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课堂更高效

    林业

    [摘要]恰当的切入点能统领整个教学内容,并能辐射、推进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呼后应、线索分明、思路清晰。文章对肖培东老师的经典课例和陈日亮老师的经典解读进行分析,总结切入点运用的基本原则,以期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切入点;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4-0016-02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上花费了许多心力,但却收效甚微,他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呈现出低效、程式化的尴尬局面。一篇文章可解读的内容有很多,教师需要匠心独运、巧妙设计、取舍有道,才能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个恰当准确的文本切入点是阅读教学的发起点,只要找准这一“点”,便能达到“解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之境。以下结合肖培东老师的经典课例和陈日亮位老师的经典解读来探讨切入点的选择与运用。

    一、名家分析

    (一)肖培东老师执教《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其文学价值巨大,教学价值很高。为了让学生在短短一节课内既能贴近文本阅读,又能深入地进行探究,肖培东老师选择了“记”作为教学切入点。具体如下:

    1.一“记”——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内容感知)

    在课堂导入环节,肖老师从自己的生日谈起,进而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孔乙己的第一印象。在师生共同讨论中,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从模糊到清晰,从单一走向丰富。通过这一环节,肖老师迅速把握了学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环节的重难点教学。

    2.二“记”——小说中的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是什么?(重点研讨)

    肖老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转变视角关注文中人物对孔乙己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将目光聚集至小说中描写孔乙己悲惨遭遇的两个片段,让他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针对文中富有意蕴的句子,肖老师更是毫不吝啬地花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体会。

    3.三“记”——这些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主题探究)

    肖老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维有了提升,他们的关注点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转向社会黑暗、人心冷漠等。然后,肖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描写孔乙己离开酒店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人物命运的悲惨,体会小说的厚重感。

    肖培东老师的设计十分巧妙。首先,以“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记”导入,深入、转折、作结,课堂线索分明、组织有序。其次,立足文本突出重點难点,通过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关键词句,品味语言文字的深意,从而避免了零散的分析,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最后,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多角度探究主题。

    (二)陈日亮教师对《泥人张》教学切入点的解读

    陈日亮老师针对一青年教师执教《泥人张》的课堂给予了肯定,其中有这样的评价:“用‘说奇事‘识奇人‘品奇语贯穿教学流程,不至于流于碎片化。”诚然,以“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是恰当的,它将内容梳理、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赏析这几个重要环节贯穿起来,前呼后应,使教学完整、有序。

    陈日亮老师则独辟蹊径,以全新的视角对《泥人张》进行了解读,发现其妙在作者能够抓住整个故事的情节要害,也就是最令人称快的“找乐”进行描写。

    从陈日亮老师的解读中可以整合出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找到矛盾冲突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把握小说谋篇布局的精要,同时梳理内容,整体把握。

    其次,重点体味描写“比拼”的地方,并对“找乐”进行品味和探究。海张五找泥人张之乐,而“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他这样做不仅是回击,也是“找乐”,更是敢于蔑视权贵、勇于捍卫底层人尊严的表现。

    最后,进行意义探究。整个事件因海张五“找乐”而起,以泥人张用高超的技艺回击而结束。引导学生探究蕴含在这一事件中的深意。

    综上比较“奇”与“找乐”两个切入点,以“找乐”为切入点的教学设计更显高明:

    首先,按“说奇事、识奇人、品奇语”三个环节进行教学不免显得程序化,情节、人物、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故事因“奇人”而奇,因“奇语”而得以流传,教学以“奇”贯穿,似乎缺少了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以“找乐”为切入点则有机联系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有效突出了重难点。

    其次,“奇”是阅读结论,“找乐”是情节重点,以“找乐”为突破口体现了陈日亮老师一直遵循从“内容探索意蕴”的解读模式,避免了“先行注入”,即学生还未感知,就陷入对人物的标签式印象中。学生只有深入文本,才能正确认知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体会丰富深刻的主旨。

    二、设计恰当的切入点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恰当有效的切入点应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恰当的切入点应具有统领性。切入点可以是一个关键词、一个主要人物、一条情感主线等,在内容上,它能勾连整个教学内容,有效突出重点和难点,从而避免面面俱到以致解读烦琐细碎的弊端;在形式上,它能贯穿整个课堂,推进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线索分明,走势顺畅。

    其次,恰当的切入点应具有层次性。教师找准这一切入点便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积极思考,突破固化思维,多角度挖掘文本丰富的意蕴内涵;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阅读优势,让学生从初步感知到分析探究,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思考,进而提升思维。

    教无定法,切入点的设计是多样的,可以从文题、文眼、人物、线索、结构、文体等各个角度来考虑。陈日亮老师设计“找乐”是基于对故事之“妙”的分析,肖培东老师以“记”为切入点源于“灵感的激发”。可见,教学设计是富有创造性的,是教师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外化。巧妙的教学设计依靠的是教师自身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力和鉴赏能力。教师需要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才能破解隐藏在文字中的奥秘,就像王崧舟老师说的“只有当你对自己的课堂拥有刻骨铭心的体验的时候,神灵才会降临”。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保护好阅读的第一感,多读多思,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2]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3]陈日亮.语文教学归欤录(下卷:快简·零札)[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