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科幻电影中VR技术的发展探讨

    杨朝政 李淑英

    VR令世界更精彩,VR技术的横空出世为影视艺术表达带来了世纪新生。观众将能够获得更真实无间、切近、贴肤可触般的深度沉浸体验。在VR设备的深度参与介入之下,在影视艺术的视听触的全方位驱动下,观众在后现代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将获得更具现实真实的娱乐感触、生命体验、知觉震撼。VR科幻电影将引领观众获得由普通沉浸而深度沉浸的体验,以及由移情而共情的更深层次体验。

    一、 VR视域下科幻电影的基础

    (一)模式基础

    20世纪,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已遭遇到了无法更切近真实的发展瓶颈,这一瓶颈使得后现代的电影创制,要么走向视效与形式化的极端,要么率先转向VR探索未来科幻。VR视域下的科幻电影在传统直观表达的基础之上,更强化了观众与角色、观众与场景、观众与氛围、观众与他者的角色介入感、置入感、融入感,同时,更强化了观众与角色的接触感、互动感、置换感,而这显然远比传统的直观视听更深入、更生动、更真实。这种强化了观众与电影的大他者或他者融合的VR技术为即将到来的VR电影世纪带来不可思议的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这种self-other merging(个体-他者-融合)模式能够令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共情深度接触,观众将在深度探索个体与世界的体验下,形成远比传统视听更能铭感五内的震撼。例如,在《地心引力》一片中,如果引入VR技術,则将能够令观众置身于深邃浩瀚的宇宙之中,在远离地球文明的外层空间之中,共情探索宇宙的奥秘;在漂浮于太空的真实体验中,在惊心动魄的空间与科幻想象中,深刻领悟高概念创制+VR体验的神秘之处。

    (二)设定基础

    VR视域下的科幻电影发展的基础不仅包含着发展模式突破传统视域的创新,而且更包含着发展设定的创制表达;相对于传统的科幻电影而言,其更侧重时空设定、角色设定、互动设定、体验设定等方面的擘划。从时空设定而言,传统的未来设定已不再新鲜,反而是原始+未来的设定,更能够激发观众的新奇感,与之相匹配的角色、互动、体验等,在置入这样的设定之后,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戏剧化表达,而且能够因此拥有更为广阔的营造氛围与叙事的表达时空。例如,影片《侏罗纪世界》如果引入VR技术,则必将为科幻电影带来更加动人心魄的既视感,在恐龙初诞的努布拉岛,在对接踵不断的无差别屠戮惨剧的目击与近在咫尺的置身体验过程中,在全新的观众、角色、恐龙三者关系中,影片以更加可人精致的虚拟世界,迎接观众踏足其中,在VR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更深度地实现互动性、观赏性、娱乐性的融合。值得称赞的是,影片中的原始+科幻的创新别具一格,未来世纪+远古恐龙这样极具张力的设定模式,为VR科幻留下了恢弘的营造时空。

    (三)叙事基础

    VR视域下的科幻电影,在模式与设定等基础的巨大改变之下,必然触及叙事这一关键基础的改变。无论是在VR时代,抑或是在VR未来的下一个时代,科幻电影仍然需要叙事这一基础要素的绝对支撑。在VR时代,叙事基础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变迁,传统的针对一事、一时、一物式的相对线性化时空的科幻叙事将出现巨大改变。这种改变既是VR时代发展的必然,又是VR介入、触发、牵系、萦绕叙事的必然;VR时代的科幻电影叙事必将在触觉方面做出非线性的因应。这种非线性的触发式因应将为整个叙事带来近乎翻天覆地的变革,由此,VR时代的所有叙事均将实现超后现代式的碎片化,换言之,在创制之初的初始设定环节,创制者即已针对观众所有细节触发的可能路径进行了一番先期叙事解构,并在细节解构的基础之上,进行后期的VR因应式“装配组合”。[1]例如,在《火星任务》一片中,即可将这种太空漫游式的表达无缝转换为全VR化的表达,透过VR科幻技术在低维度时空与高维度时空之间超现实,甚至超未来地自由徜徉。

    二、 VR视域下科幻电影的空间构建

    (一)创想式空间构建

    VR技术的极速发展,和与其相匹配的科幻电影发展基础的因应为其更进一步的针对时空二维中的空间维度的构建铺陈了顺畅的发展基质。VR技术支撑下的科幻电影虽亦有着时空二维一体化的高概念表达,但针对VR技术的电影创制的关键路径显然在于奇思妙想式的空间开创。正是空间构建,才得以将创新创意的乌托邦式的创想,进行基于视听与VR的虚拟现实化的具象化表达,透过这种更具抽象的创意具象化表达的空间构建,从而借助VR的强力表现,彻底消解传统的强视听表现。同时,弱互动深度体验的文化表达与实际体验所存在着的巨大纠结差异,亦将在VR技术的强力介入之下,为观众带来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意义之上的文化表达跃迁。例如,在VR科幻时代可以参照《极限空间》中的游戏化的空间设定,将VR技术与极端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体验有机且深度地融合,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探索未知、探索奥秘、探索乐趣的架构基础,同时,可以参照《极度空间》中的意识化表达为VR科幻带来基于意识驱策下的光影流动的空间构建。

    (二)抽象能指式空间构建

    VR时代创想式的空间构建,使得抽象化的意识驱策的空间构建得以透过意识介入、意识参与、意识流动而为VR时代带来空间构建的重要能指的符号化表达基础;而进一步的空间构建则需要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真正意义的抽象化能指的符号化表达,换言之,即在空间构建的基本框架之中,有机地注入深刻意涵、意蕴、意指表达,使得VR时代的科幻电影,能够在体验之上构建出抽象化能指的意义空间。[2]例如,在《异次元杀阵》一片中,即可透过VR支撑在其基础性框架之中有机地为影片注入多层次化表达。在空间构建的过程中,创制者可以将不可或缺的人性、环境、意识等更具深意的表达深度融于其中,为观众创制出更富意象表达的科幻作品。从该片中的抽象意义而言,惊险的空间魔方不仅是一场基于自救行为的历险,而且更是一场强大社会隐喻下的人性试炼。在这场试炼中,没有谁是无辜的,所有的生命都将联结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换言之,世事变幻无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抉择的魔方,由此可见,更具介入式的VR抽象能指显然是意识空间构建的最佳手段。

    (三)嵌套式空间构建

    拉康意义下的能指线条性与所指符号性为进一步帮助VR时代的科幻电影进行空间构建提供了十分清晰的理论路径与实践基质。由此,影视工作者则能够创制出一种再造空间的虚拟现实与超越现实的形而上表达。在VR时代的科幻创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空间构建,建构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关联,上文中的異次元魔方以及极端空间等构建技法虽然足够奇幻,却明显地失之自然;而解决之道,显然即是为其寻找一条能够为符号化能指赋予更多属性的符号化所指表达。例如,《盗梦空间》一片显然是VR视域下,科幻电影空间构建的极致的初始化模型,该片透过潜意识的不断跃迁为观众构建出了多达七层的盗梦空间。这种透过潜意识梦境营造的空间具有着更为强烈的间离性表达,而这种间离性表达为VR时代的空间构建带来了典范化的参照;从VR创制视角而言,创制者完全可以针对VR与现实进行混乱化的空间折跃表达,同时,亦可以透过潜意识的微弱辨识隔离诸多迭代空间,进而意象流动的空间构建来实现文化所指的嵌套式空间的符号化表达。[3]

    三、 VR视域下科幻电影的文化想象

    (一)基于人机融合的文化想象

    传统影视艺术所孜孜以求的共鸣移情在VR时代,已经升变为最基本的创制诉求。随着空间构建的高度拟真、动作虚拟的高度介入、以及未来触觉等知觉体验的高度创新与提升等,一个更富激情与更富想象的超验共情时代即将来临。这种基于超验共情基础之上的文化表达,使文化得以更加有机地嵌入到影视艺术表达的想象状态的更佳方式;而这种更佳方式显然必须借助于先进的VR技术与影视技术,以及艺术创制三者的精诚结合。唯有人机融合才是达致文化表达升华的阶梯,VR透过视听触等知觉所无限接近人机融合的虚拟现实,恰恰为文化表现带来了打开无限想象的翅膀,同时,更为电影创制赋予了更深入本质,解释文化的难以想象的力量;这种VR创制表达必将成为未来文化想象的方略与路径。例如,《我,机器人》一片的文化想象构建基础即基于未来世纪中的人机融合的真实表达,这种由人机和谐构成的社会化表达为VR的介入带来了高级意象化的示范。

    (二)基于人机共情的文化想象

    人机融合的本质是文化想象的本原与基础,针对机器人与外星生命的任何歧视性表达,都将使得VR介入的影视艺术作品从第一级台阶上崩塌。同时,在VR时代,人机融合亦是基于VR视域的文化想象的基石,透过创制者空间构建的基础,而将针对特定空间的表达在文化特质聚焦式的映现下,加以整体延展放大,使之成为一种更具认同感、参与感、共情感的形而上表达。[4]例如,《E.T.外星人》一片即为VR视域下的科幻电影文化想象树立了较好的本土文化与异文化深度融合的典范,针对该片的VR创制,可以透过由观众任意选择VR角色对象而令其获得一种与外星人不同视角的文化想象,既可以体验外星异文化主动视角下的本土文化,亦可以体验观众所熟悉的本土视角下的外星文化。两种文化最终的深度融合将以类似于该片中的自行车飞天划过月亮的表达,而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梦幻、华丽、感人的童话故事。片尾处小男孩艾里奥特与E.T.外星人之间的情谊为文化想象插上了人机共情的腾飞翅膀。

    (三)基于东方话语与东方主义的文化想象

    从文化想象视角而言,VR的身临其境触手可及,显然能够赋予观众更为强烈且更加有效的同理心、依赖感、倾向性,从而得以最大限度地强化文化表达,实现文化跨越传统认知与意识的传达,而今,文化性已经成为国际间交流的必要表达。从中国电影创制视域而言,传统的引进+模仿模式早已为参与+竞争+引领模式所取代,中国电影在文化创制方面,更是向中华传统文化深刻汲取着上下五千年积淀的养分,引领着中国电影创制高歌猛进。VR时代的抢先介入,将为东方文化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一个属于东方话语和东方主义的时代即将来临,必将令世界重又乐于倾听东方主义的声音,基于VR+中华传统文化的电影创制创新亦必将引领一股崭新的文化审美思潮。[5]例如,影片《后天》作为一部科幻灾难片,其中即内置了中国的东方话语与东方主义式的表达,这种东方话语与东方主义显然为VR的未来发展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其所蕴涵着的深刻哲理是人类世界的共同永恒财富,并为世界带来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更为震撼性的表达。

    结语

    VR时代必将为人类带来超乎想象的巨大文化升变。透过VR助力与电影创制这一双翅膀,VR时代的文化表达将针对电影科幻赋予其无极的想象,使得VR视域下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共情能够由传统的透过认知影响情绪,升华为透过认识情绪而影响行为的巨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陈亦水.数字媒体影像时代的未来书写——中美科幻电影的赛博空间与赛博格身体的文化想象[J].艺术评论,2017(11):45-55.

    [2]何天平,周勇.科幻电影视域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想象——以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6(2):3-12.

    [3]林超.异托邦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元年”前的中国科幻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6):117-124.

    [4]陈旭光,陈阳,李宁,高原.《星际穿越》与科幻电影:类型、叙事与文化精神[J].创作与评论,2015(16):112-128.

    [5]尹松涛,徐飞.美国生态主题科幻电影的启示[J].科普研究,2015,10(3):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