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汤元军 王道荣

    【摘要】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力因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比较复杂,教师人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比积极方面大。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态度、教师的性格和工作责任心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五年制高职教师要通过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积极悦纳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发挥教师人格的积极教育力量,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1—0061—03

    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是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这种评价和反馈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方向。有调查表明,用人单位一方面欣赏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批评高职毕业生的素质失衡。认为很多高职生责任心不强。进取心不足,缺乏坚韧精神,不会合作,行为懒散等。这些批评集中指向高职生的人格问题。技能的不足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来弥补,而良好的人格特征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培育的。五年制高职生在校的四到五年,正处在成年前后,是学生人格养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理清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不仅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教师人格完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段重要论述,他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力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里,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不同阶段学生而言,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力又是不同的。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人格的形成同样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人格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外因。从学生成长过程来看,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力呈现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当前,对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进入职业学校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校生的评价依然很低,使得绝大多数的职校生无成就感地踏入职业学校大门。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辩证的理性思维水平不高。在这种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五年制高职学生这一群体表现出独特的人格特征。他们自尊心比较强,对否定性评价比较敏感;自我认知水平低,自卑倾向严重;认识问题往往偏激固执,评价他人求全责备;意志品质和责任感较差,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外界,很少从自身找原因;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的相当明显。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人格特征上的这些消极倾向,有的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就已形成了,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有着密切的相关。从心理发展的视角看,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青春期,年龄从16-21岁,人生价值观、认知和行为模式都还没有定型等。经过几年职业学校的教育,有的学生的人格会有所改善,但是也有的无明显改善。从这个结果来看,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格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人格中的消极倾向使之不会像中小学生那样模仿教师的人格特征,也不会大学生那样能够理性对待教师的人格特征。五年制高职学生对教师人格中积极的一面,或许能够认识和欣赏,有的学生会以之为榜样来完善自身,有的学生只停留于欣赏,鲜有完善自身的行动;而对教师人格中消极的一面,则体验深刻,并作为自己身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固化原有人格特征中的消极倾向。因此,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特征与学生的人格发展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积极人格特征在_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消极人格特征会给学生的人格发展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而且,教师人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比积极方面大。

    二、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方式

    教师人格研究专家王荣德认为,所谓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五年制高职教师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感态度、性格特征和工作责任心等表现他的教师人格特征,因此,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也就主要通过教师的情感态度、性格特征和工作责任心等三种方式实现。由于教师个体人格差异以及对职业教育和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师人格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每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1.教师情感态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绝大部分五年制生是中考竞争的失意者,他们人格中显著特点是自卑和自暴自弃。但又很在意教师对他们的感情态度,尤其对教师所表现出的对他们的消极情感态度很敏感。他们希望教师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但过去失败的经历又往往使他们变得保守。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最初接触时,在对待学生的感情态度上普遍还是比较积极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些教师在感情态度上会发生变化。因为职校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态度、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缺乏进取心。教师的积极情感态度在影响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的效果并不显著。有的教师在付出许多努力之后,常常会感到一些学生是教而不学、启而不发、屡教不改,固守着一些消极因素。加上与学生交往、交流时间普遍较少,一些教师对五年制高职生评价开始是否定性多于肯定性。当师生关系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学生对教师对他们的消极情感的体验却相当深刻,会把自己存在问题的原因归因到教师身上,进一步固化原有的消极人格特征。

    2.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相同的应激事件会因性格的不同而使个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教师性格不同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表现为不同的管理风格,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风格可分为三种: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分别对应性格刚烈、性格懦弱和性格温和。从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权威型管理风格的教学效果最好,民主型次之,放任型最差。因为五年制高职生的自制力普遍较低,他们的发展需要外界强有力的制约。从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来看,民主型最好,权威型次之,放任型最差。学生在职业学校里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问题主要是由自卑引起的,因教师性格温和而形成的民主型管理风格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平等、理解和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权威型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放任型会让学生产生又被教师轻视和漠视的感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教师责任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高度责任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五年制高职生的人格方面存在会有责任心不强、进取心不足、自制力较差、行为懒散等许多消极的表现,教师的责任心能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关键在于责任心的表达方式。教师以自己的认真负责来影响学生发展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这种内化是一个复杂过程,只有那些符合学生需要的因素才能被学生接纳并内化。目前的五年制高职生对学习普遍不够重视,在自我发展上的视野普遍比较狭窄。有的教师工作十分认真、要求严格,往往引发学生“怨声载道”,最好的情况是能够表达理解,但很难把教师的责任心融入自身的观念和行为体系中。教师以自己的认真负责来影响学生发展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这种内化是一个复杂过程,只有那些符合学生需要的因素才能被学生接纳并内化。所以,职业学校教师责任心的正确表达是:认真研究学生发展水平和需要;投入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到积极、合理期待。只有这样,教师的努力才可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自我完善的策略

    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是教师个体在从事职业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职业人格。教师的科学知识和在学术方面的修养因素,有的只同教学的有效性有较低的正相关。这些因素,主要决定其能否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相应的技能和能力。而教师的人格品质及其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五年制高职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学生的特殊性而变得比较复杂,其中消极的一面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特别大。因此,五年制高职教师必须积极完善人格,发挥教师人格的积极教育力量,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1.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最初的补充地位成长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但是,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依然不高,相应地,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社会地位亦依然不高。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师人格难免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存在一些诸如焦虑、懈怠、低成就感和责任感等消极因素。当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就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好,赢得社会尊重,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人格可以得到完善,教师人格的魅力就可以得到增强。

    2.正确认识五年制高职学生,积极悦纳学生

    谈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教师都会指出:他们认知水平较低,敏感、固执、容易退缩、懒散、易激怒、好冲动等。长期与这样的学生生活在一起,有的教师人格开始发生变化,性格变得急躁、情感变得冷漠,以至于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相互不能认同。五年制高职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教师是主导方面。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做到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五年制高职学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可塑性,给予积极期待、积极关注、积极评价、积极引导,做到积极悦纳学生。只有教师率先改变观念积极悦纳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悦纳。“要知道青少年的精神支柱是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假如没有青少年对教育者的人格敬仰与信赖,思想道德教育是难以成功的,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青少年巨大的发展能量的慧眼。”

    3.正确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它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五年制高职生身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许多教师都会产生无能为力之感。这种低的自我效能感会增强教师人格的消极因素,进而影响教学行为。教师人格的形成与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经验反思是分不开的。如果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把责任一味地推给学生,在思维方法上是错误的,无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和教师人格完善。因此,五年制高职教师要完善人格必须正确反思教育教学过程,要通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王道荣.人格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缺失与回归[J].江苏高教,2009,(6).

    [2]杰普利茨卡娃.教育史讲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375.

    [3]洛尔德基帕尼泽.乌申斯基教育学说[M].范云门,何寒梅,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322.

    [4]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4.

    [5]吴光勇,黄希庭.当代中学生喜爱的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4).

    [6]张世欣,周凌.思想教育活力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45.

    (编辑/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