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石荣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应该简单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及相关原因,使教师能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相关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达到培养学生感知意识、建模意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进行简单的方法探究,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效率;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多角度以學生个性和能力为基础,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意义

    数学教育的活动形式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室是学生学习重要的场所,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大多来自课堂。高效的数学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积极的影响。要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预习,在思想和方法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提示,注意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在理解数学方面有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便克服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将教材中的难点具体化、形象化,还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征,以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动态演示它们的正面和侧面展开图。这样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

    2、提供思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学习重要的环节是合理训练和讲解,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不断探索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思路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学生对问题没有头绪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点拨解题的思路。需要注意的是,训练的量要适当,盲目进行大量的训练,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训练时,学生对题目“买1件上衣和4条裤子总共花了360元,每件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2倍,求上衣和裤子的单价。”没有思路,教者可以先引入数学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大家都读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记得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吗?”熟知故事情节的学生回答说:“曹冲是用同等重量的石头替换大象,然后称出石头的重量,再得出大象的重量。”教者接着引导:“对于我们这个题目,同学们能不能用曹冲的方法思考呢?可不可以用一个量替换另一个量?”学生受到教者的启发,经过思考很快找到解题思路,轻松解决了问题:因为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2倍,所以可以用2条裤子替换1件上衣,也就是相当于买了6条裤子总共花了360元,裤子的单价是360÷6=60元,上衣的单价是60×2=120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答案,而是用大家都熟知的数学故事启发他们,点拨他们找到解题思路,成功解决了问题。

    3、联系现实,教学方式生活化

    数学是应用型学科,数学教育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实用性的人才。数学知识的应用范畴,不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数学习题,而是要渗透到生活中。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重心依旧放在如何解决书本中的习题上,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重心,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训练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将一个小板凳带到课堂中,并抛出问题:“这个小凳子平时总会来回晃动,为了坐得稳当、安全,同学们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相应的知识,并通过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梳理、分析知识,很容易得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为了减少小板凳的晃动,可以在板凳腿上加入三角形结构进行固定。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充满生活情趣,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应用问题情境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虽然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引入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情境还原数学问题,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当学生被吸引后,教师可以及时抛出问题:“多媒体为我们展示了哪些商品?”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大家观察一下,图中的苹果有多少?白菜有多少?”以此通过问题一步步引出“倍数”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与总结,可以判断出苹果的数量是白菜的几倍,从而对倍数产生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拓展教学“利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置存款的教学情景,为学生还原银行存款的情况,让学生计算税后利息。情境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结束语:总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高效课堂的产生。如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教师应优化教学,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玲燕.发展数学学力打造高效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1(05):118.

    [2] 辛友军.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