]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