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撒欢

    徐志香

    

    

    

    时令已是霜降,还未到立冬。秋昧正浓。黄灿灿的银杳煞是可爱。农耕园里裸露的泥土里,刚刚撒下的种子正在酣睡。大朵大朵的菊花在百花园里争分夺秒地开着。孩子分散在玩水园自由地游戏着……

    江苏省扬中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夏集镇中心园)是孩子们心中好玩且有趣的“小农庄”。“小农庄”的秘密有的藏在泥巴园里,有的藏在农耕园里,有的藏在饲养园里,还有的藏在活动室的区角里。

    这是生长的秘密。

    以“小农庄”之名,夏集镇中心园做出了大文章,先后获得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夏集镇中心园“‘小农庄课程与幼儿园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造”又被列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课改实验项目。

    两年过去了,“小农庄”里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小农庄课程”建设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打造具有生长力的环境

    突然,几道彩色的光,沿着树枝,刺进了眼帘,在一处普通的自然角里,有小石头、树叶、树根、树枝……它们挤在一块,像—群顽皮的孩子,个个心中透着光明。

    特色鲜明的自然角里还有蔬菜、瓜果的种子。它们被装在瓶子里,贴上标签,有规律地排在一起。麦粒的样子、稻米的样子、绿豆的样子、南瓜种的样子,孩子们在朝夕相处中认识了它们,它们也悄悄地帮助孩子成长。

    这是夏集镇中心园改造后的区角缩影。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夏集镇中心园在区角里设置了“农大哥种子站”“生态种植角”等区域,支持孩子游戏。

    看,种在沙砾里的黄豆发芽了!孩子们惊讶地瞪着小眼睛,种子萌发的力量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孩子们探究后发现,只要水分充足,无论在土里,还是在沙砾里,甚至是海绵里,黄豆都会发芽。 发黄豆芽的活动最初源于“喝了水的黄豆”。那天,孩子们围绕“喝了水的黄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希希说:“咦,这黄豆怎么这么大呀?”古铭说:“上次老师给我们看的黄豆圆圆的、硬硬的。”博文说:“可能是刚结出的毛豆米。”文文说:“不是,毛豆米是绿色的,不是黄色的。”鹏鹏抢着说:“这是老黄豆,因为放在水里泡过了,所以才会变大。”平常在班级里从不回答问题的鹏鹏语出惊人。

    徐滢说:“这黄豆有点软,不像干黄豆那么硬。”昌静悄悄地对家乐说:“这黄豆外面有皮,像衣服一样。”教师抓住崔昌静的发现,带着幼儿一起玩起为黄豆脱皮的游戏。忽然,筱雅大叫:“你们看,这还有一个小尾巴呢!”鹏鹏也叫了一声:“是黄豆发芽了!”

    好奇的孩子们决定发豆芽。

    孩子们在水里发豆芽,在泥土里发豆芽……当然,标新立异的孩子们喜欢挑战,有人提出了在沙砾里发豆芽,有人提出了在海绵里发豆芽,老师一一允许。

    豆芽从自然角不同的“土壤”里长了出来。孩子们用图画将豆芽的生长记录下来,与之共成长。每天“小主播”还会将豆芽的生长情况当作重要的“新闻”播报出来。

    这生机勃勃的自然角,蕴含着无穷的生长力。夏集镇中心园以前瞻性课改实验项目为抓手,围绕着“促进孩子生长”,引入自然资源,升级改造园所环境,为幼儿打造了一个生长力充盈的世界。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生长是这片世界的使命。

    自然角里的树叶、石块,还有园内的香樟、桂花,泥巴园内的泥巴,都是孩子们成长的“营养物质”,有的还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们丰富“小农庄”,发展“小农庄”,使这块成长的土地更加肥沃。

    原本作为农业生产的农具被教师们植入了环境。孩子们透过挂在走廊上的竹筛体验到的不只是美,还有对日常的惊艳发现,原来日常生活还可以如此。孩子们将园内外的经验链接在一起,成长更加迅速。

    “小农庄课程”向来重视资源挖掘和建设。“小农庄”始于孩子玩什么。当园长和教师将目光投向田野,他们看到泥巴、稻草、各种植物,还有农业生产劳动……田野变成了教室,大自然和大社会变成了教师。

    大风过后,站在田埂上的孩子们发现,有些水稻倒了。为什么有的水稻会倒呢?有的孩子认为“稻子长得太瘦了”,有的则认为“风太大了”,还有的认为“(稻子)挑食不吃饭”……孩子们的想法干奇百怪。水稻倒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带着孩子走近种田大户,种田大户向孩子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并讲解了水稻生长的相关知识。老师要做什么?就是将值得探索的、有效的信息挖掘出来,然后引导孩子去观察、记录。

    孩子们在田野上成长。

    孩子们在自然中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加茁壮,夏集镇中心园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效开发农业资源,从幼儿的生活出发,积极开展“亲近蔬菜园”“亲近生态农业”“亲近农副产品”“亲近农贸”“亲近农俗”“亲近农人”等贴近农庄的活动,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探究学习和劳动实践,快乐成长。

    围绕农俗活动,在音乐区“小戏院”里,孩子们收集京剧、地方戏曲,制作戏服、道具,了解中国戏曲文化,体验戏曲表演的情趣;在美工区里印染、剪纸、绘画,在创作中感受美、表现美……

    当然,家长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夏集镇中心园继续开展“家长帮帮团”“家长学校”活动,不断壮大“优秀家长工程”,吸引不同职业、不同才艺、不同年龄与文化层次的家长,以编外教师和生活向导的身份走进幼儿园的“小农庄”,帮助教师收集课程资源,走进教室和幼儿一起学习与游戏,作为孩子发展的好帮手与好向导,与幼儿一起成长。

    整合课程为飞翔插上翅膀

    孩子就像是天空飞翔的小乌,课程则是托举他们的翅膀。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帮助孩子成长,夏集镇中心园对“小农庄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改造。经过实践和探索,夏集镇中心園摸索出四条课程整合实施路径:一是以“小农庄课程”活动主题为主线,其他课程资源作为补充;二是以《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主题为主线,“小农庄课程”资源作为单元内容的补充;三是双主题并行,通过不同路径实施,相互渗透;四是与幼儿分享课程决策权,关注由幼儿发起的主题。

    教师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发起的主题活动,将“小事件”“小问题”生成一个个有趣的探究活动,“小农庄课程”的整合改造得以向深度迈进。

    “蚕豆弯弯的,像香蕉一样。”

    “蚕豆壳像摇篮一样.很温暖,蚕豆宝宝很喜欢睡在里面。”

    “有风来的时候,摇篮一摇一摆的。”

    “蚕豆宝宝在摇篮里一摇一摆,睡得很香。”

    “(蚕豆壳)里面白白的、细细的,像蜘蛛网,还像教室里的白墙。”

    “(蚕豆壳)里面白的像棉花糖。”

    芯妍将剥开的蚕豆壳并列放,说:“这还像蝴蝶。”曹家瑞说:“(蚕豆壳)里面像碗一样。”若菡说:“(蚕豆壳)像做烧饼的工具。”孩子们围绕剥开后的蚕豆议论不休。

    从田野到教室,孩子们采摘蚕豆、剥蚕豆,探寻蚕豆的秘密。茆国香老师追随孩子的兴趣,积极支持他们进行探究。

    剥好蚕豆的第二天,孩子们又有了惊奇的发现。可欣说:“老师,你看,蚕豆身上出汗了!”其他幼儿闻讯围了过来,关于蚕豆会不会出汗这一问题的争论回荡在活动室里……

    “幼儿在自发寻找剥蚕豆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蚕豆的小秘密,蚕豆表皮有一层极细的毛毛,这是平时被我们忽视的地方。成人急于得到结果,立刻取出蚕豆粒,而幼儿会观察到细微的小地方,他们不会过多关注自己已经剥开了多少蚕豆,而对自身未探秘的领域产生极大的兴趣。”

    “小农庄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行动的目标旨在促进每个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性地成长。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作为课程实施的总目标,再将“小农庄课程”与《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等课程目标进行整合,拟定出各年龄段主题单元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评价目标。经过实践和探索,教师组织的单元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发展水平。

    除了开展集体活动和小组区域游戏活动外,夏集镇中心园还注重利用身边的大自然和田野资源,让幼儿以“劳动实践”“田野考察”“项目探究”等形式,走出幼儿园,走进田野,探究农业,亲近农事,了解农人,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在这里,课程整合带来的是活动的多元,活动组织形式的丰富,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田野大课堂”将成长还给幼儿

    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场酒神和日神的狂欢与共舞。在田野里,他们呐喊着涌进稻浪,小心翼翼地数藿稻穗上的稻粒,幻想着自己是可爱的蝴蝶正向春天的花儿诉说着悄悄话……他们就像田野上一群奔跑的小鹿,自由地穿梭。

    这就是夏集镇中心园“田野大课堂”。孩子们学做“小农人”,在“亲亲丰收的水稻”“拾麦穗”“收菜籽”“挖山芋”等自主愉悦的活动中,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在麦浪翻滚的时节,孩子们走进麦子中间,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感知麦子的生长。在夏收时节,孩子们在麦田里拾麦穗,体验劳动的光荣和丰收的喜悦……

    金灿灿的稻田间,孩子们是快乐的小鸟。“稻粒像小珍珠一样聚在一起。”轩轩拿着放大镜看着稻穗。妞妞将放大镜对着稻穗说:“我看见稻穗上的稻粒像妈妈耳环上的小珠珠。”轩轩小心翼翼地用放大镜照着稻穗:“妞妞,我发现小稻粒上有毛呢。”“哪儿呢?我看看。”妞妞探过身用放大镜看了一下,“真的,真的,有毛。”

    另一边,倪翔和航航正在数稻穗上的稻粒。航航小声地数着:98、99、100、101……航航停了下来,满脸疑惑。他跑到小玉老师的身边说:“老师,倪翔的稻粒只有38,我的好像有很多?”小玉老师让晓明来帮他,他们一共数出了1 18粒稻子。航航迟疑地说:“怎么这么多呀。”

    小雨开心地一边摸稻穗一边用鼻子嗅:“小糖果,水稻闻起来香香的,像米的香味,你快闻一闻。”小糖果听后连忙闻了一下,说:“是的,香香的。”雨泽说:“吴非凡,水稻的茎是空心的,像一根长长的吸管。”顶腾说:“水稻的壳是黄色的,硬硬的,‘衣服可以剥掉,里面好像有米粒。”……

    在稻田里,孩子们用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问一问等形式,探究水稻的秘密。回到教室,孩子们又通过视频了解了水稻的生长情况。

    活动又延续到家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完成“亲子调查活动”作业,填写“丰收的……”等调查表。最后,孩子们将调查表带回幼儿园,向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从田野到教室,孩子们自由地创造性地游戏,这体现了“小农庄课程”的“幼儿立场”和“愉悦创造”。夏集镇中心园充分利用室内外的游戏空间和环境,让幼儿自己决定玩什么游戏,玩多长时间。孩子们尝试自己设计主题思维导图、活动海报,布置主题墙、作品墙,拍摄自己或同伴的游戏画面、游戏作品。总之,夏集镇中心园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的全过程之中,让班级的每一处环境都体现出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不求完美,只求真实。

    在班级管理方面,夏集镇中心园主张“小鬼当家”,重视幼儿自主参与、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我是明星小班长”“本周我当家”“文明行为辩论会”等活动,尊重幼儿的差异,倾听幼儿的声音,相信幼儿的能力,放掉所有环节的高控,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快乐成长。“晨间签到制度”“一日游戏自主规划制度”“班级小主人服务岗制度”“每日播报制度”“幼儿自主餐点服务制度”等将制度文化转化为生活课程,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孩子们在“田野大課堂”上成长!

    在项目实施中,夏集镇中心园积极主张放手与赏识幼儿,让幼儿成为他自己,让教育成就幼儿。跟随着孩子的兴趣,教师将课堂搬到了田野,将田野改造为成长乐园。在田野里,幼儿张扬个性,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踩着泥土与万物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