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翻译策略初探

    【摘要】由于国内运动医学领域科普知识传播的滞后以及该领域专职译员的缺乏,造成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基于此,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选用《保持平衡!防跌训练手册》为语料,从文本词汇和句式特点、理论适用性角度对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展开探讨,旨在为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寻求恰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翻译转换理论;科技翻译;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

    【作者简介】吴铃(1994-),女,汉族,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法。

    近年来,各领域的跨界交流日渐引起学界关注。运动医学是一门将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跨学科应用科学,主要研究与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并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运动参与者进行专业评估、指导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防治功能损伤、增强体质等目的(陈世益,2018:165)。而运动医学类文本指的便是传播该领域专业知识或科普知识的文章,归属科技文本范畴。

    目前,媒体和民众经常传播和阅读良莠不齐的运动医学类科普文章,而国内针对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翻译的研究并不多。鉴于此,本文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以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保持平衡!防跌训练手册》为例,从文本词汇和句式特点、理论与文本的适用性角度探求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

    一、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卡特福德(J.C.Catford)是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其翻译理论方面的代表作是1965年出版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卡特福德在该书中提出“形式对应”和“文本等值”(1965:27),继而又在翻译等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翻译转换理论。“转换”指的是源语言在翻译成目标语过程中发生“形式对应的偏离”(同上:73)。转换主要包括两大类:层次转换法和范畴转换法。因层次转换法对于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翻译不具有特殊适用性,故不做重点讨论。而范畴转换指的是翻译过程中,一般原语和译语及其语言成分很少处于相同的语言层次上。当句与句之间的对等关系不易确立时,可以在不同语言层次寻找等值成分。

    范畴转换主要分为四种:类别转换、单位转换、结构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

    当一个源语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在译语中转变为不同類别时,类别转换便发生了(同上:78)。例如,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动词之间常发生的词性变化便属于类别转换。

    单位转换是指源文本中某个语言成分与其在译文中的等值成分分别属于不同的单位(同上:79),即词、短语、从句、句子等成分在翻译过程中发生等级的改变。

    结构转换法是范畴转换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指的是句子结构在语法层面上的变化,包括肯定与否定结构的转换、主动语态(汉语)与被动语态(英语)的转换等。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翻译中,最常见的结构转换是主被动的转化。

    当源语和译语在形式上具有大致对应的结构体系,但需要在译语体系中选择一个非对应的术语时,就发生了内部体系转换。然而,在英汉翻译中,内部体系转换并不常见,仅习语或成语翻译中偶有见到。基于此,本文以范畴转换的前三种类型为重点探讨对象。

    二、从运动医学类文本特点解析转换理论的适用性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较少涉及句子以上语言层次的转换,且认为源语和译语之间的等值关系基本上是可以量化的(屠国元等,2001:40-41)。因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和句法这两个较易量化的层面对运动医学类文本进行特点分析,并据此对其翻译要求进行探讨。

    1.词汇层面的特点。在词汇层面,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包含诸多医学专业术语、半技术词汇和名词化结构。表动作的词汇(不仅是动词)多是这类文本在词汇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专业术语和半技术词汇多是学科性质使然,而名词化结构的高频使用则是为了简化叙述,使写作更为规范、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而为了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用类别转换法对表动作的词汇以及名词化结构进行词性转换便显得尤为重要。

    2.句法层面的特点。在句法层面上,长句和被动句是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两大特点。长句频繁出现,多用于对医学术语或专业知识进行解释。此外,科技文本中的长句多采用非谓语结构,其目的是尽可能将该知识点客观、完整地阐释在一个句子中。这便造成句子结构复杂化,但也使得写作风格更加正式和规范。再者,被动句的使用是通过去人称化来提升文章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而汉语中习惯使用主动语态来描述事实。鉴于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重点分析解构这两个句法特点。从翻译转换理论的角度来看,范畴转换中的结构、单位和类别转换法针对运动类医学文本中高频长句和被动语态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极其有效。

    三、案例探究

    1.类别转换法应用实例。本文以《保持平衡!防跌运动手册》的英汉翻译为研究语料。本小节中,类别转换法主要运用于名词、形容词、介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

    (1)名词转换为动词。英语中有大量含有动作意义的名词。例如,下面例句中的“rotation”虽为名词形式,但表示的是运动的动作,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需将其转换成动词。

    原文: Exterior rotation of the forearms.

    译文: 前臂外旋。

    在这个例子中,“rotation”是名词。如上所述,原文中使用名词来替代相应的动词是出于描述的客观性考虑。但在将其译为中文时,译者需将其还原成动词,以符合中文的描述习惯。此外,如果此处在“形式对等”上不做一定妥协,译文将不利于读者理解。鉴于此,需使用类别转换法将这类名词转化为动词,以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2)形容词转换为动词。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英汉翻译中,除了带有动作的名词需经常被转换成动词外,部分形容词也需根据汉语习惯译成中文,以便读者阅读。

    原文: The arms are angled upon landing.

    译文: 着地时手臂弯曲。

    该例中,“angled”是形容词。在翻译时,译者需使用类别转换法将其转换成动词,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angled”的原义是“成角的”“有角度的”,指“弯曲”身体某部位这一动作。基于此,在翻译过程中被直接转换成动词“弯曲”来描述相关动作。

    (3)介词转换为动词。介词在英语中可用来表示地点、方位和动作的方向。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将部分介词直接译成动词来丰富文章的表达。

    原文: Balance across the AIREX Balance-beam.

    译文: 平稳走过整条爱力平衡木。

    在该例中,“across”是介词。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它被转换为动词“走过”。此处使用动词轻松描述准确的动作,便于锻炼者练习,从而达到动作教学的目的。

    2.单位转换法应用实例。长句在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中多用于阐释各种复杂概念。在翻译时需注意将其翻译成若干短句,以便读者阅读。单位转换法可用来帮助译者打破长句冗杂的结构,并将其重组,从而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原文: Persistent improper strain caused by rotating and flexing movements as well as muscular imbalance combined with a lack of coordination can severely impair the healing process in case of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译文:若患者存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进行旋转、屈曲运动时会产生持续不断的张力,再加上肌肉失衡以及协调性的缺乏,愈合过程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翻译该长句时,首要任务便是找出句子的主干结构,即“strain as well as muscular imbalance can impair the healing process”。找出句子主體后,再使用单位转换法将长句变为若干短句。此外,“in case of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作为整句话的条件需置于句首。而“strain”和“muscle”等其他条件则需分为两个短句,置于句尾作内容补充。长句结构打破后的译文将大幅提升可读性。

    3.结构转换法应用实例。传播运动医学知识的科技文本,其最根本要求就是科学性,故文本中会大量使用被动语态来突出内容的客观性,以期提升科学性和可信度。但在汉语中,主动句的使用更为频繁且更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基于此,在翻译时译者需根据语境使用结构转换法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原文: When problems with the equilibrium organ occur,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they can be minimized or halted by corresponding training.

    译文: 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若平衡器官出现问题,可通过进行相应的训练将这些问题大而化小,甚至完全解决。

    该例若采用直译,“be minimized or halted by”可译为“被小化或被停止”。然而,这种表达明显欠佳,也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译者需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因此,需选用结构转换法中的主被动态转换,将其译为“将这些问题大而化小,甚至完全解决”,以便读者理解句子含义。

    四、结语

    当前,国内运动医学类科普知识的翻译与传播亟待深入,而该领域的翻译研究却鲜有人涉猎。本文基于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以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为研究语料,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这类文本的词汇和句式特点,并结合翻译实例重点探讨其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表明,翻译转换理论对于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翻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首先,范畴转换在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的翻译中可被广泛应用;其次,在四种范畴转换法中,类别转换法在这类文本的翻译中使用频率最高;第三,由于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客观性的特征,文章常使用被动语态,造成主被动转换(结构转换)和长短句间的转换(单位转换)频发。因此,研究揭示了单位转换法和结构转换法在运动医学类科技文本翻译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陈世益.运动医学宗旨:追求功能至上与重返运动——进一步提升我国运动医学诊疗水平[J].骨科,2018(3):165-167.

    [2]屠国元,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1(2):40-43.

    [3]Catford, 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