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乙型脑炎的防治

    白从权

    摘要:山羊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文章介绍了山羊乙型脑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为山羊乙型脑炎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羊;乙型脑炎;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15-01

    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山羊在临床上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睛半闭,呆立,全身反射反应降低或消失,行走歪斜摇摆,站立不稳,病羊消瘦,最终衰竭而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在元谋县部分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的羊群中呈零星散发趋势,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笔者多年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将山羊乙型脑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1 病原

    山羊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该病发生和流行具有严格的季节性,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蚊虫滋生最旺盛的5~10月份,随着天气转凉,蚊虫减少,该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减少。常用消毒药2%烧碱、3%来苏儿均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2 流行特点

    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5~10月份气候炎热,该病在元谋县10个乡镇散养户及部分适度规模养殖户中零星散发,不分品种、性别、年龄都可发生,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潮湿、闷热、污浊的养殖场所使蚊虫大量滋生,蚊虫叮咬羊只是促使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 临床症状

    (1)临床表现为发病初期高热,40~41 ℃,稽留1~2 d后降至常温,可视黏膜潮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2)发病中期羊只精神沉郁,目光呆滞,眼睛半闭,共济失调或四肢失去平衡,行走歪斜,有时头转圈,对条件反应刺激减弱。

    (3)后期病羊食欲废绝,病情加重,极度消瘦、麻痹、衰竭而亡。

    4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在生产实践中笔者对3例发病症状明显羊只(两只种公羊、一只后备母羊)进行了解剖,重点检查了脑脊髓病变,打开颅腔后发现3只羊在大脑底部、顶部或侧部有炎性化脓病灶,该病灶滋生在脑组织,呈球形,外有囊膜包裹,切开为黏性脓汁。同时笔者对基层乡镇兽医、村兽医、个体兽医及养殖户进行了细致走访和调查分析,大多数羊只发病在5~10月份,解剖都有类似的病变,但临床上要与山羊脑包虫病、山羊脑脊髓炎相区别。

    5 防控措施

    (1)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贯彻自繁自养,遵守检疫申报制度,不到疫区引入种畜禽,强化检疫隔离及消毒制度,建议羊场定期开展血清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发现病羊立即隔离,对羊群、饲槽、用具、厩舍、运动场等要彻底消毒,粪便或垫草堆积发酵,病羊一旦出现明示临床症状,无治疗价值的应及早采取无害化处理为宜。

    (3)对较珍贵种羊发病初期可参考下方输液治疗。以体重40 kg山羊为例,25%甘露醇注射液250 mL,10%磺胺嘧啶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混合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250 mL,10%维生素C 50 mL,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3 d为一疗程。

    (4)防治该病的关键是要改进养殖设施,改传统老式羊舍为漏缝羊床,及时清理羊粪尿,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减少蚊虫滋生,着重在羊舍内设置物理杀虫灯,每15 m2设一盏,减少蚊虫叮咬羊只的机率,从而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6 小结

    该病近几年在元谋县发病率升高,主要是在夏季散发,病羊、带菌羊是主要的传染源,疫病的发生与酷热、蚊蝇活动等环境因素有关。加强羊乙型脑炎疫病科普知识宣传,推行肉羊科学养殖技术是防控的关键措施。建议采取综合防治原则,规范疫病处置措施,减少疫病对肉羊养殖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