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阅读《儒林外史》

    曹敏

    摘要:部编版语文课本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推荐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讽刺文学的璀璨明珠。鲁迅曾评价其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这本书共五十六回,书中人物两百多个,整本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角色。小说的主题多元而深刻。本文将以《儒林外史》为例子,介绍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咀嚼细节,体会文章魅力;组织活动,讨论专题等方法都能有效开拓课堂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儒林外史》是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推荐阅读的名著,是一本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是清朝小说家,他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惡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在《儒林外史》中,以独特的视角、讽刺的手法,深刻剖析了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知识分子的内心,对封建社会中那些不知廉耻、追逐功名的丑恶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一、设置悬念,诱导积极心理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些将要阅读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其艺术特色,让学生产生对该作品的好奇感,这样能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展开主动阅读。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介绍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具有悬念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揭秘的想法展开阅读,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在鼓励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先介绍一下各个学者对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鲁迅称这部作品‘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吴微教授称其有着高妙的讽刺艺术,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高峰。它早就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语言,获得了国际世界的一致好评,被认为能和薄伽丘、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媲美。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这本书究竟如何展开讽刺,讽刺的又是什么呢?”这样一段话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教师还可以用设置悬念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如:“范进为何路过考场时竟然放声大哭,哭得死去活来;范进为何在考试成功后反而发疯?这些秘密,都需要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寻找答案。”这样的悬疑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文章。如果能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引导,则学生的心灵更容易被触动,学生也会更主动地进行阅读探索,进而会产生一些阅读的愉悦感。同时,在阅读一些长篇的作品时,学生也不会有不耐烦等消极心理产生,反而会在内在驱动力的鼓舞下更积极地展开阅读。

    二、咀嚼节选,体验语言魅力

    在语文课本中往往有一些节选自经典名著的课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节选课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深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这样便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如何合理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此时再让学生进行原著的阅读,学生便有了努力的方向,知道该如何入手进行分析。《儒林外史》中有很多描写精彩的小人物,其中有两个典型——周进、范进。他们是作者在第三回中着力塑造的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很穷困,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如周进在贡院撞墙、不省人事的情节:“……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此处用白描的手法.将周进多次科考落第、六十多岁仍然功名未遂的怨愤与凄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再如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此处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出范进多年的愿望实现,认为从此可以升官发财后,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的情态。这些情节反映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一些文人因迷恋科举而完全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这些文人在人格方面的扭曲与堕落。诚然,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白描与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尖锐的讽刺。在赏析这些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作者为何而写——即作品的主题。全书并非“反八股”那么简单,还表现了作者对文人出路的思考;讽刺面也不限于读书人,官吏、乡绅、名士等各种儒林中人,都成为讽刺对象;也并不只是讽刺八股取士的制度,封建的妇女观、节烈观、士林学风、官场腐败、乡村势利习气等也都在讽刺之列。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相信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发现。

    三、开办沙龙,组织专题交流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些主题进行专门的探究,然后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再组织沙龙,让学生就自己探究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学生为了更好地展开讨论,必然会做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也能让教师得到反馈,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学生完成《儒林外史》的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主题交流沙龙,以“《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为主题展开探讨。学生可以各自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如有学生分析了文章,提出作者展现的是当时文人的众生相,虽然没有一句褒贬,但是却通过人物的行为、内心等展现出人物的丑态,揭露了社会的病态。这种不评价,只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能力。还有学生认为作者擅长运用对比的方式来进行讽刺,且有一些细节描写也十分逼真,这也提高了讽刺的效果。学生的展示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阅读沙龙,除了让学生自己进行主题交流以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来给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亲子阅读,将家长也邀请到沙龙中,介绍亲子阅读的情况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展开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利用一些课堂空间,对学生进行相应引导。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更为关注,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