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尹晶 丁文盛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讨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胬肉切除术治愈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总160例。随机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翼状胬肉摘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对照组接受翼状胬肉摘除术,术后对比疗效与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传统仅胬肉切除术的疗效(80%),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确实有利于提高翼状胬肉的治愈率与治愈效果。

    【关键词】翼状胬肉;治愈率;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2

    翼状胬肉属于临床相对多见的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睑裂区球结膜呈肥厚状,且下纤维血管组织粘纤维为三角形,并朝向角膜侵入。造成堵该病症的终于熬因素一般有两种:(1)患者个人身体因素不佳或是遗传所致。(2)外部因素,生活环境或是工作环境恶劣所致。通常情况下,翼状胬肉采用手术方式予以治疗。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单纯胬肉切除、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或是新鲜羊膜移位术。其中,传统手术方式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翼状胬肉在切除之后有较大几率复发。而反复手术则会影响患者眼部的美观程度。因此,怎样降低胬肉切除术术后复发几率,便成为许多眼科学者以及眼科医生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已经较为成熟,并开始广泛运用于翼状胬肉治疗工作之中。而据有关学者研究与实验证明,该方式在治疗的翼状胬肉中疗效显著,且优势明显。为此,本文开展了关于单纯采用胬肉切除术同胬肉切除术配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两种方式治疗翼状胬肉效果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我院接受翼状胬肉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已接受了眼科检查,认为满足翼状胬肉临床判定标准,該研究也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复许可,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都已经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其中对实验组之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5~76岁,平均(44.9±3.3)岁。对照组患者之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27~77岁,平均(45.1±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医护人员利用开睑器打开患者眼睑,对患者采取常规麻醉,可利用丙美卡因表面麻醉配合含2%利多卡因融合些许肾上腺素。于显微镜的帮助之下,沿着患者角膜缘尖端胬肉颈部,采用钝性分离的方式实现胬肉球结膜与其下全部结膜下限位增生组织,清除的胬肉组织包含其下全部结膜下纤维增生组织以及少量Tenon氏囊与巩膜表层瘢痕,即患者胬肉的体部、头部、颈部以及结膜下增生的纤维瘢痕组织全部清除,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清除过程中不可损害患者肌鞘与内直肌,针对分离难度较大的变性组织,医护人员可采用有齿镊进行撕扯,或是采用钝刀片刮除,以免对健康的角膜基质层造成损害,直至角磨面光滑且透明停止清理,全部清除干净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巩膜面予以电凝止血。医生在手术中应注意,不可伤及患者泪阜与眼部直肌,并保留患者正常球状结膜。

    研究组采用胬肉切除术配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胬肉全部清除,清除方式与对照组完全相同。胬肉清除结束后,医护人员按照修整之后巩膜的面积,于患病眼部对侧象限部分切取大小适中、健康的结膜与角膜,宽度一般在0.5~1 mm。并将所取材料制作为复合移植组织,将该组织植入患者眼中,确保上皮面朝向上方,同时运用缝合线予以固定,每个角都需要缝合一针予以固定。术后,医护人员在患者眼部涂抹抗生素眼膏,然后予以包扎。

    1.3 评价标准

    本次评估主要针对患者当前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复发率。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治愈标准:患者术后结膜内不存在充血或是增生等现象,角膜面也基本愈合,眼部无不适感。有效标准:患者结膜内存在少量充血或是增生现象,眼部略有异物感或是不适感。无效标准:术后,患者球结膜存在明显红肿现象,有同感,且眼部有强烈的不适感与异物感。治疗有效率计算方式为(治愈人数+有效人数)/总例数*100%。翼状胬肉复发判定标准如下:患者角膜部分重新出现病变组织或是新生血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所有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予以统计与分析,所有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x?进行检测,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工作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 论

    翼状胬肉是临床相对多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在中医学之中,该病症也可称之为胬肉攀睛,或是“鱼肉”。目前,学界关于翼状胬肉的成因以及发病机理尚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患者患病同其居住与工作所在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患者长期在日光或是风沙之下工作,患病几率相对较高。而部分学者在研究之后表示该病症是因为患者眼部受到不良刺激,而使得眼部形成一种慢性的炎性病变,而且患者单眼与双眼均有可能感染该病症。一般情况下,赘生组织会朝向内部角膜区域发展,整体呈现三角形外状。该病症多发于渔民或是农民,而其他工作环境或是生活环境较差的区域之中,也多见该病症。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便是利用患者自体植片中常规的干细胞增殖分化与细胞的本身具有的向心性移行,以再次构建角膜缘干细胞受损部分表层以及角膜缘屏障,达到加快患者眼表结构以及功能的恢复速度的目的,同时也避免患者结膜上皮以及新生血管侵入角膜,实现阻碍翼状胬肉再次病发的目标。[1-2]所以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能够显著减少翼状胬肉复发几率。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仅为5%,低于对照组22.5%。[3]可见,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的患者复发率确实较仅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更低。手术之中,医护人员需要完全清除胬肉、术后及时给药帮助患者抗炎,术后眼部长时间小剂量激素的运用,对杜绝翼状胬肉复发而言至关重要。而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达到97.5%,高于对照组中80%,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相较于单纯以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同时配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可以加快创面的恢复速度,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出现排斥反应,并可保证病变组织彻底清除。不仅如此,可以降低了术后复发的几率。故而,本文认为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可以作为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国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9):30.

    [2] 陈建国.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4).

    [3] 郭 欣.基层医院开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