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研究

    费炜奇

    摘要:探讨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分析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结果表明,规范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说明实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保障了出入境动物管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57-02

    动物重大疫病存在几大明显特点,即传播速度快、危害性高、破坏性高等[1]。为了动物及人类的健康,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并在防控过程中实现规范化管理便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重点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犍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两份资料在畜类、疫病种类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对于动物疫病来说,潜在三大危害性:①由于养殖规模大,因此,传染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②在人畜共患的情况下,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③在疫病发生而得不到有效防控的情况下,会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同时大大降低社会效益。针对动物重大疫病存在的这些危害性,采取有效防控管理便显得极为重要。而纵观近年来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以及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犍为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制度缺失,主要表现为畜禽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如畜牧兽医中心站动物防疫督查制度、调入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以及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等均不完善[2]。②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不规范,该方面工作做不好,将会加大动物流行病的发生率,同时难以搜集到有效的防控信息。③专供疫苗缺乏规范化管理。其后果是疫苗的管理松散,从而发生疫苗乱放、随意丢弃等状况。④出入境动物缺乏规范化管理。此方面管理的缺失会导致外来疫病入侵。⑤宣传工作不到位,对于相关防控人员缺乏技术培训,从而加大了管理的风险。

    1.2.2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 成立小组,由小组成员对解决动物防控管理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制定规范化管理模式,并将其实施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的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工作中,规范化管理模式如下。

    (1)构建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制度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保证和依据。对于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来说,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显得非常重要。如畜牧兽医中心站动物防疫督查制度、调入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以及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等,均需要加以完善,并根据所制定的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严谨性及流畅性,进一步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实现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依据。

    (2)动物防疫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防疫规范化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从多方面加以完善。对于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来说,要对各项文件进行构建和完善,如防疫通知书、免疫回执卡以及免疫档案等。将这些文件资料统一起来,进行存档,并做好各类档案的分类工作,从而为动物重大疫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

    (3)针对强制免疫专供疫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了使强制免疫专供疫苗管理更具规范性,需要对疫苗的相关信息进行严格记录,如疫苗的名称、生产日期及批号等。对于养殖场(户)来说,在对畜禽进行引进的过程中,需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在通过各级审核后,方可引进。并在引进的同时做好免疫实施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实行程序免疫。对于对强制免疫专供疫苗倒买倒卖的现象需严厉打击。

    (4)加强出入境动物规范化管理。除已有的检疫申报制度外,还需要对隔离观察制度加以构建,使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除此之外,为了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更具规范性,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如针对兽医进行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方面的知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需注重技术的强化及操作的规范性,以此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规范化的实现提供保障和依据。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相关问题发生情况对比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制度缺失、档案管理薄弱、专供疫苗缺失以及出入境动物管理缺失而引发的管理风险发生率降低,仅为3.63%;而实施前发生率为22.94%。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管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x2=12.349,P<0.05)。

    2.2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对比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制度建设、档案管理、专供疫苗管理、出入境动物管理以及宣传培训管理五项指标,设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管理越规范。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制度建设(68.3±1.9)分、档案管理(72.4±0.6)分、专供疫苗管理(63.8±1.4)分、出入境动物管理(61.9±2.6)分;宣传培训管理(63.2±2.8)分。

    规范化管理实施后,制度建设(94.6±2.1)分、档案管理(98.2±0.4)分、专供疫苗管理(93.2±1.8)分、出入境动物管理(91.8±3.4)分;宣传培训管理(96.8±2.3)分。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前(P<0.05)。

    3 小结与讨论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度缺失、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不规范、专供疫苗缺乏规范化管理、出入境动物缺乏规范化管理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鉴于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并加强档案管理、专供免疫管理及出入境动物管理等。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实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明显改进了管理模式,进而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进一步保障了出入境动物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亮珍.贾丽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J].中国畜牧业,2014(10):66-67.

    [2] 宋丽珍.浅谈防控动物重大疫病工作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